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羊黄脂病防治与探讨

2015-04-04 01:40赵恩全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2523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4期
关键词:黄染脂肪组织不饱和

赵恩全 (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 252300)

育肥羊黄脂病防治与探讨

赵恩全(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252300)

育肥的肉羊有时出现少量脂肪和肌肉黄染(俗称黄羊),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黄脂病是以脂肪组织呈现黄色为特征的一种色素沉积性疾病,俗称“黄膘”,又称为黄脂肪病或营养性脂膜炎。在屠宰后皮下脂肪变黄的肉,若因饲料引起的称为“黄膘肉”因疾病引起的称为“黄疸肉”。

1 羊黄脂病病因

1.1病理性黄疸有实质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的区别,其病因:(1)寄生在胆管内的寄生虫(如肝片吸虫、肝稚虫)、胆管炎、十二指肠炎等,均可造成胆汁运行受阻,称阻塞性黄疸。(2)肝脏发生病变:各种细菌或病毒所致的肝硬化、肝炎等,使得肝脏实质发生病变而导致实质性黄疸。(3)血液原虫病(如附红体、焦虫病)、病理性毒素,都可造成红细胞大量崩解,血红蛋白游离于血液中,经肝脏代谢后形成溶血性黄疸。以上情况都是羊锥虫病、焦虫病或肝片吸虫侵入机体,引起机体内大量溶血,发生中毒或全身感染,胆汁排泄出现障碍,使大量胆红素排入血液,将全身各组织染成黄色,造成黄疸肉。

1.2饲料引起的黄膘(1)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若饲料中全部或部分为鱼或其副产品(鱼肝油下脚料,比目鱼和鲑鱼的副产品最危险)、鱼粉、蚕蛹粕和油渣、油槽类、米糠、玉米、豆饼、豆麻饼、蝇饲料等高脂肪、易酸败原料,在饲喂量超过日粮20%且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或者生育酚含量不足的情况下,使机体内维生素E相对缺乏,加上其他抗氧化剂不足的情况下,使机体内维生素E的消耗量大增,引起机体内维生素E相对缺乏,加上其他抗氧化剂不足的共同作用,导致抗酸色素在脂肪组织中沉淀,并使脂肪组织形成一种棕色或黄色无定性的非饱和叠合物小体,促使黄膘产生。(2)饲粮中含有色素含量高的原料,如紫云英、芜青、胡萝卜和南瓜等,这些原料中胡萝卜素和叶红素含量高,在体内代谢不全引起黄染。另外,如果原料商卖出的原料本身就是染色的,例如染色掺假棉粕、柠檬酸渣、假DDGS(豆粕替代品,用玉米皮、尿素和黄染料制成)等,羊吃这些原料做成的饲料,染料会沉积到脂肪上,变成黄膘。(3)饲料中添加了导致产生黄脂病的药物,如硫胺类和某些有色中草药,在使用时间较长或没有经过足够长的休药期便屠宰,会造成酮体局部或全身脂肪发黄。(4)饲料变霉:当给羊喂了感染黄曲霉的饲料,如玉米、花生等,再加缺乏保质、保量的饲草供给,这些都是导致本病的因素。死后剖检发现全身脂肪呈淡黄色。“变质”的饲料会给机体造成伤害,再加上原料霉变会使油脂氧化,气温升高和饲养期延长等因素使产生黄疸。(5)过渡饲喂其他动物颗粒料。如猪、鸡、鸭等饲料:高铜的配方可使饲料中的油脂氧化酸败导致黄脂。发生黄脂的饲料几乎都在使用高铜。实际上高铜本身并不会导致黄脂,而在于高铜本身的催化氧化作用,铜的使用主要与类抗生素作用有关,在维生素E添加量可有可无处于临界状态时,高铜导致饲料氧化加快,加大维生素E需求量,尤其在湿热的条件下更是如此。一般30℃维生素E与饲料硫酸铜混合存留时间大约3d,损失过半;而湿润条件下。这种损失更快、更明显,这是调质(对颗粒饲料制粒前的粉状物料进行水热处理的一道加工工序)制粒的饲料更容易导致黄脂的主要原因。如果饲料在生产线通风不良(尤其是玉米粉碎系统),在玉米粉碎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和水蒸汽,就会凝结在粉碎玉米的表面,导致玉米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或者配合料从生产到使用时间间隔长,引其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全价料在高温、高湿的季节,饲料中的不饱和和脂肪酸更容易发生酸败。而酸败的脂肪可以形成黄脂;另外。变质的淀粉导致胆汁外泻,形成黄脂。实际类同于黄疸;调质制粒时遇到高温高湿,并在铜的参与下,这种黄脂变化会更为迅速。(6)较长时间饲喂高能、高蛋白饲料。有的养殖户在购回育肥羊时,有一部分是怀羔羊,原打算短期育肥后出售,但在育肥的过程中产下羊羔,此时只能继续饲喂,但饲料和喂养方式不变,这样饲养时间必定会延长(5个月以上),脂肪肝发生,如同淘汰蛋鸡一样,此时极易出现黄脂症。

2 发病机理

黄脂病病变其中主要是脂肪组织明显发炎,“蜡样”色素沉积到脂肪细胞中。脂肪组织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成蜡样质,据报道:蜡样质为2~40μm的棕色或黄色小滴或无定形小体,不溶于脂肪溶剂,在抗酸性染色中呈很深的复红色,正是这种抗酸色素才是脂肪组织变黄的根本原因。而维生素E这种抗氧化剂只能阻止或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身氧化作用,促使脂肪细胞把不饱和脂肪酸转变为贮存脂肪,当喂食过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缺乏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增强蜡样质在脂肪组织中沉积加快,脂肪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脂肪变黄成黄膘肉。而黄疸病则是由于动物机体发生大量的溶血性疾病、某些中毒和传染病,导致胆汁排泄发生障碍。致使大量胆红素进入人体血液、组织液,将全身各组织染成黄色的结果。

3 临床症状与病理解剖特点

该病的临床症状不够明显,大多数病羊食欲不振精神怠倦、衰弱、被毛粗糙、增重缓慢、结膜色淡,有时发生跛行,眼有分泌物,黄脂病严重的羊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有底色素性贫血的倾向,个别突然死亡。剖检可见体脂呈柠檬黄色,骨骼肌和心肌呈灰白色,横断面髓质呈浅绿色;淋巴结水肿,有出血点,胃肠黏膜充血。

4 感官鉴别

(1)黄膘肉:肉酮体脂肪是棕色和黄色,在将其悬挂24h后,黄色变浅或消失,内脏正常无变化,无异味,一般认为是饲料引起,可以使用。(2)黄疸肉与黄膘肉不同。遇到黄染的肉,首先要看皮肤是否发黄(因黄疸皮肤发黄),其次是查看关节滑液囊以及肌腱,如果也是黄色基本判定为黄疸。将有疑问的酮体放置一边,几小时后再观察,若色度减轻或消失则为黄脂。反之,黄色不减而加重,必是黄疸。观察肝脏和胆管的病理变化,也可确定是否是黄疸肉,绝大多数黄疸(90%以上)的肝和胆管都有病变,如肝的囊肿、硬化、变性、胆管阻塞等。黄疸肉不但脂肪发黄,皮肤、黏膜、关节囊液、组织液、血管内膜、浆膜、肌腱等都显示黄疸,内脏也显示病理变化,实质器官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黄色。由肝片吸虫病引起的黄疸尤其在皮肤、关节滑液囊液、血管内膜和肌腱的黄染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本病的发生原因很多,绝大多数与疾病(肝病、血原虫)有关,本病早期很难发现,一旦出现摇头震颤、可视黏膜黄染、食欲减退或废绝时,已是疾病的晚期难以治愈。只要平常注意作好饲料合理搭配、尽量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定期驱虫(在驱蠕虫的同时兼顾驱血原虫磺胺类、血虫净、土霉素等)并适当配合一些保肝利胆方面的药物(如龙胆泻肝散等)以及按时免疫接种和消毒等方面的工作,避免黄脂病发生。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5)04-0028-02

收稿日期:(2015-01-07)

猜你喜欢
黄染脂肪组织不饱和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1例
识别宝宝生病信号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可擦碘降低手术室地面黄染的应用研究
不同消毒液对手术室塑胶地板黄染的影响
Teens Eating Better and Getting Healthier
超声波促进合成新型吡咯α,β-不饱和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