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权就任性

2015-04-05 08:52刘忠昌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用权有权任性

文/刘忠昌

/卷首心语/

别有权就任性

文/刘忠昌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的告诫,引发了现场热烈掌声,也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共鸣。这不仅因为他使用了“任性”这一生动活泼的网络流行语,更因为他表达了一个大国总理对依法用权的全新宣示。

有权就任性是一个顽疾,古今中外,因有权任性而败亡的例子不胜枚举。项羽因刚愎自用自刎于乌江。隋炀帝滥用民力,骄奢淫逸,最终被杀。英国查理一世横征暴敛,独断专行,最终被送上断头台。近日曝出的所谓“个性”官员——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的落马,恐怕也与有权任性有关。

权力是柄双刃剑,如果依法用权,就会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如果与任性特别是因私欲膨胀而导致的任性相结合,就会结出毒果,不仅害人害己,而且误国误民。有权不可任性,既是对领导干部规范用权的警示,更是严格约束权力的诫令。分析和汲取那些出问题官员的教训,领导干部至少应注意以下六条:

一是有权不能谋私。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然而,却有一些官员背道而驰,信奉“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理念,化公权为私器,把手中权力当作谋利工具,把分管领域当成私家花园,靠山吃山、雁过拔毛,巧立名目、借机敛财,恣意妄为、无法无天,甚至大肆贪污受贿,为党纪国法所不容。

二是有权不能逾矩。规矩就是约束,就是准则。人无规矩则废,权无规矩则乱。一些官员漠视法纪,视制度、规则为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不讲规矩、不守底线,甚至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仍然我行我素、胆大妄为,不收手、不收敛,顶风违纪,频频“踩雷”“触电”,最终酿成人生苦果。

三是有权不能随意。权力职责法定,用权要心存敬畏。而有些领导干部一旦权力在手就忘乎所以,想咋办就咋办,想不办就不办,追求权力带来的快感,享受权力滋生的傲慢。例如,一些审批项目,要盖N个人为设置的“过路章”,只为留下“买路钱”,再加上名目繁多的关卡、检查、评比等,让企业不胜其烦。还有一些现象,如印花税税率午夜上调、成品油消费税连续多次上涨……这些政策与千家万户生活密切相关,出台前必须慎之又慎、充分论证、依法依规,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很容易导致民怨。

四是有权不能霸道。权力是组织所授,须实行民主集中制。而一些领导干部打着“个性官员”旗号,凌驾于组织原则和法律法规之上,实行“家长制”,搞一言堂,财政花钱“一支笔”,选人用人“一句话”,说一不二、一手遮天,把“不听我的就换人”当成撒手锏,谁要是有异议,就会遭到压制或打击。由此,下级只能被动、盲目、消极地执行指令,使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导致决策失误和用人失察现象屡见不鲜。

五是有权不能堕落。权力的本质要求是秉公用权、依法用权。而一些官员热衷于当官做老爷,追名逐利、贪图享乐,沉湎于花天酒地,纵情于声色犬马,道德败坏、情趣低俗。更有甚者,一些官员信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敛财。还有一些官员,名为“雅好”,实则“雅贿”,对名贵古玩、字画、玉器、瓷器等来者不拒,最终在贪欲上栽了跟头,成为反腐教育的活典型。

六是有权不能怠政。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怠政典型当属明朝万历皇帝。有人为他总结出“六不做”,即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现如今,有些领导干部以纠“四风”、不出事为借口,出现新的“六不做”,即不吃、不拿、不要,但是也不作为、不干事、不担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消极敷衍,失职渎职。殊不知,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

“一切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解决有权任性这一“顽疾”,除了领导干部自律外,还必须强化权力监督,严格执行监督、问责、追责制度,使领导干部有权不敢任性、不能任性、不想任性。此外,还要严格依法用权和简政放权。通过政府权力做“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实现“大道至简”,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从源头上铲除有权就任性的土壤。

猜你喜欢
用权有权任性
Entanglement and thermalization in the extended Bose-Hubbard model after a quantum quench: A correlation analysis
千万别任性
有权莫任性 人大在监督
任性者的搞笑
立足岗位 严以用权
严以律已筑防线 严以用权促发展
用权先拧紧法治“发条”
严以用权必须做好“加减乘除”
为“有权不可任性”点赞
有才任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