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引领 马铃薯主粮化发展

2015-04-03 11:59余欣荣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主粮主食马铃薯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审时度势提出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些年,粮食连年增产,仓满库盈、供应充足、市场稳定。这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改革发展大局奠定了基础。但应看到,各种资源要素绷得很紧、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人民群众对主食营养结构改善要求和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日益强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不断地创新发展思路、挖掘粮食生产能力新潜力。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马铃薯主粮化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之战略选择

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将凝聚中国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居民生活将形成质的飞跃。顺应这种发展的新趋势,需要寻求粮食安全的新途径,马铃薯主粮化成为必然的选择。

因势而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健康的愿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显著的变化不仅是温饱问题的解决,更是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全面进步。相应的,随着老百姓生活更加宽裕、殷实,城乡居民的膳食状况将会明显改善,身体素质也将整体提升。但是,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高脂高热等不合理饮食结构,带来居民的超重、肥胖,以及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增加并呈向低龄化蔓延的趋势,改善食物营养结构的需求增加、愿望迫切。适应这种变化,开发马铃薯主粮化产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其一,营养丰富全面。马铃薯含有人体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全部7大类营养物质,赖氨酸含量远高过小麦和稻米,还有小麦和稻米中没有的胡萝卜素。其二,结构有益健康。马铃薯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品质高,氨基酸构成接近于大豆蛋白,易于消化吸收;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消化系统某些疾病;热量低,每百克只有77千卡热量,远低于小麦的317千卡/百克、大米的346千卡/百克。在不断追求膳食多元和营养健康的今天,积极推进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开发并提供适合中国居民一日三餐消费习惯的全营养马铃薯系列产品,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应势而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挖掘生产潜力,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途径。各方面的预测显示,未来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将是刚性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需要开辟增产新途径。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从南到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的大部区域都能种植马铃薯,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更应看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更大。研究表明,马铃薯理论亩产可达8吨,而目前我国平均只有1吨多一点。与南非、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马铃薯亩产低一半;与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马铃薯亩产不及他们的1/3。今后,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扩大到1.5亿亩。更主要的是集成推广高产高效、可持续的技术模式,完全可以把马铃薯亩产提高到2吨。这样年产鲜薯可增加2亿吨,将显著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顺势而为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过去,在供求紧张的压力下,加之生产水平低,只能靠资源的强度利用和投入的不断增加实现产量的增加。但这种粗放经营的方式难以持续,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节水的角度讲,马铃薯生长需水少,其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这使它可能成为雨养农业的一种主推作物。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2014年,农业部在河北衡水组织试验,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完全雨养条件下马铃薯亩产仍达到1.8吨。农民讲,种马铃薯省水、省肥、省药,还省劲。

基于以上认识,马铃薯主粮化,就是将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由目前的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马铃薯在我国种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8000多万亩,东西南北中、春夏秋冬都有种植,成就明显。但受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等影响,马铃薯生产消费总体呈现“增长速度不快、生产水平不高、消费能力不强、发展参差不齐”的特点。尽管近年来由于西式快餐的推动,产量有所增加,但仍未发展成主粮。其原因是“三缺”:一是缺乏符合中国蒸煮饮食文化的主食产品。到目前为止,国内马铃薯消费一直以鲜食为主,尽管西式快餐食品等近年有所发展,但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马铃薯主食产品一直没有问世。二是缺少适合中国主食产品的专用薯种与加工技术。适合中国大众化的主粮化产品,包括马铃薯馒头、面条、米饭、米粉等主食产品,面包、糕点等休闲产品等,其专用薯种、加工技术与装备几乎空白。三是缺欠引导马铃薯主食消费的社会环境条件。近代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社会对于马铃薯多看作饱腹充饥的食物,对其营养价值的关注度不高,主粮化的相关支持政策也不足。

但应看到,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加之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驱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时机成熟、条件具备。

第一,城乡居民改善膳食营养的迫切愿望,为马铃薯主粮化提供了基础动力。现在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相应也进入了以营养指导膳食的重要转型时期。《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发布以及各方面对营养知识的大力宣传,促进并加深了居民对膳食营养的深刻认知。近些年,经过卫生、农业等部门和营养学家、农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社会对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认知不断加深。顺应城乡居民吃饱、吃好、吃健康的新需求,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市场环境已经形成。

第二,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新要求,为马铃薯主粮化提供了发展契机。我国水土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短缺的西北、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华北和冬闲田资源丰富的南方等地区,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种植结构。马铃薯生产节水、节地、节肥、省药效果好,可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替代作物。

第三,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的发展,为马铃薯主粮化打下了良好基础。经过长期努力,我国马铃薯品种选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于2011年绘制完成马铃薯基因组精细图谱,为实现马铃薯分子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在调查国内主栽品种主粮化性状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个主粮化品种数据库,筛选出若干主粮化适宜品种,开展加工性状比对试验。同时,马铃薯生产配套栽培技术日趋成熟,集成了以农机为载体的双垄、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宜不同区域的马铃薯高产高效节水技术模式,已在生产中发挥了显著的示范作用。

第四,马铃薯主食产品配方及加工工艺成功研发,为马铃薯主粮化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已有多项马铃薯及薯类作物加工技术研究成果。目前,国家马铃薯主粮化项目组已经在产品研发与加工技术工艺创新方面,成功开发了马铃薯全粉占比35%以上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和面包等休闲食品,为依照中国人消费习惯开发马铃薯主食产品,进而为我国马铃薯主粮化工作做了基础性探索。

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思路及政策措施

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措施。

在发展思路上,树立“一个理念”,就是树立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实现“五化”,就是马铃薯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在发展目标上,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进步,马铃薯主粮化产品将成为人民群众一日三餐的选择之一。

在推进原则上,做到“一不三坚持”。“一不”,就是不与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抢水争地。“三坚持”,就是坚持主食化与综合利用相兼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决定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

在工作措施上,重点是“五个强化”。一是强化规划引导。组织专家编制《马铃薯主粮化发展规划》,明确目标思路、技术路径、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马铃薯产业集中,指导各地有序推进马铃薯主粮化。二是强化主粮化技术模式攻关。加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抗逆、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结合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在西北、西南、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马铃薯主粮化试验示范,集成配套以全程机械化为主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打造一批高产高效示范区。三是强化主粮化加工工艺改进和完善。开展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研究最优的配比,开发最好的产品。重点攻关马铃薯全粉占50%的面条、馒头、米粉等配方及加工工艺流程。加快研发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四是强化主粮化政策扶持。研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的政策创设,争取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主粮化有序开展。五是强化主粮化消费的宣传引导。利用媒体及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宣传马铃薯主粮化的必然趋势、产品的营养价值、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引导消费者选择马铃薯主粮化产品,扩大消费市场,让马铃薯逐渐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主食。

(本文根据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发言录音,由本刊记者毛绪强、刘月姣整理)

猜你喜欢
主粮主食马铃薯
聪明吃主食
马铃薯有功劳
晚餐该不该吃主食?
一顿没有“主食”的晚餐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定边马铃薯
宝贝爱主食
胖胖的马铃薯
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