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白云湖滞洪区运用与发展

2015-04-05 20:20郑宜国
山东水利 2015年2期
关键词:滞洪区

郑宜国

(章丘市小清河管理处,山东 章丘 250208)

刍议白云湖滞洪区运用与发展

郑宜国

(章丘市小清河管理处,山东 章丘 250208)

【摘要】在回顾白云湖成因及建国以来围堤成湖滞洪运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白云湖滞洪区运用与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白云湖;滞洪区;安全运用

白云湖位于小清河南岸章丘、历城交界处,北至小清河4km,东至绣江河3.5km,东南4km有章丘市宁家埠镇,东北4km至水寨镇,西南5km有历城区唐王镇。湖内97%属章丘市,西部有少许归历城区管辖。白云湖地处山前平原与黄泛平原的过渡带,为东西向的天然洼地,北部有小清河、黄河,水流平缓,南部的山洪河道,汛期宣泄不畅,沿河低洼地带形成一片天然水面,即白云湖。白云湖水源除了降雨和地表径流补给以外,还有南部山前平原的潜水和浅层承压水的径流补给,白云湖天然水面就是地下水的露头,湖水位受降雨和地下水的控制,而呈季节性变化。

建国后,于1958年根据省统一小清河综合治理规划筑堤围湖,湖周围开挖环湖截渗排水沟,在绣江河大沟崖村建拦河及分洪闸等,并开挖了分洪道及四干排泄洪沟,从而改变了湖区的天然形态,形成如今的平原水库,并成为小清河的重要滞洪区。湖区为东西走向的天然凹地,长约7.5km,南北宽2.5km,湖堤全长18.6km,堤顶高程在22.8m左右,堤顶一般宽3~4m,堤内坡1∶5,外坡1∶2.5。堤坡上树木茂密,堤脚内外有10~50m的林带或苗圃。湖内总面积16.95km2,湖底高程一般为16.0~18.0m(黄海),原设计总蓄水量6450万m3。白云湖是济南市郊的一处天然湿地,湖区物种十分丰富,现有浮生物8门79类,底栖动物7科17类,水生湿生高等植物20 科43类,鱼类11种,鸟类62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二类保护动物有灰鹤、大天鹅等多种鸟类。2004年,白云湖被评为国家等级旅游区 (点)AA级景区和首批省级水利风景区,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巨大。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白云湖滞洪区在章丘市50年来的防洪抗旱中,发挥了重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1962—1964年曾连续3年向白云湖分洪,湖内滞蓄水量分别为2000万m3,3000万m3及5500万m3,最高库水位达20.6m,为绣江河、小清河防洪及济南市夺取防汛抗洪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巨大变化,作为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蓄滞洪区,却面临着种种问题和困难,影响着流域防洪调度决策,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社会的关注。

1.1蓄滞洪区被不断开发利用,调洪能力降低

WFP—中国2814章丘水产开发项目原规划鱼池布置在湖南、北及湖外3片。滞洪蓄水区位于湖内洼地中心,形如斗状,呈东西向布置,南北宽500m,东西长约6km,面积623hm2,平均底高程17.4m,正常水位18.2m,平均水深0.8m,容积376万m3,5年一遇洪水位19.66m时,不淹鱼池,20年一遇洪水位20.74m,鱼池进水,不超过鱼池围堰。滞洪蓄水区东接绣江河分洪道,南北堤顶宽10m,边坡1∶3。原设计分洪进湖流量280m3/s,出湖泄水闸在湖西北,5孔净宽2m,高4m,闸底高程16m,设计泄洪流量50m3/s,洪水通过出湖泄水闸,经四干排排入小清河。近年来,分洪道入湖口围堤之间郑码村等村已开挖成鱼池,严重影响洪水分洪入湖,四干出湖闸上游李码等村也已开挖渔池,从而导致洪水不能有效分进来排出去,且滞洪区容量大大减少,不到5年一遇洪水即可鱼池进水。

1.2缺乏必要的滞洪设施建设

近年来虽改建了绣江河大沟崖拦河分洪枢纽,但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四干出湖闸老化破损严重,已被省、市有关部门专家鉴定为四类病险闸,须重新改建。同时环湖大堤郑码、韩码堤段多处道口段下落,达不到原设防标准。

1.3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建设管理观念落后等因素,相对于蓄滞洪区的巨大作用,蓄滞洪区不能适应保障安全运用的需要,运用不规范,运用后的风险补偿问题,管理薄弱,区内生态和水资源问题等日益暴露,蓄滞洪区运用困难,严重影响到防洪功能的发挥。

以上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绣江河流域一旦发生大洪水,将难以有效运用白云湖滞洪区,小清河、绣江河防洪能力将大大降低。同时,由于滞洪区内现已发展起一定规模水产、旅游观光以及部分公共设施,若补偿救助等保障体系不完善,蓄滞洪区一旦运用不仅损失严重,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2 建议

2.1对白云湖蓄滞洪区进行准确定位

由于小清河是济南市城区唯一的排水出路,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因素条件,在降雨径流过程中产汇流迅速,一遇暴雨,洪水突发 ,往往形成洪峰陡涨陡落,支流大于干流。在控制运用上,白云湖蓄滞洪区蓄滞绣江河洪水,主要是错峰或削减洪峰,最大限度减轻小清河防洪压力。1996年,全省小清河综合治理规划济南市美里湖、洋涓洼、华山洼、白云湖4个蓄滞洪区,但美里湖、洋涓洼、华山洼一直未按滞洪区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内开发建设加快,其滞洪能力也大大降低。根据济南市小清河综合治理规划,美里湖、洋涓洼不再作为滞洪区运用,华山湖滞洪能力仅为975万m3,小清河济南段流域面积2 792km2,支流绣江河控制24%,由此可见白云湖蓄滞洪区虽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45号)规定为一般蓄滞洪区,但是济南市重要的滞洪区。

2.2确保蓄滞洪区的安全运用

一是完善白云湖滞洪区的防洪工程建设,尽快改建四干排出湖闸,对环湖大堤进行维修加固;二是对白云湖蓄滞洪区控制运用进行严格的风险管理;三是开展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四是加强对白云湖蓄滞洪区的管理,为适应开发白云湖的需要,便于领导和工作,章丘县政府于1985年将湖周围共22个村,全部划归新建立的白云乡,市水利部门也派出机构对白云湖蓄滞洪区分滞洪实施直接管理。实际管理工作中,难免发生工作上交叉,应明确市、镇两级管理权限职责。同时对湖区内影响蓄滞洪的各种建筑设施彻底清理。

2.3协调解决蓄滞洪区防洪与发展的矛盾

白云湖蓄滞洪区具有多种服务功能,一是防洪功能,通过分蓄滞洪水,安全保护下游地区;二是生产功能,湖内开挖了大量鱼池,一部分雨洪变为养殖用水;三是生态功能,蓄滞洪区是济南市郊的一处天然湿地;四是旅游功能,蓄滞洪区成为济南市又一休闲度假区。这4种功能可以根据蓄滞洪区的特点,合理利用资源协调解决处理好防洪与发展的矛盾,积极探索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蓄滞洪使用时的经济损失,使蓄滞洪区得到最大的效益。

2.4逐步实施蓄滞洪运用补偿政策

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90年代中期白云湖蓄滞洪区几次运用后,国家只对部分群众给予低标准的补助和救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蓄滞洪区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分蓄洪水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蓄滞洪区的分洪运用决策也越来越难。因此应逐步制定和实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政策,对于保证和及时有效的运用蓄滞洪区、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安定,建设富裕、和谐、幸福全面小康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责任编辑崔春梅)

【中图分类号】TV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2-0018-02

收稿日期:2014-11-07

作者简介:郑宜国(1963—),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滞洪区
河北省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与安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松花江流域胖头泡蓄滞洪区削减洪水作用研究
卫河“21·7”洪水蓄滞洪区运用浅谈
大陆泽蓄滞洪区滏阳河老油召桥至老北定桥段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工程管理制度与职责探析
潖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初探
妥善处理蓄滞洪区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蓄滞洪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扶持政策调研报告
浅谈河南省海河流域蓄滞洪区的管理
浅析淮河流域蓄滞洪区风险区划分及其运用
申店隔堤恢复的必要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