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猪斤粮”及畜牧政策的思考

2015-04-04 01:40娄秀山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农业局252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4期
关键词:肥猪养猪畜牧业

娄秀山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农业局 252000)

行业论坛

“斤猪斤粮”及畜牧政策的思考

娄秀山(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农业局252000)

35年前,实行了6年之久的“斤猪斤粮”发展养猪政策,以及发展畜牧生产的相关政策,在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变革以后取消了,然而这一历史事实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启示与借鉴值得探讨。

1 “斤猪斤粮”的由来

(1)早在1971年,笔者参加了山东省在潍坊牧校举办的畜牧兽医领导骨干学习班,省领导刘众前同志作报告,45d重点学习,反复推敲,毛主席在各个历史时期,多次论述“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的精神实质,听取20多个畜牧业先进单位典型事迹发言,笔者认识到: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农业生产,必须坚持“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的方针。兽医工作要为畜牧生产服务,落实“防重于治”的方针,兽医人员不能单纯做兽医工作,还要推广畜牧生产技术,抓畜禽发展。从那时起,公社兽医站更名为“公社畜牧兽医工作站”。实质上,反映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队伍职能的转变,“以养猪为中心,全面发展畜牧业”,逐渐地被各级领导所重视。(2)1975年,从省、地、县到公社,层层都设置畜牧业养猪办公室办事机构,并规定生产大队、生产队,由大队副书记、生产队副队长负责。东阿县召开养猪会,“猪倌进城,夹道欢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发展畜牧业。届时,从各级领导指导思想到整个社会舆论,在组织上,思想上奠定了发展畜牧业的基础。(3)实际上,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畜牧业,积造有机肥料,提高地力,获取粮食丰收,再施化肥,更能增加产量。同时,还能提供畜力(搞运输、犁地和骑乘)、创汇、增加肉、蛋、奶……等食品改善生活。在六七十年代,在肥料问题上,曾走过许多弯路,过渡增施化肥,造成土地板结,缺乏有机肥,地力下降。为解决有机肥不足,发动群众敛草根地皮、拌麦秸、再加猪牛粪,利用夏季高温,大造有机肥;5月中旬左右,割紫穗槐嫩苗沤制緑肥;人粪尿加土,拌“土包蛋”;打火炕、出鸡窝、拾粪,连鸡屎(0.5kg以1.0分工的代价)也拾着……等,各种方式抓肥料,质量低劣,收效不大,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坚持此法抓积肥几十年,最后终于找到了在农业上狠抓养猪积肥的路子。经过试验探索,在各种方式方法发展养猪业的过程中,唯有“斤猪斤粮”政策易于实行。(4)1975年6月,笔者到高集公社养猪办公室,做“养猪协理员”工作。6个寒暑,有机会接受领导的培养,承受工作和生活上的磨难,并在工作过程中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当初,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跑遍全公社46个大队,汇总6271户社员的养猪生产情况;再根据上级“积极发展集体养猪,努力鼓励社员养猪”的精神,写了一份有根有据在情在理的养猪生产调查和发展畜牧业生产动员报告,公社召开了社直属单位、各大队、生产队和养殖场长和部分饲养员参加的养猪积肥誓师大会,公社领导作报告,启发振动很大,从那时起,高集公社畜牧业养猪积肥逐渐形成高潮。生产大队、生产队建设集体猪场,饲养母猪群,实行自繁自养,队繁殖、户养殖政策;各队集体养猪和牲畜,均规定了各种管理办法和奖励政策;饲养员每天8~10分工,另外,繁殖一头牛犊,要奖励一条“牛腿”,根据喂养牲畜头数和膘情,经群众评议,给予奖励。(5)鼓励社员养猪政策,例如中西娄庄大队,一头猪从进圈到出栏,每增长0.5kg活毛重,兑现0.75kg粮食,20分工,活毛重75kg以上,增长0.5kg,兑现1kg粮食,20分工;兑现粮食不付款,逢麦季兑现小麦,逢秋季兑现玉米,积肥依质论价。漸庄大队:猪在圈内每长0.5kg活毛重,15分工,0.75kg粮食。定积肥任务:猪体重25kg以下,每月0.5方肥料,25~50kg,每月0.8方肥料,50kg以上,每月一方肥料。大侯大队:0.5kg猪0.75kg粮食15分工,母猪每天6分工,0.3kg粮食,肥料以质论价。有的为鼓励社员养猪:实行1头猪1~2分土地作为饲料地。县养猪办公室还以县政府的名誉颁布文件规定,对所有的母猪,一律留做繁殖,严禁阉割,留后再选;食品站收购肥猪,要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合理收购,不准压级压价。从而扩大仔猪来源和保护养猪者的利益。(6)笔者在公社养猪办公室,掌握全公社畜牧生产情况,各管区、大队畜禽数量及奖励政策推广饲料打浆机,养殖水葫芦,还带领程娄村、贾庄等8个大队副书记、猪场场长、饲养员,乘坐贾庄的小“12”拖拉机,到毛主席“11.9”批示过的阳谷县石门宋大队参观学习,带来糖化饲料菌种,组织重点大队搞糖化饲料养猪。办兽医学习班,每大队一名赤脚兽医,还有高中班学生,共90人参加,历时30天,讲了猪的十大传染病的防治……等等。同时,将各管区、大队向国家交售肥猪头数,按每户平均排队,分出1~46名评比名次,每月一张评比表,连同畜牧生产中的情况、问题、意见、安排,汇报给公社领导,听取领导统一部署。评比表用复写纸一式三份,连写数次,再下发各管区,以便各级领导对本单位实际情况做好工作。并且按照县养猪办公室要求,每月汇报本公社畜牧生产情况。(7)县、公社、管区、大队各级领导,每年每季度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计划目标。每年县里要组织几次大型的养猪大会,举行养猪大检查,笔者也跟随检查的队伍,乘坐运货汽车或骑自行车,到过全县各公社较有名的猪场,然后树立先进,督促后进,提出发展意见。每年县里必定招开一次畜牧养猪先进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笔者多次代表公社或个人上台领奖。公社里,每季度每月甚至不到10d就要召开大小养猪会,督促检查汇报各单位养猪积肥生产进度。(8)全公社各大队养猪畜牧生产情况各具特色:有的建猪场以集体养猪为主,有的以社员养猪为主。一头猪1~2分饲料地的政策基本上没实行开。唯有“斤猪斤粮”却便于制定与推广。有的出栏肥猪多,有的母猪多,有的搞糖化饲料,有的改熟食变生食喂养,还有领导班子不落实,有的养猪政策不落实,有的连同沼气一起抓,有的改造联厕所猪圈。人人话养猪,人人学养猪。就这样,上上下下全社会,养猪积肥群众运动蓬蓬勃勃地迅速发展起来。(9)不过,大部分生产大队,在“大锅饭”的管理制度下,集体养猪和其他牲畜,难以实行奖励制度兑现。大牲畜头数连年下降,品质下滑,怀胎驴马流产、疙瘩牛小老牛越来越多;集体养猪配种怀胎率低,仔猪成活率低,断奶猪总重量低,肥猪出栏率低,一头猪育肥二年不能出栏者不少。只有鼓励社员养猪“斤猪斤粮”兑现政策,形成共识,像雨后春笋般的实行开来。发展养猪,激活生产。农业种植业和畜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整个农业生产系统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 “斤猪斤粮”的社会效益

各级领导的决心,群众的努力,形成时代潮流。高集公社由1975年占全县排名最后(第14名),三年的时间,交售肥猪上升为全县第二名。其他公社养猪生产都在原来基础上,同时大踏步前进。由此带来一系列变化。

2.1富了养猪户由于养猪“斤猪斤粮”,多数大队是逢麦季兑现小麦,秋季兑现玉米。养猪户人吃白面,改善了生活。在这历史时期,每年人均分得50kg小麦,大都在20~30kg。麦麸和玉米再用来喂猪,更进一步促进养猪。户交售肥猪,有一年一头的,后来有五六头的,每头猪除去成本,可收入30~70元,再加上“斤猪斤粮”“斤猪工分粮”“肥料以质论价、以立方记工分粮”,一头肥猪纯收入100~200元。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货币比价低值的情况下,响应号召,顺应时代潮流的养猪生产者,获得不同程度的报酬。正是天道酬勤。

2.2富了食品站食品站收购肥猪,就地宰杀销肉,一头猪盈利30~50元;调往济南等地,一车猪盈利1000~2000元,养猪形成运动,首先富了食品站。各公社食品站,全都修建新门市部,盖职工宿舍,县食品公司修建二层楼房,职工及雇佣临时工工资、劳保福利等待遇都相应的得到改善,并添置文体娱乐用品……,在猪肉紧缺时,谁想改善生活或有红白喜事,称几斤猪肉,须托熟人走后门,找到食品站的人帮忙方可办到,精神面貌非同一般。站内职工管理、劳动纪律、团结互助、精神与物质文明得到体现;在业务方面,猪肉销不下时,给卖猪户回销猪肉,否则,不予收购肥猪;食品站购销业务量大,或者有些人情为不到,并不存在经济收入生活上的困难。

2.3卖猪难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生活水平低,吃粗吃饱就满足,对肉蛋奶需求量少,育肥猪稍多,就出现卖猪难。活毛猪生长大了就必须出栏,那时不讲究100kg左右为适期出栏的饲养方法。肥猪交售给公社食品站,即为贡献给国家。不准跨公社跨县卖猪,私自宰杀是不允许的。平时,社员没有自宰分食的习惯,只有在春节、中秋节生产队自宰分食几头,数量极少,到了养猪形成高潮,年户均交售超过1.5头时,群众就感到卖猪难。食品站收购肥猪,就地宰杀销售,联系外调,送往济南等地,在宰杀不了销不完时,就形成积压。食品站对要求交售肥猪户,事先发给定购单,按计划定购,在收不完调不出去的时候,社员就有意见。

2.4每头育肥猪积肥1~5m3现在养猪用配合料,肉料比最多不超过3.2,一般在2.8左右,还有合2.5的。所以,在不加其他杂物沤制的情况下,一头猪排泄纯粪,不过0.5m3。那时候,有啥喂啥,虽然要求喂“花食”,注意搭配饲料,但从没用算盘根据各种饲料营养含量的比例,搞成配合饲料,因此用料多,况且在穷养猪的情况下,必需多喂野菜和青草。搞好加工粉碎,糖化饲料就是比较高级饲料。一头猪饲养8~12个月出栏是正常现象,单靠养猪积肥不多,主要利用猪到粪坑内踩踏搅拌,加上人向粪坑内垫一些坑土烂草倒污水沤制积肥。另一方面,养猪户有交肥料“以质论价、依立方记工分”的任务规定。所以,一头育肥猪能积1~5m3肥料,即为优质圈肥,也是有机肥料。尤其在土壤贫瘠或者化肥用量过多土地板结盐碱重的地块上,增施圈肥,特别能显示有机肥的优越性,每亩增加产量50~150kg粮食,并且还对下季农作物留有后劲。

2.5养猪户将财力、物力、精力集中到养猪上当时是穷养猪,年人均分配100~150kg口粮,200kg的生产队是好的,超过250kg的生产队极少;一头猪养大需150~400kg粮食。80年代有资料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声明:糖化饲料没有一定数量的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和其他物质,不可能快速育肥转化成猪肉,就是依靠饲养周期长,长时期的积累,才能长大猪。在70年代,糖化饲料就是利用粗饲料进行加工制作,改善猪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节省粮食,对养猪事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养猪户将口粮和其他所能凑集的资金,购仔猪买饲料,或用口粮(麦子)换地瓜干进行养猪,赊欠、借款、加上辛勤劳动,寻野菜、采树叶等,进行精心饲养。养猪政策“斤猪斤粮”兑现。所以,再穷再苦再作难也要养猪。养猪是聚宝盆,养猪是摇钱树。养猪能脱贫致富。养猪者是能人,养猪能给家人带来幸福,日子越过越红火。

2.6养猪调动了正、半劳动力和闲散人员养猪,整半劳力都能干,特别是妇女,活不累又不能间断;学生放学回家吃饭后也能喂猪,劳力下地回来捎篮子青草和野菜,撒到圈里,猪吃后剩下的就沤制圈肥,饭后,剩饭剩菜没有一丁点的浪费,再混合泔水也是猪饲料。所以,农户一年能够育肥1~3头肥猪。养猪是家庭副业生产,又是在政策兑现的感召下,加工粉碎饲料,调制饲喂,垫圈积肥,出力流汗,作为农民不在乎,但不自觉地诚实地精心地为副业生产付出了应该付出的代价。机关、学校、饭店、旅馆、食堂等都搞起大小不等的猪场,见缝插针利用了某些闲散人员,县招待所食堂,四、五百斤重的肥猪几头。猪有圈,羊有栏,鸡有笼,大牲畜有棚舍,粪便无害化处理成肥料。“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所投入的劳力、物力、精力,必将会有丰硕的成果。世上“真、善、美”的道德风范,通过畜牧生产劳动得到体现与检验。

2.7兽医在农民中的身价倍增领导行政干预,以养猪为中心发展畜牧业。猪的身价倍增,过去普遍在街头巷尾的散跑猪成圈养。兽医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群众对猪病防治知识少,怕猪生病,有了兽医按季节给猪打预防针,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社员,都能接受,工作较好开展。赤脚兽医在农村,踩百家门坎,不分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有求必应,深受群众欢迎。

2.8母猪留种的问题猪的繁殖能力高,世代间隔短,周转快。一般情况下,一头母猪一年繁殖17头,母猪繁殖母猪包括育肥猪,5年达到14455头;根据生产队和社员的生产计划,该留多少母猪,就留多少,不该留,就不留。当时上级不准阉割母猪,实际上留不住,留住也不配种,等配种产仔后选次劣者阉割,客观上影响育肥,过多的消耗饲料,降低饲料报酬。产仔后的母猪,再进行阉割,影响猪肉品质和出售价格。所以无计划的留种影响生产效益。

2.9畜牧业生产促进了运输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畜牧业生产之前,建圈、设备、用具、仔猪、饲料的购买,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加工饲料、兽用药物器械的投入,形成畜产品而后的销售,深加工增值,外调运输,同时还能增施有机肥料,农业田地增产增收等,都离不开运输业,以及配套服务的信息、金融、交通,旅馆饭店等,都相应地得到发展。没有运输业和其他行业的配合,满足需求,细心呵护,畜牧业不可能孤立的发展起来。包裹畜牧业在内的农业生产系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层建筑的磐石,是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产业;畜牧业生产是触动社会各系统的枢纽神经线,是社会农业生产系统最敏感的反映点。

2.10落实“斤猪斤粮”政策,体现精神文明从《农业考古》中得知,猪和其他家畜,由狩猎演变为家庭驯养,最早和人相依为命的是猪和狗,驯养牲畜,种植农作物,定居生活,才形成了“家”。有人有房屋不算家,只有以猪为代表的牲畜活禽存栏,才算家。家里有畜禽,主人到哪里,走多远也要挂着家,外出时间过长绝对不放心,只有回到家里才安心,大人、孩子、畜禽才有靠山。家是喜庆祥和的社会细胞,家是繁衍生息的基本单位。据观察,饲养畜禽的家庭离婚率最低;饲养家畜家禽以劳动起家的家庭成员本分,子女最有出息。养起畜禽,家庭每个成员心系畜禽,把畜禽当成家庭财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牲畜待人之劳动,赖人之饲养,一切生灵都能领会主人的意念心理,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和主人建立深厚的感情。人的道德高尚,首先从饲养做起。劳动起家,孝廉并举。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物质基础越雄厚,膳食结构水平越科学,对畜禽需求数量越多,生产手段越高级。

3 畜牧业必须大发展

(1)现在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程度、化学肥料施用量空前提高,纵观国家整个农业生产系统及其他经济生产,在物质基础与精神文明方面,和国际现代化高水平的国家比较,综合评价税收来源及其后劲效果,有必要慎重考虑,加大力度发展畜牧业生产。畜牧业科技含量高,生产和管理技术需求更高。能领导和管理好机械工厂化生产的领导,很难搞好动物性工厂化生产,相比之下,在领导和管理人的基础上,优良品种的选购选配、饲料配比的科学程度、适当地饲养、疫病地防治、灵活机动地购销、与人打交道的情商、法律法规知识和道德意识理念、天气、道路、水电、金融、信息等等,一个饲养场的生产艺术更加高级。有很多人决心大,会建圈,也会建饲养场,实际搞起饲养,成绩就不一定显著。畜牧业比种植难度更大。推向市场无为而治或裹足不前不妥;国家或局部地区的领导极目前瞻,政策法令适应并落实一套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一定能够大发展。(2)在计划经济时期,社员生活普遍困难,形势对每个生产者是同样的挑战。在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谁抓住机遇上养猪,虽然困难,但比无猪户收益高。实行土地承包以后,养猪户同样比无猪户多打粮。在生产过程中,养猪技术与效益有密切的关系。(3)养猪事业从古至今,始终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首先要考虑良种猪的遗传基因、经济杂交,再解决风、寒、暑、湿、燥、热的困扰。适宜的气候、温度、光照、清洁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和充足供给生长必须的优质饲料,再加上人的精心照料,才能出效益。劳务付出及技术程度决定回报。因此,养猪必须讲科学。(4)畜牧事业发展,国运昌盛,只有在人民安居乐业、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太平盛世,以养猪为代表的畜牧生产才得以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腾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代,养猪业大发展,畜牧业大发展的梦必将实现。

中图分类号:S8-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5)04-0054-03

收稿日期:(2015-01-27)

猜你喜欢
肥猪养猪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养猪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一个大,一个小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PK肥猪猫
温柔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