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KIMBELL美术馆为例论述现代主义建筑特征

2015-04-05 10:10薄美琦馨
山西建筑 2015年13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拱顶光线

薄美琦馨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100102)

以KIMBELL美术馆为例论述现代主义建筑特征

薄美琦馨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100102)

以KIMBELL美术馆为例,从光对几何形体的精细雕琢中探讨了现代建筑的特征,巧妙地柔和了光的自我表达和建筑自身的功能,为现代主义建筑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建筑美更具自然性。

自然光,几何体,现代主义建筑,美术馆

0 引言

“光,是人间与神境相互对话的一种语言,并且是人性与神性共同显身具象化的领域。” 路易斯·康将几何学秩序完全转化为自我身体的一部分,用几何学性质的秩序去诠释古典美带来的视觉震撼,让身处其设计空间内的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到回归原始的状态,并且康始终还在探索着,将对古典美的理解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这种手法开辟了克服对进步的单向叙事,走出现代主义困境的道路。KIMBELL美术馆是康众多伟大作品中的一颗明珠,在德克萨斯州平原上熠熠生辉,而以此为例证可以解读出他的建筑作品中所营造的在“光”中对话“几何秩序”的意境,从而深入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1 现代建筑应有自然光的支撑

1967年11月,在KIMBELL的设计初开始第一年的时候,康曾在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一次重要讲座中说道:“我正在德克萨斯设计一座博物馆,在那里我感到自然光的作用下混凝土拱的室内光线会有银的质感……这种光感会均匀地洒在室内而不是直接落在展品上,同时让人舒适地体会到自然光线随着时间的变化。”KIMBELL美术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思堡的郊区,于1966年计划开始方案设计,但是直到1969年中旬才破土动工,终于1972年建成落地。KIMBELL艺术基金会的董事会聘请的理查德·法戈·布朗曾在“政策声明”中设定了一个明确的建筑方向,呼吁新建成的建筑是“一件艺术品”,以响应他的“Pre-Architectural”计划,内容中明确规定自然光线应该扮演着一个重要部分,“建筑形式应该是完整的,过度的装饰与较大的体量会破坏形式。”布朗呼吁建设适度规模,而自然光参与进建筑的形式中去。

KIMBELL美术馆坐落在一个空旷而优美的绿树成荫的公园内,美术馆外部呈现略冷峻的外观,n字形平面凹入部分铺满碎砂砾,直对着一片棋盘式树林,状如公园植被绿化嵌入美术馆体块之中。娴静而简朴的建筑的外观形象,其严肃的个性会给人以刻板的印象,然而公园与博物馆两间环境浑然一体,巧妙柔和了其凌厉棱角。

美术馆设计为单层,平面图呈凹字形,基本形式由16个平行拱顶组合而成,每一个拱顶由内部测量为100英尺(30.6 m)长,20英尺(6 m)高,宽20英尺(6 m),看似简单的连续平行的拱壳造型,在灰白色的变质岩岩板填充在混凝土的拱形框架之中显得尤为质朴,然而,整体建筑却犹如德克萨斯州平坦大地上平凡的谷仓,遥遥远望,朴素天然。美术馆内细部无时不在展现康内心的细腻:混凝土是像缎子般光滑,呈现出蓝色,白橡木地板,和挂着艺术品的可移动白墙面板没有妨碍视线。拱顶是分为三个侧厅,北部和南部的侧厅都有六个拱顶,西面有一个开放门廊,中央空间有四个拱顶,西侧面临开放的作为入口门廊外,两个侧厅内部封闭,但有一个例外,位于楼上的艺术画廊允许自然光线的射入。每个室内地下室有一个槽沿顶点允许自然光线进入画廊,风管和其他机械布局在拱顶之间的夹缝处。拱顶的两端有混凝土砌块,灰华石为表面哑光纹理。材质的外露使康对材料的个人偏好完全显露出来,罗马灰华石和玻璃板,这两种材料与混凝土对比并不强烈,其所构成的空间质感也非常柔和,材质肌理混合为一。并且美术馆建筑体东西朝向,三面玻璃幕墙的庭院,更有利于自然光线最大限度的从天窗均匀进入室内,满足了不同空间和位置的采光需求。在材料使用方面,自然元素中山,水,空气和人类的构成始终在对光消耗,因为这些物质元素无一没有阴影,包括我们都是属于光的,康让人们深刻理解到光是万物之源。那么,进入室内的光在材料质感的对话中表达了空间与自我的权利,然而,隐匿在巨型砖拱下的暗影则向外探视着。

2 光让建筑更具艺术美

20世纪初期,世界建筑领域进行着一场以研究者的直觉、想象、回忆、经验、判别等状态呈现的哲学运动,路易斯·康即是这类“现象学”背景下领头的建筑师。他在建筑设计中主要依据感性论断,所以这也就是人们不太理解他的一些作品的主要原因,但是康在其建筑上体现了回归事物本身的原则。康时常如此描述:“建筑物想成后者可使观者感受外部空间的变化,带有银之韵味,光源呈现出带状,空间形态已不再沉重。内庭中的各类植物及塑像、光线与景观共同构成了一种较为纯粹的背景。”在1967年3月的 KIMBELL设计草图中可以看到康在这个设计中对于光与建筑元素的探索。美术馆的最终方案在1968年深秋敲定,这是康的第三轮方案:由18个拱形单元组成的建筑主体,呈C字形结构布局,西侧朝向。经由多组方案的比照,康在每一个拱壳间做了一个宽0.9 m的通长天窗,天窗下面由铝制穿孔把反射板顶棚呈人字形设计。这种做法使馆内展厅内部既采得柔和的自然光,又避免了强烈眩光的困扰。铝质构件制成的曲面天顶和穹隆顶使自然光线均衡地流入室内,让展厅内稀世珍贵的艺术品避免直接受到光线直射的影响。同时,康巧妙设计了一条狭长的弧状采光带,在拱壳和山墙的交接处用弧形的反光板将阳光漫射入展厅,也为朴素的建筑外墙平添一份细腻的色彩,又使拱顶产生一种玄妙的悬浮效果,展厅内因此而生动。在C形的内庭,向西的入口处为玻璃墙面,康在外设计了一则方形几何阵列的冬青树,以此来避免西侧阳光对室内的直接影响。康始终认为,美术馆应该以自然采光作为首要的采光光源:“经过阻碍使光线散射,不会直接照在艺术品上。”镂空的铝板是最佳选择的材料,可以制造出康所设想的银色光线,而这种拦阻光的结构,被康称之为“滤光器”。

明确的构图轴线和以简洁而最有表现力的几何形体作为构图单元是康以光为建筑主导元素之外的建筑语言。馆内立柱的布局规则地把平面划分成一个个长方形,长方形上顶着的横截面为半圆伞顶状的预应力混凝土顶,一个个展览空间自然而然地被划分出来,再加上布置灵活的隔断,给人以幽邃迷离的效果。展厅内装有天顶灯,从拱顶上洒下柔和的光芒,整个大厅吐露出一种温和、谧静的氛围。长条状的圆拱为KIMBELL的主要特征元素,立面以一个四根立柱支撑的摆线形拱壳为单元,其采取组合元的方式,借以利用摆线形拱顶较曲线形拱顶低,跨度较大承重能力强,并且拱形结构布局特点为高耸的房间之间是低处拱脚高度上的空间,高耸的房间室内无隔断,低空间从高空间间接采光,同时利于室内光线的漫反射效应,营造出美术馆内各个空间的静谧氛围。

路易斯·康采用相对简单的几何语言,如圆、正方形、规则三角形等,这类形体都是具有现代和古典特征的“柏拉图图形”,每一个形都在几何秩序当中,内敛且朴素着渗透入整体的内部空间。康对几何学的表达接近20世纪的现代风格,在空间组合上则重现了历史上已有的等级空间序列手法。然而,这些几何形体在空间中与光进行着对话,他的建筑在对话中塑造出朴素而内敛的美,自然光的参与使冰冷的建筑成为建筑艺术之光。

3 结语

康的KIMBELL美术馆进入了不朽,他将静谧的永恒挑战赋予意义,曾有人评价“KIMBELL美术馆是康对光的献礼”。任何一个伟大的建筑设计必然会超越设计者所处的那个时代,因为若是建筑师仅为所处的时代去设计,那他将受制于其时代的局限性。康是一位对过去有着如此深刻洞察力的建筑师,其作品不仅延伸了建筑的静谧,而且超越了他自己的身体。因由康对内部空间语言完整性的重视,以及偏好柔和的光线,使得其建筑体现出内向的性格特征;他最早发现空间单元的概念,以对空间的不同进行构图形式的连结的加法建构为主,尊重个体的个性特征,而针对限定空间形式的二次划分,以雕塑性的手法做减法,使空间单元的形式出现,将整体视为首要,这也是他注重的层面;由于他偏爱明确的空间界限和规则的几何形,加倍重视建筑之于环境之间的对比。路易斯·康的建筑设计语言简洁、诗意而富有史诗般哲理,“想成为什么”是康灵魂深处的理论源泉,他让光在空间内与几何“对话”,意识向现实敞开,他所设计的作品无一不彰显现代性和纪念性精神,并且实践深深根植于现代主义建筑,为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做出了新的注解。

[1] [日]原口秀昭.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M].徐苏军,吕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1,45-49.

[2] 马颖梁.艺术博物馆自然光环境的设计及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24-25,31-32.

[3] Heinz Ronner/Sharad Jhaveri,Louis I.Kahn:Complete Work,1935-1974,Boston:Birkhauser,1987.2nd Rev.and Enl.ed.

[4] [瑞士]克劳斯·彼得·加斯特.路易斯.I.康:秩序的理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Discussion on modernism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KIMBELL Art Gallery as an example

Bo Meiqixin

(CentralAcademyofFineArt,Beijing100102,China)

Take KIMBELL Art Gallery as an example, in light of fine carve of geometrical body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deftly soft light self-expression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building itself, made a new interpretation for moder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is more natural.

natural light, geometry body, modernism architecture, art gallery

2015-02-26

薄美琦馨(1992- ),女,在读本科生

1009-6825(2015)13-0028-02

TU-86

A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拱顶光线
中核集团:全球最大LNG储罐拱顶模块吊装成功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消失的光线
“你看不见我”
立式圆筒拱顶储罐排版技术及控制方法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地铁隧道施工拱顶下沉值的分析与预测研究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
现代主义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