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百年实践

2015-04-09 13:50李政一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中国约百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必然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团结;第二个时期,中国人民经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设了社会主义制度,披荆斩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后来发展的基础;第三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和制度,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世界经济史的奇迹,在此基础上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社会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百年实践的结论是: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发展中国。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238(2015)03-0008-04

DOI:10.3969/J.ISSN.2095-7238.2015.03.002

收稿日期:2015-01-15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08JDC080)。

作者简介:李政一(1985—)男,山东聊城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不是两句应景的政治口号,而是近百年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结论。本文回顾梳理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百年实践,论证本命题的真实性。本文说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本命题包含相互联系的三个命题: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富强的良法。

一、中国人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一)封建帝国的制度不能延续下去了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是比较早的。隋唐王朝时期,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商品经济已经十分繁荣。唐玄宗时,在京城长安,“坊”、“市”分开,“市”为商业区,“坊”为住宅区;有新罗、日本、波斯、大食等国商人行商,是成为亚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太平广记》记载,天宝年间,刘清真在安徽寿县开茶叶作坊,有徒弟二十几人进行生产。 [1]P46。这个厂可以被看作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大作坊。当时这样的作坊在东南沿海各省还有一大批。到北宋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又有进一步发展,《东京梦华录》、《春纪渚闻》中有不少有关记载。南宋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增长。到明朝时,江南逐渐形成了一些手工业专业城市和市镇。这些说明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比西方并不晚,只是由于中国言义不言利的传统、重本抑末的政策,特别是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障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当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贸易严重破坏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严重损害清王朝兵丁臣民身体的时候,大清帝国以“天国”的威严宣战,遭到惨败,以割地赔款,允许鸦片公开走私而告结束。先进的中国人,在这场战争中看到了列强的船坚炮利、技艺精巧,醒悟到中国的清谈传统误国,于是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年后,这种思想被洋务派继承了去发展为“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这种强化封建专制制度,压制私人办企业的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彻底失败。此后,私人办厂在中国才获得了合法地位。

(二)中国资本主义企业根本没有条件壮大

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诞生第一家近代工厂以来,到甲午战败止,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处于非法状态。《马关条约》后,民族资本家又面临技术较高、资本雄厚、赋税低微、早已占据中国主要市场的列强工商业的无情竞争。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缓慢,到1900年全国近代产业总资本才达白银3000万两,仅相当于大官僚和珳家产的1/30。由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很微弱,所以,他们的政治代表也显得软弱无力,仅想实行一个严重妥协的君主立宪制,结果碰得头破血流。中国的民族资本只能在急功近利的轻工业方面缓慢地发展起来,如面粉加工业、棉纺织业、缫丝业、造纸业、火柴业等等方面。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束缚和压迫,特别是内战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难度是难以想象的。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蒋介石政府的打压下,民主党派没有了生存空间,中国也未能有机会实现地地道道、彻头彻尾的英美式的资本主义制度。之后民主党派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中华民国政治体制是祸害之源

辛亥革命推翻了过时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从此开始了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可以分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蒋家王朝统治时期。民国的政治体制尽管有很大变化,但是学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是无人敢否定的大势,所谓“民主选举”、“多权分立”、“多党制”口号似乎成了公理。蒋介石本来崇拜法西斯主义,实际实行的也是法西斯统治,但是从来不敢公开宣扬法西斯主义。

中华民国政治体制实行了38年,实际结果怎么样呢?连年战争,民不聊生,国家分裂,外敌入侵,几近亡国。尽管可以找出许多国际原因、国内原因,但是政治体制不适合中国国情应该是最根本的原因。

(四)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自卫战争的辉煌成就,吸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同时也吸引着中国的人民大众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俄国建立起了全新的社会制度,共产党成了执政党,工人、农民、士兵成了国家的主人,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他们迅速平定了国内白匪内乱和外敌干涉,通过两个五年计划,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中,风景这边独好,吸引了10余万美国知识分子入境建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了埋葬希特勒德国的主要力量。于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了一个信念:“俄国人的道路,就是富强中国的最好出路”。“俄国人的今天,就是中国人的明天”。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打败蒋介石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走苏联人的路的决心和理想,获得了各阶层人民的认可;绝大多数农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五)没收官僚资本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官僚资本,起源于洋务运动,发展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膨胀于抗日战争胜利后。官僚资本尽管总额不很大,但实际控制了全国的矿藏、金融、铁路、公路、航空等。没收官僚资本,就可以迅速造就控制新中国经济的国有经济了,进而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如果没有这么强大的官僚资本,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设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总之,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二、新中国的前三十年,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探索发展

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指的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由于在世界范围内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还很少,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难题。中国、苏联两国的国家利益,由于苏联人“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尖锐起来。社会主义阵营由于中苏两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大辩论而分裂开来。这场旷日持久的社会主义大辩论,又促使各国共产党反复对照经典作家的论述,检讨各自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本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进一步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几十年前的设想和论述。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集团犯了长时间的“左”的错误,或说教条主义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没有取得应该取得的更大成绩。这些事件的发生,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主要还是必然性。胡乔木先生的大作《中国在50年代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 [2]P252、《中国为什么犯20年的“左”倾错误》 [3],对这段历史的主要事件,作了客观分析,很有说服力。

从历史进程来看,这三十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奠定基础的时期,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第一,恢复了长期战乱后的国民经济,建立了统一的新政治秩序,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整个社会生机勃勃、百废待兴。第二,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革命——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公有制,奠定了社会主义新制度的经济基础。第三,建立了适合中国特点的政治制度模式。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模式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权原理,又适合中国当时实际局势和传统文化心理。第四,在朝鲜战场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三年的殊死较量,把战线重新推回三八线,为中国军人赢得了尊严和荣誉。这几项成就为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无论怎样评价也为不过。

第二阶段是从1957年到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也叫十年建设时期。在这十年里,我们党对中国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不清楚,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不清楚,在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发动了一些错误运动,错整、伤害了一些好人,但总得来看,各方面建设成绩还是不小的。科技方面有不少进步;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的世界地位上升;综合进步的标志是人的预期寿命大大提高。

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及其后两年的“徘徊”时期。文化大革命是应该全面否定的运动,是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全面内乱。但是在这段时间内,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还是有一些发展的,外交成绩也很明显。

综合来看,这三十年,尽管中国共产党存在一些明显的失误,但在探索中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成绩还是巨大的。从预期寿命不到35岁提高到67岁,从不能生产自行车到“两弹一星”成功。这三十年,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和技术体系,确立了政治制度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拿这三十年和民国近四十年相比,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三、改革开放35年,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第三次出山,再次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他敏锐地意识到时代主题已经不是战争与革命,而是变成了和平与发展,我党过去几十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不清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揭开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序幕。我们党重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调整了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在实践层面,设立经济特区,尝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摸着石头过河”,调动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把党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强调指出:第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第二,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可以用;第三,发展是硬道理;第四,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巩固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和几十代人的努力;第五,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左”比右更可怕。 [4]

接下来,我们党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明显加快。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至此,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快车道,我党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2007年,世界最强大、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突然爆发了“次贷”危机,接着形成金融海啸,雷曼兄弟银行轰然崩塌,华尔街五大投行全军覆没,安然会计师事务所破产,被称为美国心脏的几大汽车公司在政府救助下勉强维持,国家债务达到100%。后来,在充分利用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几轮QE后,2014年美国终于走上了复苏之路。

金融海啸冲击到欧洲和日本,形成了几乎无法解决的主权债务危机。各种排名都遥遥领先的冰岛首先国家破产,政府明确规定赖账不还。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南欧四国主权债务畸高,面临破产风险;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法国、英国、德国主权债务也大大超过警戒线。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直到今天还没有走出阴霾。富国俱乐部欧盟,面对成员国的主权债务困境黔驴技穷,今天还在生死线上挣扎。日本经济自从经济泡沫破灭以后,各种经济政策轮番施行,经济发展一直不好。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创造了“安倍经济学”,强力推行经济政策“三支箭”,2014年日本GDP增长率是负数,国家债务达到240%。

在这次金融海啸的袭击下,发展中国家也不能幸免。其中,发展最好的是“金砖五国”集团,然而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走强的新形势下,除中国外的其它四国金色不在,困难重重。高盛资产管理部前主席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十多年前创造了“金砖四国”(BRIC)的概念。但这位“金砖之父”近日承认,除中国外,其他三个国家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令他感到失望。 [6]

中国经济怎么样呢?“中国崩溃论”始终不绝于耳,然而中国经济顺风飞扬、逆风也飞扬。“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速达9.8%,超过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快速发展的时期,创造了世界经济史的奇迹 [3]。联合国减贫人口的2/3是中国完成的。几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贡献率最大的国家,有的年份竟然超过50%。截至2014年底,中国GDP(按购买力计算)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或是第二名至第十名外汇储备的总和);高科技出口值连续几年都是世界第一 [7]。中国经济也并非尽善尽美,现在正面临升级换代和产业转型,生态和自然资源也达到了极限。但是,综合来看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济发展是全球第一个值得自豪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的民生、军事、外交也有了巨大提高。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创新布局,提出“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以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开创了改革开放的2.0版本。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克强经济学”的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一定会更加完善、成熟,美好的中国梦一定会顺利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事业也一定会因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而更加绚烂,更加蓬勃向前。

总之,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百年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又必然会大大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