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诗歌中的“张力”

2015-04-07 17:56郑朝晖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桂香竹影疏影

郑朝晖

中国艺术的审美是特别讲究“张力”的。

所谓张力,从现象上看,就是“一中有多”的关系。所谓“一”,就是一个完整的场景或者事物,所谓“多”,则是有着丰富的角度和内涵。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林逋的《山园小梅》里最著名的那一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云“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此联不过是化用此句而来,将“竹”与“桂”变成了“疏”与“暗”,境界就完全不同了。首先,竹影、桂香,分开来看都是妙的,但是合在一起构不成一个单纯的画面,反而觉得有些杂乱,画面感差了很多。但是疏影、暗香就不同了,整个写水边斜斜生出的一树梅花,借了夜色中水汽的氤氲,暗香浮动,细细品咂,还有那么一点宁谧安详。观而有形,嗅而有香,思而有静。这就有了“一而多”的意味了。这便如品茶,嗅则有幽香,品之入口味苦,继而回甘,如果是好茶,则滋味可以层层出之,各尽其妙,齿颊留香,神为之清,气为之爽。是同一口茶,有苦涩味、有渥堆味、有回甘味、有醇馥味,又各不相同。再加上汤色、叶态、视觉、嗅觉、心情不一而足,但又不是一个方向上的,自然有着统一中的矛盾,这就有了张力。

——“统一中的矛盾”似乎是对于张力最好的诠释。

手边正好读到陆游的《初夏喜事》,“采茶歌里春光老,煮茧香中夏景长”,虽然是个俗句,但是“采茶煮茧”也算是一时之事,耳听鼻嗅,乡村景物如在眼前,而春夏交替俱在其中矣。所以也是有着“统一中的矛盾”的。刘勰《文心雕龙》里面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所谓“正对”就是“事异义同”。比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为人诟病。其实古人很懂这一点,所以他们的诗句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回避“正对”。“蝉声静空馆,雨色隔秋原”,“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之类,都是多么有味道的诗句。

追求艺术中的“张力”,最难的应该是“笼万物于一体”的功夫:相互区别、排斥很容易,但是相互区别和排斥之后又能够很妥帖地配合在一起,非但能够妥帖地配合,还能够变出“1+1>2”的魔术来,这就显出功夫来了。这其中,一是靠艺术的修养和感觉,二是靠创作者强大的精神世界,缺一不可。

诗歌如此,音乐、绘画、建筑之类不也是如此吗?

猜你喜欢
桂香竹影疏影
桂香,在月色里飘
偶感
如期月下桂香飘(轱辘体,选一)
桂香
疏影横斜
竹影垂帘
铜铃山中
皓玥CP 靳东 江疏影
竹影金秋(七绝)
江疏影 美好的爱情,两人都该是完整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