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修竹(外一篇)

2015-04-07 21:46翁还童
创作评谭 2015年2期
关键词:竹棍竹子

翁还童

我常常惊异于自然的美好,就是庄子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西海岸边的小山村不仅树种多样,一年四季色彩鲜明,竹子也丰富,让人取用不尽。小山竹是最多的,我们叫水竹,门前屋后到处都是,乔木林中的水竹为了争阳光往往长得高直粗壮,灌木树丛的水竹就随意高矮,只能用来做菜园篱笆。门前溪边有块湿地,长满实竹,其他地方很少有这种竹子,大小和水竹差不多,就是中间实心,外观看起来就要笨拙一些,多用于做手杖。祠堂后面的山上有一块专长大麦竹,就是比小山竹要粗壮些,竹身有麻点的竹子。又有些山洼长桂竹,与那种粗壮的小山竹相仿,但颜色没有那样青。《楚辞·七谏》云:“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说的就是桂竹,也叫刚竹的秀美。箬竹长满溪边,所以地名叫箬溪。毛竹在南山里,但村子里也种有一园,成为村庄的一道风景。

竹笋是农家菜肴。《诗经》有云:“如竹苞矣。”有个成语叫雨后春笋,就是说它长起来快。清明就开始扳笋挖笋。最先长出竹笋的地方是朝阳的烧过荒的山坡,但这笋要小些,扳来吃图个新鲜。再是大麦竹,笋长得也早也快,这种笋不好吃,有些涩麻。因为笋壳要大些,又有麻点好看,我们喜欢剥了来做伞,就是把废弃的笋壳打开铺在地上折两下,又撕几下,就成了一把伞的样子。天地之道简单,在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享受创造艺术品的喜悦。实竹和深山里的小山竹,笋长得慢,又粗壮,肉也细嫩,生吃也不妨,是大人的选择,小孩子不过乱扳一气。那时油水少,笋是刮油的,也不敢多吃。扳来的笋吃不完就剥壳淖水晒干,成为干菜,可以慢慢吃。毛竹笋主要用来做板笋。在山里垒灶架锅,将挖来的笋剥好,打通笋结,叫打通条,倒进大锅煮过,捞起放进冷水中冷却,再放进木制的长方形架子中,用板盖住,利用杠杆挂着巨石来压。这个杠杆乡间叫叼杠,就是一头有架子固定杠杆的一头,另一头吊着大石头,形似鸟嘴里叼着东西。大概到谷雨前,可把要挖的笋挖完,放满架子,叫做一架笋,一般要三万斤左右湿笋。封闭压榨,两个月后取出晾干,一只只的圆笋就变成一块块的小板一样,所以叫板笋。晒板笋有一些异味,但做成的板笋浸上一周后取出,用木杠麻绳绑上,用铁刨刨出细小的薄片,再用水煮过,放入冷水中保存,每次取一点做菜,无论炒,煮,都有一股特别的清香,成为过年或宴客的一道佳肴。做板笋程序繁琐,要流许多的汗水,化许多的心血,挖一百斤春笋只能做成五斤左右的板笋,可见凡是好的东西都不易得。乡间有冬笋、春笋,有干笋、烟笋,却只有板笋成为红白喜事桌上的一道菜。

竹器是家常用品。下雨时戴的斗笠,挑谷子的竹箩,晾衣服的竹篙,晒谷子的晒箕,筛米的筛子,挑水的扁担,蒸粑的蒸笼,盛米饭的筲箕,挑土的土篼,打猪草的竹篮,挑柴的夹篮,吃饭的筷子,夏天乘凉的摇椅、竹床,还有小孩的摇篮,小孩吃饭的竹碗,玩的弓箭,放鱼的笱,吹的笛子、箫……又,家里菜园是竹子围起来的,草屋的房间是竹子隔出来的。父亲还用木制的轮盘和竹棍做小推车,在直径五寸左右的松树筒上锯下厚一寸多的一截,就是轮子,在轮子的中心穿过一根约四寸长,筷子粗细的竹棍,破开一根一米来长,两头留节的小山竹棍,将轮子中间的小竹棍两头放入破开的竹棍头上,再在破开的尾部用绳套固定一下,拿起竹棍的另一头就可以推着轮盘走。这就是我小时候的玩具车,百玩不厌的,简单生活也有它的快乐。后来看过字典里那些竹字头的字,知道竹子与人自古以来就是那样的亲密。

村里只有一个篾匠,他有一套工具,可以把一根毛竹破成许多薄薄的篾片,做成各种器具。一般村人破篾只能分出篾青篾黄,用小山竹的蔑青编成竹篮、竹笼什么的,不过各人手艺粗细不同而已。我家里的竹篮、筲箕,还有我放鱼的笱都是我父亲做的。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我妈妈也是用箪一样的大小筲箕捞米盛饭的,过的是这种简单生活。至于孔子说的瑚琏还有笾豆,那些竹制的祭祀器具,据说是相当尊贵的,我山野村人无缘一见。

我在外求学的时候,幸亏镇上有收购竹篾的土产公司。那时父亲因为年老体弱被生产队安排放牛。他就在放牛时每天砍一捆小山竹,晚上背回来,在油灯下破成篾片。一根竹一般破成六至八片篾,每一百片篾为一把,可以卖四毛多钱。一把一把扎好,放到屋后晾开,十把捆成一捆,赶大早走十多里山路背到镇上去卖。这样勉强补贴我读书的生活费用。

父亲打过许多谜语给我们猜,其中一个谜面是:“爷穿绿袄,崽穿皮袄,脱掉皮袄,跟爷一样老。”说的就是竹笋,很是形象。还有一个谜语讲:“少来青,老来黄,麻绳捆绑上杀场。剥皮抽筋犹自可,火烧骨头肉还乡。”这讲的就是板笋,没有做板笋经历的人很难猜得出来。说竹篙的谜语尤其生动,谜面是:“在娘家眉清目秀,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满江河。”讲的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境况呢?

有一副对联:“梅竹松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普通的竹子被文人雅士寄托许多的情思。苏东坡是“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喜欢的原因是“无竹令人俗”。郑板桥以画竹著名,他有写竹子的诗云:“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白居易说:“水能淡性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还有一联不知出于何处:“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时还虚心。”是我喜欢的。竹简曾经是中华文明的载体,竹简的朴拙与深刻,让中华文化完成了自己的精神原创。唐代张九龄有诗云,草木有本心。文字选择修竹,或者说修竹选择文字,是多么惊艳,又是多么自然。

山里散人传

山里散人,是在网上结识的好友,大概是个昵称。考其来历,旧时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有云:“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大概其人不在江湖,僻居山里,又慕庄子逍遥无用树下的自在,因以名之。

其空间有点滴文字,知道是庐山西海人氏。那里古时为艾地,又其妻乃艾氏,所以给自己的三间瓦房取名为艾之居。属相为虎,又为厅堂命名为虎啸堂。常在空间发些读书认识,大概是其爱好吧。

一日,在其空间日志偶得其自述,大概中年时反省之文字,盖自画像耳。今节录概要如下: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孔子也说,五十知天命。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一句箴言是:“认识你自己。”那么,审验一番,我认识自己么?

我是命贱之人。虽然从没有去算过命,但知道自己是一个草民贱命。我乡下孩子出生都会取些很贱的乳名,如花子、瘌子、狗子、臭货之类,就是贱的东西才好养。又我妈妈一度叫我喊她姨,也有结拜干娘的,就是怕自己的命生养不大一个儿。天地予我不薄,虽生在山村寒素之家,但有父母、姐妹天伦亲爱。自己没有拐脚缺手瘌头瞎眼,也没有五官不正等残疾。虽上树掏鸟,下河摸鱼,戏水、玩火、乘车、划船、病痛等许多凶险,到底没有打短命。又读书一般,刚好可以混碗饭吃。过平凡简单的日子,没有高高的想望,所以也没有深深的失意。可悲的是,有了一个命,却不认识这个命,不能正确对待这个命,于是就有许多的世界乱象。所谓心比天高,命同纸薄之说,都是不知命。一个人的命就是他的禀赋。孔子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现代科学证实,世间万事万物莫不有数。明代有个叫袁了凡的人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主要是讲以自己的努力来求得福报。曾国藩说:“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也是讲要尽自己的性命。命贵的人,知道要堂堂正正做好一个人。像我们这样命贱的人,却只有懈怠而已。《中庸》有云:“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就是懂得天命的君子,没有进入某种处境而不感到自得的。如明代宗臣在《报刘一丈书》中所说:“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

我是福薄之人。我家世代草根,没有出过人物,因为家谱毁于文革,祖父以上先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老子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一个家族能够后继有人,传下来一脉人烟,也算是冥冥之中的造化。父母都是良善之人,在许多的动荡灾难年月里卑微地求生。也许凭他们的福荫,我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乡间土话说:“子孙无福,怪坟怪屋。”中国文化里有一个倾向,就是把不好的东西归于祖先。其实一个人的福是自己积累起来的,要怪只能怪自己。清人张潮说:“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按这个标准,世道也算太平,湖山也算风景,妻子贤惠,儿子聪明,应该说有很大的福报。我说自己福薄,主要是说自己没有吃过什么苦,也没有吃过许多的亏,人世予我的多,我给世界的少。上没有好好孝顺父母及尊敬师长,中没有给亲人朋友应有的帮助或更多的情谊,下没有建立子孙的福祉。俗话说,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只有一点点福份,就自己享用尽了,这是怎样的一种薄凉呢?

我是德寡之人。古人云:“富润屋,德润身。”品德给人一种丰富和宽广。英国思想家洛克说过:“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自己没有成就,也可以说是德行不够。其一为眼界浅。就是我乡下人说的眼皮薄,虽一介平民,百无一用,却有许多又看不惯。其二为口德差,看不惯倒也罢了,却又忍不住,就是随便讥诮人事。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有云:“祸莫大于纵己之欲,恶莫大于言人之非。”又云:“开口讥诮人,是轻薄第一件事,不惟丧德,亦足丧身。”孟子说:“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历史上确有因乱说话而掉脑袋的,祸从口出的事大小不一,总是修养不够。其三为心气急。遇事脸上有颜色。也曾将一联“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置于座右,做起来却又常常丢在脑后。总是事情过去徒有后悔。其四为心肠冷。本来一无所长,却还不愿意舍己帮人。凡事又怕求人,正如俗话说的“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古人以为,德者,得也。又有舍得一词,就是有舍才有得。一个人有没有德,也许标准正是有没有付出。尤其遇权势或浅薄之人易生傲气,显示自己的清高。自以为《周易》所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一种洁身自好。凡此种种,都是德寡的表现。《易经》云:“厚德载物。”就是有容量,有担当之人,懂得宽恕与包容,和气与欢喜常在心间。佛正是因为内心光明强大,才可以低眉垂眼。

我是智浅之人。生在山野,自小打架游戏,亦曾偷鸡摸狗,形同野人,不曾习过规矩礼仪。读书又遇文化革命,读些假话空语,没有基本的文明启蒙。后来虽然通过高考走到外面,读书做事,按部就班,始终缺乏独立思考,没有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智慧。此生最喜欢的是读书,但直到中年才进入经典阅读,形成读书趣味。小时有许多贴心搭骨的伙伴,长大慢慢陌生。人常常是这样,习染于声色富贵,良心善性都蒙蔽了。就是庄子说的“嗜欲深者天机浅”。还有就是不能言行一致,读再多的书,懂得再多的道理,如果不能去做,有口无心的念经,终不入道,也是没有智慧的一种表现。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份人欲,便是复得一份天理。”老子也说“为道日损”。没有智慧就是只知道在世俗中做加法的原因吧。柏拉图《理想国》中有一句话说:“凡是美好的总是困难的。”智慧也不是人想有就有的吧。

我是耻寿之人。父母生我也晚,到我懂事时,他们都显老朽。小时最怕父母讨论这个话题,因为在儿女心中,仿佛父母永远不会离开我们。其实这个问题大概人人都会有一些思考。多种宗教都追求长生久视,因果轮回,以此安顿人的灵魂。《庄子·天地》有记,上古帝王尧对华封人说:“寿则多辱。”意思是人年纪大了,就有许多错误及耻辱。唐尧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所以,我乡下也有“老人家,叫你孙子牵你去吃草”的笑话。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也认为,重要的不是活得久,而是活得好。周作人写过一个日本的和尚,叫兼好法师,他说:“人生能够常住不灭,恐世间将更无趣味。人世无常,或者正是很妙的事罢。”他的意见是:“人过了中年,便将忘记自己的老丑,想在人群中胡混,到了暮年还爱恋子孙,希冀长寿得见他们的繁荣,执着人生,私欲益深,人情物理都不复了解,亦可叹息。”这样的事情多了去。实在是,在不能常住的世间,活到老丑,又有什么意思呢?但是人的寿命,自己又不能作主。庄子说:“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造化这样的弄人,亦只能警惕老丑而不知安时处顺罢,但惭愧是这样的深。

命贱、福薄、德寡、智浅,这是自己的一点认识。其实还有很多的陋质恶行,又怎么说得完。《易经》有云:“非所居而居焉,身必危。”知道自己的卑贱,所以不慕高官,不营别墅,不置豪车,不图清誉,亦不想长寿,文字亦不足论,因为一个人的文字就是他生命的气象,人不可能走到自己的前面去。

《诗经》有云:“不愧于人,不畏于天。”俯仰之间,要一种怎样的境界。人世有一种慈悲,是可以有深深的忏悔。

以上是山里散人自述概要。因其一贯隐身,又留言亦从不回复,终不得与之对话。

想当年,司马迁为人作传,不过道听途说。如今人生而自由,却无不在网中。此传能成,幸赖其功。世上作传记的人多为高官巨贾,或名人精英,一般人读来,不能感同身受。我中国人有为普通人作传的传统,《史记》中有鸡鸣狗盗之辈,韩愈为泥工作传,柳宗元为木匠作传,我今为山里散人作传,盖此类耳。又一人之传记,自己所述最佳,别人不免隔靴搔痒。以此论之,此传亦善哉。

猜你喜欢
竹棍竹子
竹如国
对绿毛龟也要讲信义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大熊猫吃竹子
炸油条的竹棍(外一首)
熊猫找竹子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竹棍出走记
那三记竹棍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