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汾河湿地公园主要景点规划设计研究

2015-04-05 02:41郭丽丽
山西林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汾河水景规划设计

郭丽丽

(太原学院,山西太原 030012)

介休市汾河湿地公园主要景点规划设计研究

郭丽丽

(太原学院,山西太原 030012)

湿地公园是近几年来兴起的公园类型,主要承担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游览等任务。介绍了介休市汾河湿地公园概况、项目总体规划与构思、规划设计原则以及主要景区规划。

介休市;汾河湿地;森林公园;规划;研究

湿地公园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公园类型,主要承担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游览等任务。介休市汾河湿地公园从筹建至今,其生态效应已逐步显现,并且已经于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引起媒体的关注与报道。本文就其规划设计方案展开讨论,以总结其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1 项目概况

介休市汾河湿地公园位于介休市北部,在108国道与汾河之间,工程占地面积200hm2,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占地约67hm2(水域面积30hm2)。本项目以造园的四要素,即山、水、植被、建筑入手,遵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追求原生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

2 项目总体规划与构思

本项目最大优势在于紧邻汾河沿岸,而且通过地质勘察,地下1.50m~10m范围存在有效的隔水层,为湖内蓄水奠定了基础。公园景区设计划分为观景镇河塔景区、主入口台地雕塑广场景区、湖心岛景区、木栈道景区、如意山景区、湿地植物景区、西侧入口台地广场、福寿山景区、绿色湖岛景区、自然生态景观景区。建成之后的湿地公园绿地率计划达到66%,包括了各种乔灌木、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其中,最重要的是水生植物,除了能带来景观效应,更对水质的净化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公园设计植物品种达到百种以上,主要以本地树种为主,同时也引进少量新驯化的品种。建成之后的湿地森林公园,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调节区域小气候、提高周边地区空气湿度、发挥积极的生态效应,更重要的是将对介休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介休市及周边县居民假日休闲、旅游观光的新场所。

项目的立足点就是以汾河的先天资源条件为基础,进行环境美化,综合治理。既要搞绿化,又要治河道,更要保生态。旨在通过项目改造,围绕汾河创造出本市滨河区域最佳的生态环境。本项目的设计主题确定为“湿地恢复公园”,结合现状地势,秉承“自然的、生态的、健康的、休闲的”思路,将现有的污水湿地,通过恢复改造,建设成为丰富多彩的亲水休闲水景园林,营造出“北方小江南”的湖光景观。

3 规划设计原则

3.1 均衡水岸线造景元素

在北方少水区域,设计水景作为主体的园林景观,常常需要通过设计手段从视觉上扩大水系范围。但是,“大”并不等于“美”,在制造水岸线延伸视觉的同时,更要注意手法的均衡多变,既不能单调无趣,又不能眼花缭乱,一定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同时充分展现出自然界中的河流、堤坝、岛屿、湿地等景观元素,制造出湖光山色,使人有如入江南之感。

3.2.增加水景动感

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水域面积,使水面开合有序,营造丘陵地势,塑造有体量感的山势,景观以大开大合为主要特色。在水体设计中,将汾河中的水通过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引放到公园中,所以必须考虑引入地的地质地形,防止下渗和再次污染。该园人工水位在6.0m左右,水域面积要分清主次,拉开层次,同时水体流向使人感觉有来龙去脉,却无头无尽。

3.3 增加水体景观的多样性

水体景观可静可动,可清澈见底,可五彩斑斓,重要的是对水的处理和搭配。处理得当,水景可呈现出无穷无尽的变化。为了营造公园丰富的园林水景特色,在水体与植物的搭配中,充分发挥水与植物的衔接和映衬。例如,芦苇荡围绕木栈道形成亲水平台。水体与其他元素搭配也尽量多样化,比如水边仿茅草屋建造的烟雨垂钓凉亭等。

3.4 道路设计要合理流畅

汾河水域整体趋于狭长,中规中矩的道路设计难免单调。为了增加景观的活泼性和跳跃性,道路的流畅衔接就显得格外重要。景点与景点之间要有机联系而不刻板,主路、辅路要宽窄适当,流线畅快,同时又要与景点特色密切结合,路面形式活泼多样。既要有条条通罗马的大路,又要有通幽之小径,增加游览的趣味性。全园道路合理衔接,形成依附于水体之外的第二大游园框架。

4 主要景区规划

4.1.观景镇河塔景区

该区位于整个湿地公园的中心位置,沿汾河河岸结合防护堤,设计圆形台地广场,中心为观景镇河塔,塔高30m,雄伟壮观。站在塔上可览汾河岸边的全部景色,不仅能观赏到湿地公园内部的各大水景和植物,还能观赏到附近农田、防护林、汾河等,全面提升观赏水平,使之成为进入该市的标识性构筑物。

4.2 入口广场景区

该区位于汾河桥的南侧,结合园内地势高程,将主入口区域设计成台地广场,丰富景观高低层次。结合介休市的历史文化,在广场中竖立介休三贤历史人物雕像。另外,在入口广场与大湖面相交处设置游船码头,增加水上娱乐项目。广场码头处设置售票处及休息凉亭等建筑小品。

4.3 湖心岛景区

湖心岛位于大湖面中心位置,两座拱桥连接主环路。湖心岛地势高启,制高点设置汇景亭,形成整个景区的中心点,岸边设计水榭,既可凭栏远眺,观赏湖岸水景,又能形成隔岸观赏的绝佳景点。

4.4 木栈道景区

该区与湖心岛隔岸相望,湖面中设计木栈道蜿蜒穿行于芦苇荡中,最大限度的满足游客的亲水愿望,使之流连忘返。在该景区中,设计种植了许多水生植物,如水生鸢尾、菖蒲、芦苇、水葱、垂柳等,通过这些植物的净化作用增强对污染水质的改善和应用,加快湿地公园的生态恢复进度。另外,木栈道还通过与两边道路的联系共同组织交通,使得该景区既不很偏僻,也不很暴露,营造出若即若离的意境。

4.5 湿地植物景区

在汾河引水口至大湖面蜿蜒曲折收放开阖的水系内种植大量水生植物(芦苇、千屈菜、水葱等),形成幽闭自然的湿地景观。同时汾河水流入大湖的过程也能有效净化水质。

5 讨论与学习

5.1 生态效益

介休市汾河湿地公园以汾河的先天资源条件为基础。事实证明,公园建成以后的几年中,已显现明显的生态效益,就生态恢复与改造方面,该项目已经取得了预期效果,值得学习与推广。而且汾河作为山西人的母亲河,是省内最大的河流,流经省内多地,如果沿汾河两岸将此法进行推广应用,相信会对整个山西省的生态环境改造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

5.2 规划设计手法

1)公园在对水系的梳理手法上别具一格,并且遵循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特色——挖湖堆山,合理平衡土方,同时兼顾了环境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

2)公园在植物应用方面已经力求多样,尤其是在适合北方生长的水生植物很有限的情况下,水生品种已比较丰富,但是在水生植物的多花色、多功能、多片区分布方面,可有空间继续改进,稍作调整。

3)在公园景观土建方面应多采用当地的原材料,即能节约成本,又能体现当地特色。而且园内建筑小品可考虑统一风格,围绕公园特色及主题,采用更加野趣、自然的小品形式。

4)冬季景观有待加强。对于寒冷的北方,冬季是人们较少出游的季节,尤其是水景公园,游客更少。但是园林设计始终倡导“三季有花、四季有景”,还是应当受到重视,以求尽量缩小季节景观质量的落差。

TU986.2

B

1005-4707(2015)03-009-02

10.3969/j.issn.1005-4707.2015.06.003

郭丽丽(1981-),女,2004年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现任太原大学工程师。

2015-04-07;

2015-04-30。

猜你喜欢
汾河水景规划设计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规划设计作品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汾河水韵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