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采访妙用同期声为电视新闻增色

2015-04-09 17:52陈祉媛
视听 2015年1期
关键词:采访电视新闻

□ 陈祉媛

做足采访妙用同期声为电视新闻增色

□ 陈祉媛

摘要:电视新闻需要同期声,好的同期声的运用能令整条新闻作品鲜活起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一线采访的经验,从三方面论述了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作品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三个方面主要是:确定采访对象,保持话语权平衡;做足准备、巧妙提问、切中要害;妙用同期声、为电视新闻增色。通过透彻的说理和精当的例子较好地论述了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作品的画龙点睛之笔,是电视新闻作品的灵魂。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同期声

电视新闻同期声不仅能使观众观其形,还能同时闻其声,更能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反映性格特征和渲染现场氛围,更易激发观众的认同和参与意识。同期声可增强新闻节目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好的同期声的运用,能令整条新闻鲜活起来,更有看头。同期声,可以说是电视新闻作品的画龙点睛之笔,是电视新闻作品的灵魂。

同期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来说,广义的同期声包括记者在现场的解说、被采访对象的谈话以及录制画面时同步记录下的现场声;狭义的电视新闻同期声则单指被采访对象的讲话。这里笔者所谈的主要是指狭义的同期声。

一、确定采访对象,保持话语权平衡

一篇新闻作品在选材、提炼主题之后,需要谋篇布局考虑如何安排结构,这时确定采访对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确定好采访对象,让布点均衡,保持话语权平衡,不仅能让作品更客观真实,而且能调整作品的结构,改变作品的节奏,让观众更集中地关注采访对象所传递的内容。

那么采访什么人,采访多少人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根据作品的题材和作品的体裁而定,不同新闻题材的采访对象不同,不同新闻体裁的采访对象人数也不尽相同。如新闻消息篇幅较短,采访对象就会少些,一般二至四人,新闻专题的篇幅较长,采访对象的人数就会多些,一般六至十人,甚至更多些。

那么,面对不同的题材如何确定采访对象呢?笔者认为,有一条原则可以遵循,即尽可能采访新闻事件的核心人物和相关人物。如报道台风、地震、飞机失事、车祸等突发事件时,一定要采访亲历事件的人员,通过当事人的描述,真实还原和重现现场的细节,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2006年6月9日晚上8时许,澄海一玩具厂发生爆炸火灾事故,当笔者接到采访任务赶赴现场时,大火已被扑灭,消防官兵正在加紧扑灭滚滚浓烟,防止复燃。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还有4名工人被烧伤并被送往医院。当时我台去了两组记者,笔者负责寻找与新闻事件有关联的人、附近工厂的工人以及消防官兵等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当晚8时左右有没有听到什么动静;采访围观的观众,看看有没有现场目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采访在现场救火的消防官兵,请他们讲述赶到现场是什么情况,怎样实施救援,什么时候把火扑灭;然后笔者再赶赴医院,采访被烧伤的工人,了解他们在爆炸现场的经历;采访医生了解烧伤者的伤势如何。通过消防官兵、工人、群众、烧伤者、医生等与新闻事件有关联的人物从不同角度的描述,真实地再现爆炸现场,也突出消防官兵与医务人员的及时救援。

如果就这一题材要再做深入采访,查明爆炸起火的原因,追究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的深层问题,防止类似事故发生,以一条新闻专题进行报道的话,那么确定的采访对象就要更广些。可以采访这家玩具厂的老板,采访工商、安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当地政府有关官员。即根据采访深入的程度不同,体裁的需要再确定另外的采访对象,让采访的点更均衡些,保持话语权的平衡。特别是一些批评性报道,你必须要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不能仅仅听凭一方的说辞,就进行报道,这样往往不客观,有失公允。

另外,当采访涉及某些专业问题时,记者一定要找到这一领域有权威的人士进行采访,让采访对象的身份帮助证明新闻事实,为新闻事实提强有力的证据,增加新闻节目的权威性。

二、做足准备,巧妙提问

既然已经确定了采访对象,接下来就是要提出问题进行采访了。那么如何让采访对象说出你想要的采访内容,说出对主题有烘托作用的话语,这一点很重要。采访前需要充足的准备,如果是对人物进行采访,可事先收集采访对象的生平事迹、思想观点、生活背景,如有时间的话,包括他的性格特点也可以了解一下,这有助于你采访的成功。有些记者采访前准备不充分,对采访对象及相关信息了解不够,也没拟好问题就匆忙上阵,往往不是提的问题没击中要害,就是所提的问题让采访对象难以回答。

如2004年7月,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先生到澄海察看在建的易初莲花大型购物中心,当时有很多媒体去采访,并提问为什么正大集团要在澄海投资建设易初莲花大型购物中心,笔者记得,当时谢国民先生并没有做正面的回答,于是有些媒体就追问,是不是热心家乡建设,帮助家乡发展的一个举措,谢国民先生笑而不答,于是又有一个记者追问他,那是不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而在澄海投资建设购物中心,谢国民先生还是不置可否,脸带笑容继续往前走,看得出这两个问题跟他的想法有出入。笔者之前曾经采访过谢国民先生,对他有所了解,这次采访前又再次翻看他的一些资料,笔者知道祖籍澄海的谢国民先生一向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在这之前他已捐资建设了很多学校、医院,其中谢易初中学、澄海华侨小学就是为了完成他父亲谢易初先生的遗愿而捐建的。然而,这次与宜华集团合作在澄海投资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是经济项目而非公益项目。当时澄海经济快速发展,澄海新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外迁人口很多,想到这,笔者心中似乎已有答案,于是开口提问:“这是谢先生在家乡澄海投资的第一个经济项目,您是不是看中了澄海良好的投资环境?”笔者话音刚落,谢国民先生立即停下脚步,他正视着笔者对周围的记者说:“她说得很对,我就是看中了澄海的投资环境,澄海这几年经济蓬勃发展,在澄海投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我过来了,这也是我在澄海,在我的家乡投资的第一个经济项目,我相信它的前景会很好的。”

面对镜头,谢国民先生打开话匣子,亲切地跟笔者交谈。这次的采访非常成功,让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环节,只有这个环节做好了,你才能拟好中肯的问题,当你的问题问到对方的心坎上,他才会跟你谈起他心里面真正的想法,你才有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有价值的采访内容。如上述这个访问,通过被誉为亚洲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这么有分量的海外华侨说出对澄海投资环境充满信心的话语,这对宣传澄海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来澄海建设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也进一步升华了新闻主题。

与采访对象交流,让采访对象在短时间说出有价值的内容,有时像是在打一场心理仗。最好是你对对方的心理有所了解,然后你再根据采访对象不同的年龄、职业身份,不同的性格特点设定问题。应该说,当你的问题是采访对象感兴趣的、他愿意表达的话题,你只要拟出比较中肯的问题就可以,而当你所提的问题是他有意在回避、不愿回答的时候,你就要比较有方法地引导他回答,有时会比较费时,绕了一圈,但最终你让他说出你想要的内容,就成功了。

笔者曾在做一条曝光“算命先生”以消灾为诱、骗人钱财的新闻时,就花了点心思让他自己说出他会算命其实是骗人的。当时,笔者与澄海公安局民警一起去澄海公园后门清理整治几个临时算卦摊点。路上,笔者与公安民警商量,到达公园后,他们先“埋伏”,等笔者与摄像记者在附近隐蔽拍摄录音后,他们才开展清理行动。到达现场5分钟后,一名“算命先生”拦住一过路的年轻人,说他最近会有凶险,必须及时消灾,才能逢凶化吉。并吹嘘他一向算命很准。在暗处完成拍摄后,笔者打了个信号,公安民警立即行动,对公园后门几个算卦摊点进行清理。这时笔者让摄像记者把镜头对准刚才为过路青年算命的那个“算命先生”,笔者采访他:“你算不算出今天你会倒霉,公安民警会来抓你?”那位“算命先生”先是惊愕地摇摇头,然后又颓废地低下头说:“不知道。”这就是笔者想要的镜头画面和采访内容。其实,单单这一个问题就击中要害,“算命先生”自己都算不出自己的命运,他又如何能预测他人的未来呢?至此,观众一目了然,所谓会算命其实是坑人的,算命人员落入法网也是罪有应得。因此说,提问要抓住重点,不要问些不痛不痒的话,要切中要害,让采访对象说出中肯的、观众想知道的、对主题有帮助的话语,这样,不仅你采访起来很舒畅,观众看起来也过瘾。

三、妙用同期声,为电视新闻增色

采访结束后,接下来就要进行同期声的剪辑,这其实也是一个显示记者有无新闻价值判断力的环节。电视新闻由于播出时间的限制,经常是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的同期声采访素材,而最终你只能剪辑几秒或者几十秒的同期声进入作品中,因此,这就涉及一个对采访内容的筛选问题。这里可采用排除法,即对于与新闻主题、报道内容无关的话语,不管采访对象说得多好,也要忍痛舍弃。

还有就是剪辑文字解说词不能代替的同期声,如采访对象对他人的评价,要表达的观点,内心的感受等等,这些都是记者不能擅自揣测的,是解说词不能代替的。还有一些同期声,虽收解说词也可以代替,但由特定采访对象说出来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如一项科学成果的社会影响等,这样的同期声也要剪辑下来。

同期声是新闻作品的画睛之笔,它往往是重中之重,是采访中最精彩的部分,在剪辑同期声时要紧紧抓住这一点。好的同期声能生动清晰地传达说话人的强烈情感和反应,并让人们牢记。笔者在采访结束后经常会自己剪辑同期声,有些剪入作品的同期声在若干年后仍记忆犹新。因此,笔者知道这些往往就是有价值的同期声。

如笔者在采访《象山碉堡见证日寇侵略罪行》这一新闻时,当地一老人控诉日寇残害潮汕人民罪行的一段话,至今还一直留在笔者的记忆中。1941年至1943年,日寇为控制韩江出海口,占据了澄海县东里镇的象山,并强征民工在象山修筑碉堡、战壕。在修筑工事的间隙,日本兵用各种残忍的手段玩弄当地村民取乐,采访的这位老人就是当年被征用的民工。老人站在象山山顶,用颤抖的声音向笔者控诉日寇的罪行:“当时这个山坡挖了很深的战壕,日本鬼子把民工当猪狗,他们架上两根长的木杉,然后叫民工在山下排成一队,逐个抓住两根木杉往上爬,当民工爬到木杉的中段时,日本兵就猛烈地转动木杉,民工就从上面摔下去,有的碰到山下的乱石,当场就被摔死,有的摔成重伤,而日本鬼子就在山上哈哈大笑。”多年过去了,这一段话一直深刻在笔者的脑海中。

还有一些描述人物性格特点的采访同期声也非常形象生动,对人物的性格刻画很有帮助。如澄海籍选手陈静文入选2008奥运参赛的消息传来后,笔者到陈静文的家里采访,陈静文的母亲对笔者说:“名字叫静文,其实一点也不文静。”而她父亲则补充说:“阿文去买酱油,出门连跑带跳,还跟一只狗赛跑,酱油买回来还对我说,‘爸,门口那只狗还跑不过我呢’。”像这样的话语生动有趣,形象地刻画了陈静文活泼好动的个性,也让观众了解到陈静文从小就具备有运动天赋。

在剪辑同期声时,还要注意剪辑的话语要与采访对象的年龄、身份相符,才能让整条新闻看起来流畅、自然。还有就是一些参杂术语、技术用语的采访、统计数字的采访应尽量避免使用。

在剪辑同期声的时候还要注意到,电视同期声的运用与电台同期声、报纸直接引语的运用是有所不同的。因为电视同期声的采访对象是有出镜的,因此,除了要注意采访对象所说的内容之外,还要注意到人物的表情、情绪,要与整条新闻的基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为整件新闻作品增色添彩。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采访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儿子“采访”我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之我见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