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乐东沿海红树林恢复可行性分析

2015-04-04 15:37关秀娟
陕西林业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红树风浪红树林

关秀娟

(乐东黎族自治县林业局,海南 乐东572500)

1 海南乐东县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的必要性

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海上森林”之称,能够防风消浪,保护海堤,减少和防止沿海地区台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研究表明,林带宽度100 m,高度2.5~4 m,郁闭度40%,消浪效果可达80%以上;结构和功能完善的红树林本身能够抵抗12级台风。事实证明,单纯人工海堤的防护功能远差于海堤-红树林复合体系。据计算,建设红树林生物防护措施的成本仅为土石建筑投资的1/20。在海堤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构建红树林生物措施和土石建筑相结合的防护系统,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红树林资源却呈现退化和减少的趋势。国家林业局资源司2002年发布的《全国红树林资源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红树林历史上曾达到25万hm2,新中国成立时还有约5万hm2,但50年过去,红树林面积锐减为22 639 hm2。其主要原因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围海造田,80年代后期开始的围塘养殖和海岸工程与城市建设的转换性开发(或毁灭性开发),以及对红树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如何进行红树林恢复,已成为华南沿海地区生态工程建设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海南岛的红树林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东北、西北、北部、东部和南部地区分布较多,而西南部地区分布较少,其中,乐东县保存下来的天然红树林极少。因此,恢复和发展乐东县沿海的红树林资源,对于形成环绕整个海岛的完整生态保护带,保护海南岛脆弱的滨海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保护和恢复海岸带红树林资源的形势下,乐东县委县政府对红树林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红树林恢复和发展成为该地区沿海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很有必要。

2 乐东县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2.1 天然红树林生长良好

拟进行红树林造林区域周围是否有天然红树林的分布,是能否恢复红树林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调查发现,乐东县西南沿海地区仍然保存着原生的红树林,生长良好,种类包括红海榄、秋茄、白骨壤、鲁蕨、黄瑾等,其中,红海榄树高达到5 m以上。这充分说明红树林能够适应该区域的气候条件,借鉴这些本土树种,同时增加一些能适应较高盐度的红树植物种类,在该区域内恢复红树林有适宜的种质资源。

2.2 渔塘堤围的保护作用

红树林天然分布在避风的港湾、河口湾和泻湖等风浪较小的区域。风浪是影响红树林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风浪大的潮滩红树林无法正常生长,尤其是在幼苗时期。乐东县西南沿海拟恢复红树林的地区部分区域是退塘区域,渔塘堤围对风浪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有利于红树林的生长。

3 乐东县红树林恢复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土壤含沙量高

乐东县西南沿海地区土壤以沙质为主,仅在表层有一定的泥质含量,局部区域为纯沙质土壤。红树林最适于在泥质深厚的滩涂地生长,而在泥质含量较少的沙质滩涂上生长较差。

3.2 海水盐度高

乐东县西南沿海区域与外海水体直接连通,淡水的补充较少,造成该区域海水的盐度非常高(有时达35‰以上)。红树林最适合生长在咸淡水交汇区域(盐度在15‰以下),而在盐度较高的区域,大部分红树植物种类无法正常生长。

3.3 海水淹浸过深

经调查,由于过去围垦造田和围海养殖的原因,乐东县西南沿海的岸线已向前退移,拟恢复和发展红树林的区域地势较低,大部分地区每天能露出水面的时间远低于12 h。该区域现存红树林的滩面高度为平均海平面以上0.12~0.78 m。当红树植物受海水淹浸的时间比露出水面的时间长时,则无法自然成活和生长,人工种植也极难成功。该区域大部分的海滩面高度低于平均海平面,同时也低于现存红树林生长的滩面。因此,乐东西南沿海大部分区域无法采取直接种植的方式来恢复红树林。

3.4 风浪较大

乐东县西南部临海,受西部风浪直接影响,而且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红树林适合自然生长在避静的港湾及河流出海口区域,而在风浪较大的开阔海岸,天然条件下极难存活和生长。该区域外缘易受风浪影响,需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才能保证红树林的正常生长。

4 乐东县红树林恢复和发展技术方案

4.1 选择耐盐树种

选择耐盐的红树植物种类进行造林,应以本地红树植物种类和引进其它速生的树种相结合。本地树种选择红海榄、白骨壤和秋茄等,速生树种选择拉关木、无瓣海桑等。为增强树种组成的多样性,主要造林树种须保持5种以上。

4.2 整地以创造红树林生长的滩面高度

由于乐东县西南沿海区域大部分滩面的海水淹浸过深,需要采取整地方式抬升滩面高度,以满足红树林生长对潮汐水位的要求。红树林正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以上的滩面,同时结合该区域现存红树林的滩面高度水平,整地抬升的滩面高度需要保持在平均海平面以上0.35 m或更高。

4.3 增加土壤肥力

乐东县西南沿海区域土壤以沙质为主,泥质含量极少,种植红树苗木时,利用泥质土来填充种植穴,以便在红树林种植后,迅速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红树幼苗的保存率和初植期的生长速度。

4.4 提高幼苗抗风浪能力

由于乐东县西面直接临海,风浪较大,幼苗在初植期受风浪的冲击容易发生倒伏,因此需要设立其他固定物对幼苗进行扶持加固,防止幼苗倒伏,提高其抗逆性。同时,在临海外缘区域,种植速生高大的红树植物,并适当密植,以提高对风浪的缓冲能力。

5 小结

乐东县西南沿海区域处于近岸潮间带滩涂上,经过适当的整地措施后,水深条件基本可以满足红树林生长需要。该区域内海水盐度较高,可以选择耐盐的红树植物种类以适应在该区域的生长。土壤质地以沙质土为主,通过补充泥质土可以促进红树植物的生长。通过采取辅助的防护措施,也可以减轻研究区域外缘较大风浪红树林的影响。从海水淹浸深度、盐度、土质等方面综合分析,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在乐东县沿海区域恢复和发展红树林是可行的。

猜你喜欢
红树风浪红树林
风浪干扰条件下舰船航向保持非线性控制系统
红树林诞生记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会“上”树的鱼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富集特征
不怕风浪的小船
East Side Story
神奇的红树林
走过红树林
红树植物老鼠簕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lavipes AIL8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