浅谈当代大学生拜物现状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5-04-03 08:44陈江宾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物质价值观消费

陈江宾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我国当前社会正处在全面、复杂的转型时期,这不仅让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拜物现象就越来越突出。

一、拜物的解释

马克思认为由于产品之间的交换,使得生产者之间发生了社会接触,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也在这种交换中表现出来。而这种私人劳动“不是表现为人们在自己劳动中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正是由于这种以物为载体的私人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导致了商品拜物教的产生。

“拜物”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指的是将社会中以金钱进行交易的商品予以外在表象包装,借由符号和意向的充填和再现,来掩饰社会阶级关系中的剥削与不平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学生的拜物主义定义为学生对消费的意向和观念,对物质的追求和崇尚,对客观事物的评判总倾向于对物的享受和对金钱的渴望。

二、大学生拜物的现状分析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拜物现状,我以广东科技学院的大学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物质方面进行调研分析。

这次的调查共发出问卷360份,收回317份,有效问卷284份。调查对象有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调查的结果如下:

1、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来源更多的来自于家庭,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97.3%的学生靠父母供养,占到所调查学生很大的比例。除了父母供养外,还有部分学生从事兼职或勤工俭学等工作,在所调查的284名学生中有19人(占6.7%)。

调查表明,每月消费在2000元以上,所占比例为16.5%;消费在800-1500元,比例59.1%;消费在800元以下,占24.4%。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水平属于中等消费。需要说明的是,在高消费的学生群体中已经出现了每月超过三千元消费的学生。

2、消费结构

根据大学生消费的实际情况,我们重点考察了以下几个方面:饮食、服装支出、娱乐支出、学习相关支出等。统计表明,有57%的学生每月在饮食方面的花费在400-700元之间,有11.2%的学生每月在饮食方面的花费在400元以下。就服装支出而言,调查表明,有37%的学生每学期在服装方面的支出在150-200元之间,45%的学生每学期在服装上面的支出在150之间。在娱乐消费方面,76.4%在200元以下。跟过去大学生不同,现在学生花费在学习时间和费用上都偏低,只占了不到8%。

3、大学生对物质追求的基本情况

在这个物质欲望无限膨胀的社会里,学生过早地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在这里,主要针对学生的手机、其他电子产品的拥有及对品牌的追求等方面进行调查。

3.1 手机要求

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手机消费成为高校学生消费支出的重要部分,移动通讯成本的降低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使高校学生手机使用率增加。就所调查的对象中,有手机的学生占100%,具体统计如下表:(表附后)

另外,对手机的品牌和功能的追求也是越来越凸显。更加追求大的品牌和代表时尚跟身份的手机。例如苹果手机、三星手机等大品牌是主体,追求功能多样化、时尚感强,而且还会跟风要求新款。

3.2 拥有其他数码产品情况

当代大学生虽然在学习上的花费不多,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是拥有不止1件电子产品的。除了手机外,往往还拥有电脑、相机等等。另外还追求数码产品的品牌和追求时尚感。

手机价格情况表

三、大学生拜物现象的归因

由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过于迷恋对物的占有和享受,轻视精神文化和人格的发展,拜物现象越来越严重。那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1、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

马克思说“商品的普遍发展,使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对他们本身来说是异己的五官的东西,表现为一种物。在交换价值上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物质的逐渐丰富,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和“唯物”。

2、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人生观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人对物质都存在着普遍的需求,但是一旦物质刺激成为了家庭教育中主要的激励手段时,孩子便会在心理上出现畸变,以致长大后对物质有一种特别的依赖和渴望,慢慢地滋长形成了拜物的现象。

3、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的教育更多地集中在文化课上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又或者是教育不到位。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学生一边听着MP4一边玩着手机。也可以看到学生穿着奇装异服,打扮的新潮等等。学校的管理过于人性化和宽松化往往会进一步滋长学生拜物心理。

4、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受多元化社会的影响,学生接受知识从单一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现在网络、新闻媒体等共同的影响,个人价值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思想影响。经过调查发现,现代大学生追求物质生活享受,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看成是过时的观念行为,认为超前的高消费是一种时尚,是身份的象征。第二,学生的人际交往庸俗化。从传统的重情义到现在的有利可图,也从过去比学习、比进步风气已经演变成了比谁家更有钱,谁用的手机、电脑,谁穿的衣服、鞋子更贵等。

四、针对拜物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

针对当代大学生物欲化倾向日益严重的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1、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时期,学校必须全方位地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通过学校的思政课教学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

2、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

由于大学生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尤为重要的是他们成长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在消费观念上会出现赶潮、面子等“消费而导致的突发性高消费行为”。社会尤其是高校要强调理性消费,提倡科学的消费观念。同时,针对当代大学生重物质轻文化的情况,高校应帮助学生优化消费结构,鼓励提高精神文化和教育在整个消费结构中的比率。

3、强化家庭教育

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但要从言行举止中给孩子以示范,使他们更直接地认识金钱,还要让他们感受到世界上有比物质更加重要的东西。要改变过去用物质奖励、刺激或补偿孩子的方法,多带小孩到图书馆、艺术馆去。教导小孩要有爱心,懂得分享等,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

4、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作用。面对拜物现象的日益严重,舆论界担负着扬善抑恶的责任。

“商品的购买与消费这种假定的物质行动,不断被弥散的文化影像所调和、冲淡”大学生环视四周,看到的仍然是众多的物,这就是一种潜在性和无意识的驯化。故此社会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和新闻媒介等宣传手段,以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青年大学生。

5、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任何外来的教育都必须经过学生的接收再内化成一种行为习惯,进而进行自我的约束。所以还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使之懂得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最终使他们能够理性地看待社会上纷纭繁杂的消费现象,建立起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消费观、人生观。

在多元化社会的条件下,新的消费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新的价值观追求对旧价值观的侵蚀和颠覆,使当代大学生沉迷于对世俗文化的追求和享受。唯有物质上享受才带来满足和成就感。故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中的拜物主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戴长征.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政治管理方式的变革[J],社会科学研究,2008(1);62-64.

[2]马克思.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9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103-103.

[4]余展波.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J].调查报告.2002,(11).

[5][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123.

猜你喜欢
物质价值观消费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我的价值观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