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型设备资源共享支撑平台的创新策略

2015-04-09 14:16刘淑云王文君焦丽媛曹志华李仲昌山东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山东济南250100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2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仪器设备仪器

刘淑云, 王文君, 焦丽媛, 曹志华, 李仲昌(山东大学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山东 济南 250100)



·名人名言·

建设大型设备资源共享支撑平台的创新策略

刘淑云, 王文君, 焦丽媛, 曹志华, 李仲昌
(山东大学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山东 济南 250100)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仪器设备的高效利用和资源共享,从宏观调控、实验队伍建设、奖励机制、特色技术创新、共享平台搭建和协同联合等方面,探索了大型设备资源共享的新战略和新思路。创新策略的提出为实现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支撑平台的高效、良性和可持续运行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大型仪器设备; 资源共享; 平台; 协作网; 使用效益; 利用率

0 引 言

高等院校的大型设备是高校公共资源里最核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手段和重要物质基础,是实验室建设及学科建设的投资重点,是完成高水平科研课题的必备条件。探讨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新战略、新思路和新举措[1],不仅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和高效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更好地促进大型设备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益。因此高校建设大型设备资源共享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1 加强主管部门的调控作用

为了避免大型设备低效益重复购置和盲目购置,增强购置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校应按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和学科发展水平配置仪器设备,对申购的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共享性进行综合评价,明确论证程序、论证内容,制定论证会议议程并上网发布,使大精仪器的采购工作更加规范。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招标、议标采购,制定大型仪器设备议标的工作程序,使采购设备有章可循、照章办事[2-3]。加强设备购前论证,促进设备资源的开发,把设备的购置与设备的布局、使用、管理、维护结合起来,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全校资产的监督、管理、调控主管部门,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加大对闲置不用、效益低下、利用率不高的仪器设备的调控力度,适时进行校内的调拨与重组,以优化资源配置,盘活现有资产,最大化地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4-5]。

2 配备高层次的实验技术人才

为大型精密仪器配备高层次、研究型的实验技术人才就相当于给大型设备植入思想和灵魂,该工作是高校人才和学科建设的组成部分,若解决不好,高校的实验技术队伍就会日趋衰弱,越来越不能承担教学和科研的重任,学校巨大的投入则难以转化成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其投资效益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建设层次合理的实验教学技术队伍是提高大型仪器设备投资效益、使用效益和成果转化的支撑力量,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支撑平台的建设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6]。

学校将一批有高度责任心、业务熟练、执行力强、团结进取的高层次人才进入实验室,作为骨干,引领实验室的发展与建设;专门为仪器档次高、价值昂贵、性能先进、准确度和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功能全面的高、精、尖的大型设备配备硕士、博士管理、使用、维护大型设备,使大型仪器设备发挥最大效益。

大型精密仪器如使用得好,可产生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或诞生一个新的方法、学说或学科。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用一架很普通的显微镜发明了巴氏灭菌法、狂犬病疫苗等世界著名的重大科研成果,这足以说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我校药物测试中心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中药红外光谱鉴别法”,它的产生基于一种较为普遍的大型仪器—红外光谱仪,由实验技术人员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探索发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地鉴别各种中药材而且还可以鉴别各种剂型的中成药。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型精密仪器作用,应为高档次的大型精密仪器应配备高层次、研究型的实验技术人才[7]。高水平的开放服务和技术研究工作,反过来也会提高机组的学术声誉。

3 实行大型设备的评价奖励机制

为了充分挖掘学校现有设备的潜力,促进跨部门、跨学科教学、科研工作的协作,促进实验室开放,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通过经济杠杆的引导和调节作用,促进大型仪器设备跨学科、跨院(系)开放使用。学校设立开放基金资助平台开放:①共享平台条件建设启动费;②共享平台仪器设备对校内测试服务的机时补贴;③共享平台仪器设备维修费用的补贴。为把基金用足、用好,按照“简化程序、便于申报、易于操作、由点到面、积累经验、全面推开”的思路,利用开放基金支持实验项目[8]。解决贵重仪器设备在使用、养护、维修等方面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实现贵重仪器设备专管共用、以机养机、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学校每年对教学科研大型设备进行评估,将统计、分析结果向全校进行通报,对使用率低的设备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限期进行整改,对使用率高的仪器设备所在单位或个人,学校予以表彰、奖励[9-10]。

4 推出和创新特色技术服务品牌

实验室是影响社会进步的基本因素,很多科研成果、发明创新等是由实验室诞生,然后推向社会,得到广泛应用,改善人民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对于一个实验室或课题组使用一台低档次的仪器就可能满足需要,但有些高水平的实验室,所购置的仪器设备就应该具有较高的水准。通常高水准仪器的功能会更多,测试精度会更高,应用范围会更广,所完成课题的水平也会更高[11-13]。

山东大学显微表征共享平台配置了LSM 780高灵敏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它的高灵敏度共聚焦成像技术不仅可以完成优质的成像结果,而且在微弱荧光和漂白速度快的荧光信号观察中具有很大优势[14]。山东大学对药物分析测试中心的600 MHz共振仪进行了升级改造,配备了双核超低温探头,使碳氢双核的灵敏度超了900 MHz的水平。比普通的600 MHz,样品用量可减少4倍,测试时间可减少16倍,这对于测试难得的微量样品特别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物质,以及提高仪器使用效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校的600 MHz也已经成为我国在尖端科学技术设备方面的一个亮点。高水平的仪器设备和高水准的特色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测试能力和对外服务测试比重,同时也能激发技术人员针对仪器性能水平开展测试技术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

另外,学校扶持了一批拥有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实验中心进入“国家级、省级计量认证实验室”范围;搭建了由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组成的实验教学平台,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库,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对社会的开放服务;通过技术与管理培训,促进大型设备的资源共享[14]。

5 建设高水平的资源共享支撑平台

高校大型仪器管理共享信息系统建设应多层次、互相兼容。一般来说,仪器规模大的学校,往往设有一个或若干个校级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院系层面会有一个或若干个院系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此外,还有较多数量的大型仪器分散在院系的各学科中。校级平台的大型仪器是学校关注的重点,“211工程”、“985工程”等经费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均应纳入共享平台管理范围,实现资源共享共用。学校集中相关经费,逐步更新和改造共享平台的仪器设备[16]。信息化管理借助刷卡开机、服务收入和绩效考核、岗位核算等思路;院系平台是学校政策鼓励、推动的着眼点,以自愿的方式加入学校统一管理,或者自行建设符合自己管理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但要求部分数据能够进入学校大型仪器管理信息系统;学校对分布在院系学科中的仪器管理比较灵活,信息化管理的重点是基本信息查询和定期维护。山东大学采用了三种大型设备共享管理模式:校管共享:通用分析测试仪器。专管共享:学科专业专用科研设备;专管专用:科学家自用专业设备,科研保密设备;目前,已形成了以大型设备公共技术平台为主,其他各中心和院系分散布局、各有特色、竞争互补、相互促进的格局[17]。

5.1 校管共享平台

校管共享平台现有显微表征平台、超算平台等实体共享平台,电镜平台、质谱平台等虚拟共享平台,并且重点建设了显微表征平台,它是校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以科研服务为宗旨、技术开发为目标的仪器设备共享开放平台,主要提供生物光学成像服务。

显微表征平台共有八台精密、贵重的光学仪器,平台不仅在仪器设备的性能上具有高端先进性,而且在管理理念上也借鉴国外高水平实验室的运行模式,采用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和校园卡管理系统等多种现代化的手段,实现网上预约、实时信息收集与监控、自动收费、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实时动态管理和无人值守对外开放运行。用户在通过培训取得操作资格后可以自主的预约并进行实验。经常举办以国际上显微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主题的平台技术与应用前沿讲座[18]。

电镜虚拟共享平台拥有22台,价值2 662万元,规格最高、技术含量高的电镜,每年的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中,电镜类仪器设备的年平均机时为1 200 h,约为全校全部评价仪器设备年平均机时的1.3倍,测试样品数平均1 100个,用电镜做实验而发表核心期刊、三大检索论文每台设备年平均76篇。

5.2 专管共享平台

建立多学科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学院直接管理,实现集中建设,集中管理,对校内、外开放使用,资源共享。学院级测试平台既为本学科发展需要提供服务,也为校内乃至社会的同类测试服务。目前学校已有材料分析测试中心、结构分析测试中心、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以及药学学科的药物分析测试中心等多个大型设备共享平台。

5.3 专管专用

科学家自用专业设备,科研保密设备,这样可减少设备故障率,设备潜在功能得到合理利用与开发。

6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协作网

学校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做好贵重仪器设备的有偿共享服务,开展与社会单位协作共用,搭建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协作网,加强与外单位横向联合,积极开展服务社会活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有特色的技术服务,共享协作网里的仪器不仅面向全国高校,同时还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山东大学与济南舜华园签订《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实验平台开发使用合作协议》,落实服务山东方针,促进大型设备的开放使用,加入了中国科学技术部建设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山东省科技厅建设的“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和济南市科技局的“济南地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等多个共享网络平台,将大型贵重仪器的用途、性能、技术指标、功能范围、使用机时、人员培训、学术特色、科研成果等相关信息在协作网公布,并提供在线查询和网上预约服务,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动态化、精细化、实效化管理。

大型设备共享协作网能够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自己的学术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他们希望利用自己手中的大型仪器对外开放,为经济建设服务,并从中取得社会的支持,而社会上许多科技开发项目也迫切希望得到科技力量的支持, 需要用到大型仪器的单位, 必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能使用人家现成的仪器,他就不会去花巨资购买。另外,拥有大型仪器的单位为收回成本,也要千方百计地为社会服务,而这样促进资源共享,提高仪器使用率。协作网成立以后为他们之间架起了桥梁,协作网可以对外承接分析测试样品,提供对外服务,协作网可以做到优化资源配置,规范的优质服务。山东大学在完成校内教学和科研测试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服务山东活动,为山东的经济建设提供有特色的技术服务项目。每年每台大型设备为省内、省外科研单位或企业测试样品量平均在1800个以上[20]。

7 结 语

建设大型设备资源共享支撑平台是促进资源共享,支持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共享支撑平台有利于推动跨部门的学术交流,有利于合作研究,也有利于形成实验技术优势,有利于加强高校研究院所与社会的联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利于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咨询,提高贵重仪器设备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 贾延江.贵重仪器设备论证审批研究新进展及自动化系统[J].中国医学装备,2009,6(8):4-8.

[3] 马传峰,李 蕾.高校技术物资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1-3.

[3] 刘丽琴,陈永清.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8(2):208-210.

[4] 胡 宁,张万光,许宏山.大型仪器管理系统建设及其运行管理机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0(11):195-198.

[5] 黄久龙.强化管理和服务,努力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6): 170-172.

[6] 李 勇,李 蕾.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602-1604.

[7] 陈容容,石雪芹,张金红,等. 提高大型仪器使用效益,提升教学科研整体水平[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00-202.

[8] 马传峰.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89-91.

[9] 王丽群.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配置效益的比较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9,18(3):112-114.

[10] 张永兵,柳中海.教学实验室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11] 李 蕾, 姜卫平, 庄汇文. 简论科研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区域共享平台的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3): 87-89.

[12] 吴守辉,闻星火,薛 为,等.大型设备共享服务校级平台建设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82-185.

[13] 显微表征平台举办技术与应用前沿讲座[EB] .http://sys.sdu.edu.cn, 2012.12

[14] 马传峰. 实验室资源的开发与开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1-3,26.

[15] 项晓慧,阮 慧,李五一. 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96-199.

[16] 范朝阳.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思路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94-197.

胡 燕.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1-80.

[17] 戚国强, 周玉岩, 陈红伟. 基于虚拟模式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91-194.

[18] 蓝增全, 谢 涌, 李本德, 等.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98-201.

Innovative Strategy of Building Resource-sharing Supporting Platform for Large Equipments

LIUShu-yun,WANGWen-jun,JIAOLi-yuan,CAOZhi-hua,LIZhong-chang
(Department of Assets and Laboratory Manage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and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strategy and new ideas of the resource sha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control, team construction, reward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har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collaborative joint, etc. The proposed innovative strategy provides the necessary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highly efficient, benign and sustainable operation of the larg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resource-sharing supporting platform.

large-scal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collaboration network; service efficiency; utilization rate

2014-06-19

刘淑云(1967-),女,山东成武人,硕士,高级实验师,副科长,研究方向:实验室与资产管理,计算机应用等。

Tel.:0531-88363657, 13153018986; E-mail:lsysy@sdu.edu.cn

TP 393

B

1006-7167(2015)02-0279-03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仪器设备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