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区提升饮水安全水平的主要做法

2015-04-05 19:07萍,刘栋,陈
山东水利 2015年1期
关键词:饮水安全日照市

朱 萍,刘 栋,陈 艳

(日照市东港区水利局,山东 日照 276800)

东港区提升饮水安全水平的主要做法

朱萍,刘栋,陈艳

(日照市东港区水利局,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日照市东港区从工程规划、水源保护、规范建设、科学管理等方面着手,采取多项措施,全面提升全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水平,文章对其主要做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日照市;饮水安全;供水工程

近年来,随着工业、养殖业等快速的发展,浅层地下水及地表水受到污染,地下水质恶化。为确保农村居民都能喝上放心安全的饮用水,日照市东港区从工程规划、水源保护、规范建设、科学管理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努力提升全区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1 主要做法

1.1科学规划,选择可靠水源

农村饮水工程,水源选择是关键。近年来,东港区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前期工作中,加强水源可靠性、技术方案的合理性论证,因地制宜地选择工程类型和技术方案。按照省水利厅提出的“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的运作思路,科学规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大力发展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在水源选择上,充分考虑地理、居住、水源、水质情况,优先选择水量有保障,上游无污染,便于水源保护的中小型水库、河道等为水源,尽量保障用水安全。

1.2划定保护区,确保水源安全

东港区环保部门会同水利、国土资源、卫生、住建等有关部门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科学划定并依法公布农村水源保护区,重点做好河道及承担供水任务的水库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明确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范围,在水源地边界设立明显的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严禁建设影响饮水安全的项目。

1.3多措并举,提升饮水安全水平

1)升级改造水处理设备。受水源地面源和养殖的影响,水源地原水水质越来越差,主要表现为春秋两季原水藻类增多、氨氮超标,致使水中异味,原来供水水厂现有设备处理效果已不能满足用水需求。为此,东港区陆续对以地表水为水源4处集中联片供水水厂进行改造升级,采用先进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对水源进行生物除藻脱氮处理,此种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降低了需氧量和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碳的投入量,提高了总氮的去除率,降低能耗和运行费用,进一步提高水厂净化水质能力,供水质量明显提高。

2)实施山丘区找水打井工程。为有效缓解山丘区群众饮水困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对集中联片供水无法解决,水源受污染的单村供水工程,实施山丘区找水打井工程,通过打深水井的方式解决水源污染报废无法使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

3)推进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为提高供水保障率,防止突出水源污染事件影响群众正常用水,对全区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全部规划建设了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大大提高了用水保障能力。

1.4加强管理,发挥工程效益

1)充分发挥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职能。集中联片供水工程都依托乡镇水利站成立了供水公司或供水中心,按照“协会+公司”的模式组建。受益范围用水户成立协会,供水单位成立公司。在完善机制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村级水管员作用,将全区农村饮水水源地巡查工作和对单村供水工程进行管理作为水管员的重要职责,纳入水管员考核,对水源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加强水厂内部管理。供水单位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好日常巡查,编制了供水应急预案,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对水厂重要位置进行不间断监控,确保水厂运行安全。

3)做好水质监测工作。东港区出台了供水管理办法,制定了水质管理规章制度。规模较大的供水工程,设化验室,配备相应的水质检测设备,确保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规模较小的供水工程,由东港区农村自来水管理中心负责农村饮用水的常规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4)合理监管水价。在搞好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建立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工程管护机制,同步推进综合水价改革,全面推行产权、水价、用水户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促进农业生产节约用水,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5)加强宣传教育。在做好日常宣传活动的同时,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集中宣传时机,大规模地开展水源地保护宣传活动,逐步形成全社会保护水源地、爱护水源地的浓厚氛围,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

6)加大水政执法力度。建立区、镇、村三级执法网络,在各镇街道设立水政监察站,不断加大水源地保护的执法力度,对破坏水环境、水土保持设施等污染水源的现象进行严肃查处。

2 存在的问题

东港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水源污染情况时有发生,危及群众饮用水安全。一是建设资金不足,农村饮水不安全村庄生产落后,经济薄弱,工程补助资金较少,致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配套、不完善,有的工程老化,失修,使工程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二是新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出现。随着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废水对水源的污染,使原有的安全水源遭到破坏,由于受污水污染而不能饮用,给农村饮水安全造成新的困难,预防保护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水质污染隐患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控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村村通自来水建设前部分村庄农村饮水工程由村庄自行建设,规划不科学,质量标准不高,有的没进行水质水量论证,致使工程不合理,使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3 解决的对策

3.1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

坚持工程建设、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与监测并重。在搞好工程建设的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防止污染和人为破坏;按照“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的环境责任原则,加强源头治理。对集中式供水工程,强化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加强水质净化处理,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确保水质达标、水量有保障。

3.2坚持规模化供水

实践证明,农村供水采用规模化供水型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规模化发展是工程长效运行的基础。有利于保证工程水质,有利于水源地保护,有利于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未来管理,有利于供水市场化的发育。只有实行规模化供水,才能实行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

3.3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原则确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筹措计划。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要特别加强对社会投资的鼓励和引导,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引导受益农户在其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

3.4建管并重,专业管理与用水户参与相结合

规模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工程开工前,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管理机构,明确合理的水价和收费办法,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确保供水工程发挥最佳效益。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知识,提高农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意识。

(责任编辑 赵其芬)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1-0037-02

收稿日期:2014-12-27

作者简介:朱萍(1971—),女,工程师

猜你喜欢
饮水安全日照市
山东省科协新能源新材料学会集群 2022年秘书长联席会议在日照市举行
省科协新能源新材料学会集群与日照市科协对接会召开
古村街景
村居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天津市村镇供水系统运行与管理规划研究
日照市观自在茶庄(生态园农场)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检测技术
农村供水建设管理运行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