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2015-04-05 05:37
山西建筑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右转左转交通流

高 蓉

(晋中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高 蓉

(晋中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晋中 030600)

论述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通过实例运用交通标志、标线和实体设施以及局部展宽进口端,设置左、右转专用车道等措施来减少车与车、人与车冲突或明确分开冲突,形成一个有序的道路交通系统,真正实现城市道路的安全、通畅,并实质性地提高了整个城市的交通能力。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道路交通量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日益突显,出现交通饱和或超饱和现象,尤其在交叉口形成城市道路网络中通行能力的“滞点”,每一个交叉口就是一个瓶颈。因此,依据路权理论和交通流理论,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全面管理组织交通,保障交通运输畅通和安全,是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能的重要措施。合理进行优化设计,对提高车辆、行人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以晋中市某信号控制平面十字形交叉口(以下简称平A1类交叉口)为例,试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优化设计。

1 平A1类交叉口优化设计原则及内容

平A1类交叉口优化设计应与交通组织设计、交通信号控制及交通标志、标线等管理设施设计同步进行。遵循人车分隔、机非分隔,各行其道的设计原则,根据交通流量和流向充分利用交叉口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妥善处理各交通流之间的干扰,以达到分离和控制交通流,使交叉口各交通流达到有序、安全、通畅。

主要内容包括:车道功能划分,机动车进、出口道设计,交叉口内部区域优化设计,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以及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标志标线等管理设施设计。

2 平A1类交叉口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以晋中市某现状道路平面交叉口(红线宽52 m主干路与红线宽30 m次干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口)为例,介绍交叉口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该交叉口为主、次干道平面相交信号控制十字形交叉口,是晋中市通往城区西部的主要交通要道,周边分布着吸引大量交通流量的办公楼、大型酒店等主要工作、消费场所。东西向主干路为三幅路型式,路段上为双向四车道,道路中央设有分隔栏,进口处一个左转进口车道和两个直行进口车道,右转机动车借用非机动车道右转。南北向次干路为两幅路型式,中间为中央绿化隔离带,进口处一个左转直行道,右转机动车借用非机动车道右转。

经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交叉口未优化交通,交通指示信号灯采用二相位信号灯,同时控制直行与左转车道,造成交通混乱,致使左转机动车通行能力减小,右转机动车与同向行驶的非机动车冲突严重,易引发交通事故。南北方向次干道进口直行车道数少于出口车道数,造成路口通行能力下降。人行横道地面标线划分不合理,缺少行人二次过街设施。车辆和行人通过距离偏大,使得交叉口的信号周期变长,降低了各交通流的通过率。

3 平A1类交叉口可进行的具体优化措施

为保证行车安全,在满足停车视距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设置交通岛可减少车辆停止线之间的距离,避免交叉口内车流游荡,造成车流秩序混乱。同时相应缩短人行横道长度,进而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平面交叉口的面积,可有效地缩短车辆和行人在路口的通行距离和通行时间。并采取展宽交叉口的措施,按照车流前进的方向划分左、右转专用车道,明确其行进轨迹,减少各个方向交通流之间的相互干扰。而且结合信号灯控制,实现人车分离,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利用中央绿化分隔带交通岛作为安全岛,确保行人安全过街,并相应配套绿化景观效果,提高城市品位。

依据现状交通流量,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以上两种道路板块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并对交叉口进行了展宽设计。

3.1 平A1类交叉口进出口车道设计

本工程东西向主干路现状为三幅路型式,设计为四幅路型式,中间为2 m中央绿化分隔带,两侧各11 m机动车道(双向六车道),5 m绿化隔离带(在距交叉口出口道一侧缘石转弯半径终点100 m处,设置了公交港湾式停靠站),5 m非机动车道,4 m人行道。将现状道路中央分隔栏改为2 m宽中央绿化分隔带,用于分隔对向交通流,同时增添道路绿化景观效果,美化城市风貌;考虑车道数平衡问题,要求车辆尽快通过并离开交叉口,压缩进口道右侧绿化隔离带,将进口道分别拓宽增加一个车道,由现状两个直行道增加为三个直行道。本次设计为一个左转专用车道(3.25 m),三个直行进口车道(3×3.25 m),三个直行出口车道(3×3.5 m)(直行车通行能力增加一倍),一个右转专用车道(4 m)。南北向道路断面板块和现状道路一致,设计为中间3 m中央绿化分隔带,两侧各11 m机非共板道,2.5 m人行道。本次设计为一个左转专用车道(3.25 m),两个直行进口车道(3.5 m),三个直行出口车道(3.25 m+2×3.5 m)(直行车通行能力增加两倍),一个右转专用车道(4 m)。为减轻交叉口通行压力,在中央绿化分隔带距停车线120 m处均做了断口,便于机动车提前调头使用(左转车通行能力相应增加30%)。通过交叉口展宽设计,增大了交通流通过交叉口的通行断面,增强了通行能力,使机动车能快速、顺畅安全地通过。

3.2 平A1类交叉口内部区域优化设计

1)设置安全岛使停止线前移,能减少交叉口交通流可能产生冲突的路面面积,加快了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内通行速度,从而提高了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2)左转及右转车辆交通组织设计。

a.进口道左转专用机动车道优化设计。

处理好左转交通,增加专用左转车道是交叉口规划设计的重点。在城市已建的平A1类交叉口,可采用进口道中线偏移的方案;在新建扩建改建时可采用进口道展宽,压缩进口道中央分隔带宽度的方案。当高峰15 min内每信号灯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两辆时宜设一条左转专用车道,达十辆时宜设两条左转专用车道,并把司机朋友非常喜欢的左转超前候驶区尽可能地延伸出去。本次设计在交叉口进口设置一条左转弯专用车道,并施划左转弯待转区,使左转弯车辆从直行交通流中分离出来,增加直行车道通行能力。合理组织左转车辆的交通,是保证交通安全,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非常有效的方法。

b.提前右转弯优化设计。

本次设计在进口道右侧绿化隔离带做了断口,便于机动车提前右转,按规范要求交叉口设计了展宽,利用安全岛在展宽进口道新增右转4 m宽右转专用机动车道,便于右转机动车行驶顺畅,有效地缓解了直行车的通行压力,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交叉口的冲突点,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3.3 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

目前,我市非机动车交通仍是广大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成为我市交通的一大特点,由原来单一的以人力为主的自行车发展到以电动车作为部分城市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使得行车速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由此势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在交叉口停车线前拥挤堵塞时,其密度更大。基于以上原因,根据目前非机动车的交通特性,按照新的交通管理制度,在空间和时间资源方面对交叉口进行了优化设计。

1)进口道右转专用非机动车道优化设计。

进口道展宽开辟专门用于右转的3.5 m宽非机动车道,真正实现机非分离,避免二者相互干扰,既提高了非机动车的通过效率,又减少了交通事故,大大改善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2)行人过街优化设计。

在人行横道处利用绿化隔离带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并保留端部1 m~2 m的分隔带,对驻足的行人起保护作用,提高了通行的安全性。同时建立交通管制,在安全岛增设行人过街通行信号灯,可明确指示行人二次过街安全通行,规范行人交通后,保证了交叉口内的行车速度,从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3)交通岛设计。

本工程在交叉口内设置四个直角边均为15 m三角形的交通岛,称为导流岛,可以起到诱导、分离交通流的作用。同时,利用导流岛作为街头绿化小品,提升了城市内涵。

3.4 优化交通标志标线

合理设置标志标线,明确路权,控制冲突点,为各方向交通流提供明确的行驶方向及路径,减少其之间的相互冲突及干扰,达到优化设计的意图。

交通指示信号灯采用了多相位箭头信号灯,与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设施配合,驾驶员可预先判断行驶方向,增加行车安全度。根据监控实测机动车交通量资料,适当调整信号灯信号周期时长,控制早、中、晚高峰期,相应增加主干路信号灯“绿信比”。

4 结语

由于城市交通量的飞速增长,人们需要更安全、快捷的交通环境,在大型互通式立交越来越多的同时,我们应该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意像交叉口这样的细节,不能让交叉口变为城市交通的瓶颈。根据其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优化设计,不但可以提高其利用率,保障人流车流安全、顺畅、高效地通过交叉口,还能实质性地提高整个城市的交通能力,促使整个城市交通变得更安全、更快捷、更通畅。

[1] 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

[2] CJJ 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S].

[3] 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 刘灿齐.现代交通规划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city road plane intersection

Gao Rong

(JinzhongUrbanPlanning&DesignInstitute,Jinzhong030600,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city road plane intersection, through the example using traffic signs, marking and physical facilities and local broadening imported end, setting the left and right turn lanes and other measures to reduce vehicle and vehicle, people and cars conflict or clearly separated the conflict, forming an ordered the road traffic system, achieve really the urban road safety, unobstructed, and substantially improved the traffic capacity of whole city.

city road, plane intersection, optimization design

2015-04-03

高 蓉(1974- ),女,工程师

1009-6825(2015)17-0124-03

U412.35

A

猜你喜欢
右转左转交通流
交叉口借道左转方案的交通安全仿真研究
基于车流拥挤检测的“借道左转”自适应智能控制*
日出(外一首)
不能左转
基于车让人的右转专用相位设置条件研究
道路交叉口“借道左转”的优化控制
基于加权组合模型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
一种平稳化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
交通流随机行为的研究进展
路内停车对交通流延误影响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