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吉他(外一篇)

2015-04-07 21:39张慧敏
创作评谭 2015年2期
关键词:牵牛花火花一朵花

张慧敏

大中路应该是我们这个城市最热闹的一条街吧。我很少上街。偶尔上街,有时还真是为了看热闹。往人扎堆的地方去,听欢声笑语,看脚步穿梭,像站在刚揭开锅的馒头前,也在那热腾腾的水雾中,沾一脸湿润的喜气。有这样的一条街多么重要啊,它没有冷落的时刻。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走进它,成为其中一条欢蹦乱跳的鱼。

但这街上也有冷落的人。我第一次看见时,有些惊异。是一个老人,不算很老,花白头发,衣着破旧,盘坐在街边,低头弹着一把木制的吉他。可以称得上是吉他吧,做得很粗糙,木头的表面有些坑坑洼洼,配上几根钢丝弦,就是它的全部。老人弹得很用力,指尖一下下地落在那钢丝上,感觉像要迸出火花。背后都是商铺,往来的人有时要侧着身子相让才能通过。几步远的小摊烤着臭豆腐,飘得老人头上余烟袅袅。若不走近,听不到琴声,会觉得眼前的一切,老人,木琴,那手指有力的敲打,是如此的抽象,像一幅浮在事实之上的画面,或一段臆想。贴近来听,才听出那一声声短促,倔强的琴音,也是粗糙的,沙哑,几乎不成曲调。没见停下来听的路人,偶尔有侧目的,大概也是因为那木琴的丑陋和琴声的奇怪吧,如果它确实称得上是琴。老人的脚边放着一个小铁盘,里面躺着少许零钱。回应的人很少。来往的人很自然从老人身边绕过,就像绕过这街边老早就有的一个树桩,或是一块石头。

想起办公楼前的小公园里,也有一个吹萨克斯的老人,上午经过,午饭后散步,总是能够见到他。他也是那么专注,路过的人,也有看的,听的,喝彩的,指点议论的,他似乎都看不见。但我想,这两个人是如此不同。我也许能够理解,公园里吹萨克斯的老人,毕竟那里有阳光,有鸟鸣,有花与草的香风,有无边的闲暇与寂静。而他自己,也是高大,清峻,长发长须,白雪一样飘逸。给人的感觉是,他是孤独而富有的。而这弹木琴的老人,却如此凄怆,在繁华如烟的闹市,在人们匆忙不及回顾的脚边。如果是为了乞讨,他为何不选择一些更直接的方式?偶尔有人往铁盘里掷几个钢蹦儿,打得盘子脆响,也不见他注目,不见他点头致谢。甚至风吹跑了盘里的纸币,他也不起来追。仿佛这街道是一条河,他真是这河中的一块石头,那往来的人,都是流水,都是风。他只低着头,弹那把木琴,只把手指敲打在琴弦,全身上下跟着激烈起伏。那单调、铿锵的琴声,使我的眼前浮起一个画面:一个人弓着身子,低着头,不停地走,不停地弹,纷扬的雪花落满了他的头发,他的眉毛,他的衣襟……他有着巨大的琴弓和琴弦。整个屋子都是星星点点的雪花,他的面前铺得高高的一堆,那么松软那么雪白,但对他来说也许就是一个磨盘,拴住了他的四季。是啊,弹棉花,多么单调而富有诗意的工作。很小的时候,我是把它当作乐声来听的。直到今天,我仍然没有找到一种乐器能将它代替,能在每一个落地的声音里传递那久久绕梁的空旷,能那样一直循环往复地,将几个音持续到底,却让人听着无比安定,甚至感到富足。

说不清是什么牵扯着我,使我每次去大中路,总要寻找那把木吉他。就好像它赶了很远的路,是从很远的河的源头漂流而来,它知道我们的过去,如今又混迹这热闹的街市,看着我们的现在。那时候,是不是我们也都有过自己的木吉他?“万紫千红春天又来临,摘草叶口中吹,哨音像银铃……”这是我唱过的一首童谣。我们都曾吹过竹叶哨子,戴过草戒指。每年早春,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去河边折杨树枝,回来截出光滑的一小段,反复用刀背在木凳上搓滚,直到里面的木芯一点点滑出最终掉落下来,就做成了一个喇叭,音色很清亮。我的父亲还用蛇皮扪过一把二胡,在冬天的夜晚围着火炉自弹自唱。若是现在,人们看见它,肯定会觉得它比我今天看见的这把木吉它还要拙劣。

可对于拥有它的人来说,只要有了这样的一把二胡,或是木吉他,就有了无限的疆场,就可以自顾自,沉浸很多年。就像一个种花的人,有了一个园子。就像一个写字的人,有了一支笔。我见过一个练书法的人,他每天写七个小时的字。初听很吃惊,这一生他用多少时间在纸和笔之间,在这黑与白的方寸之外,他难道没有其它的可付出可留恋吗?还是我们根本不明白,那纸上的墨痕,早已气象万千,包含了一切。我不懂得欣赏,不知道从书法的角度来说,他写的字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造诣,也没听说他有多大的名气。肯定有人为他计算过,有人笑他傻。我记住的,是他的倔强和用力,是在万千事物中只见其一的痴迷。

怀抱着一把木吉他,整天弹奏着它,面对这样一个老人,我的眼睛有些发热。我看不见除此以外老人的生活,是否如我想象的孤苦、潦倒,我只看见日复一日在他指尖积累起来的茧,以及那老茧上迸出的火花,火花里的热情。有这点火苗在,我想我应该对老人放心。就像面对爱我的人,我说,那苦其实不苦,请你放心。

去年的花

我对着阳台上的一枝花发怔。这几盆兰花,我养了数年,但花开寥寥无几。今年却有三盆都开出了花。其中有一枝,叫我一眼认出,正是去年的那一枝!同一花盆开出来,同一个位置,同一个角度,侧着身子从兰叶边上出来,一样的微微倾斜。边上盆里的兰有白色,深紫色的花杆,而它,和去年一样,也是透明的绿杆子。去年,它是这里开出来的唯一的一枝花。

花开多不容易。在我这狭窄的阳台,贫瘠的盆里,我已习惯将兰当草养了。兰叶长而稀疏,几乎瘦削成一道道暗影。有时夜里看见,真就以为它们是一些影子,从画上洒落的影子,让我在梦幻与现实间交织。真见到花开,倒觉得奢侈。去年难得一开的花,今年竟还接着开了,而且一丝不落地,记着去年的样子!

忽然觉得这件事挺让人疼。我们能相信一朵花有记忆吗?即便有,它不是应该只记得早春从花苞里挺身而出的疼痛的甜蜜,雨水的甘甜和润泽,与一只鸟在整个春夜的呢哝,借着风起与另一朵花短暂的亲昵,光照里投在墙上翘起的兰花指与亭亭身姿,还有那许许多多,一个春天尽可能发生的所有的事,以及无限的想象,一边在绽放一边在凋落的忧伤。然而这一切,不是该在它零落成泥的那一刻,消失得彻底干净吗?为何它还能记得去年,或者说它的前生?为何它能循着记忆的样子,让消失的事物在时光里重现?难道一朵花,真可以如此完整地实现轮回?

不只是兰花。有一年,我看见蓝色的牵牛花在窗后开出了一座桥。一座高高的优美的桥,悬空而架,好像要引导我们去向一个高处,一处没有路也不需要路的仙境一样的地方。后来桥不见了,那些蓝色也隐没了,只见杂草丛生,根本找不出桥曾停留过的位置。在那些草中,我找不出一棵草和另一棵草的区别,它们甚至相互覆盖缠绕,没有这一棵与那一棵的界限。我不知道牵牛花是从其中那一种叶子里长出来的。然后第二年秋天,那座桥又出现了。它从乱草中开出来,高高在上。

肯定也不只是牵牛花。在我租住的小区,我常常走着走着就看见一树醒目的花开,次次看见,次次都还是吃惊,原来路边这些大半年里都静默着的光秃秃的枝条,一直都没注意过的存在,开出花来竟这么美,紫荆,玉兰,甚至有梅花。而且去年,前年,我也在这住着,为什么就不记得这里曾开出过花。花不开出来,我们永远不知道那是什么树。我们甚至没留意过那里存在着一棵树,一棵可能开花即将开花的树。更遗憾的是,花开之后,我们又忘了它是什么树。直到第二年开出来,又满是惊奇地说,原来这里有棵这么美的树。

那一天,我忽然回头,环顾四周,想看看在我的身边,就在这个小区里,还有多少这样的草和树,还有多少隐藏的花开。它们潜伏着,即使你想找也不一定找得见。但总有一个瞬间,它们会开得饱满,炫目,亮你的眼。我在寻找树时,人们一个个从我身边经过。我不禁想,这满世界的人,是否也像树,都有过花开的时刻,有过光芒万丈的瞬间。如果你碰巧在那时候看见他(她),你肯定要为他(她)着迷。但花开只是一瞬,且要有缘的人才可得见。那见着的人也许就记一辈子。而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他也不过是尘土一颗,是我们身边来来往往,最平淡无奇的一张脸庞。很多人,我们甚至从来也没看到过他身上的火花。也许真有人内心的火从未点燃,他没遇到那个手拿火把的人,就像有些树,从没开出过花。我们不免为之酸楚。但在大街上,我们无法一眼认出谁是有故事的人。更多的时候,谁也不揣度谁,他们都是洒落的种子,是移动的树,各在各的生命中。那落在我们眼中的花开,是多么珍贵。

有时候想,我们对一些故人的留恋,老朋友,老同学,看着我们长大的村人,是否我们以为他们帮我们保留了一些东西呢。我们把他们,他们的眼睛当成了一条河,我们一路走一路丢,如果还有可能使之重现的密码,只能是在这道河的水波里。有一天他们都离开了,就没人能认出我们。

如果人真的像花草落地,是否也能够一季又一季呢?花能依靠着去年的树,开出去年一样的花。那人呢,怕是不能有这样的指望吧。去年开过花的那个叶柄,尚不能指望它今年再开出花来,也许要隔上几年吧,但要隔上几世,就真是茫茫了。所以我养着兰草,就想要是它以后再不开花,我也心安。更不敢想象它真的开出了和去年一样的花。

对于一朵花来说,应该真的不存在这些,因为它看不到去年的自己,不知道去年和今年的关系。因为我们是比花更长久的存在,去年到今年,我们一直在场,才可能去说一样不一样的话。那这世界上是不是还有一种存在,比我们长久得多,就好像我们看见每年的花谢花开一样,它看见人们的一辈子又一辈子,看见谁和谁如此相似,看见时光重现,去年的花开在眼前的枝头上。同样的花开,依旧落在同一个人的眼里。

猜你喜欢
牵牛花火花一朵花
点燃自主探究的火花
持久的火花
牵牛花
牵牛花
一朵花开
事业火花事这样被闲聊出未来的
真想变成一朵花
再见了,我的爱人
一朵花开的时间
物之花:它不是花了,它仍然是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