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 “大”起来

2015-04-10 04:31武宏伟
师道(人文) 2015年2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作文作业

武宏伟

让语文课堂 “大”起来

武宏伟

一、让语文课堂延伸出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现在的语文教材太“单一”。目前的语文教材,只是一本名作集,只是教和学内容的载体,真正要教和学的内容是隐藏在课文之中的。面对一篇篇经典的文章,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完全是自己的事。这个问题在数学等其他理科的教材中是不存在的,教什么是直接反映在教材上的。于是,对于习惯了“拿来主义”或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说,就只好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或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教了;学生不知该怎么学,更不知该学点什么,那就只好按照老师教的内容去学了。于是,“课程内容是什么”这个在其他学科里老师们开始实施教学前就已经解决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就成了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了。

现在的语文教材缺少一个多元化的知识体系。鉴于此,急需按“新课标”的要求,序列分解和细化“三维目标”,并以“学习目标+规律+方法+例子+知识归类+拓展材料+拓展问题”等多位一体的“教材”形式呈现给师生教与学。

“多位一体”的教材建设模式的最大难题是语文知识的科学分解与细化,因为只有它才能构成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体。现在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 “该教的没有教,不该教的又教得太多”,不管哪种情况,原因都在于没有科学的将语文知识分解、细化,并落实到每一节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去。

2.现在的语文教学太“小”。考什么就教什么,是我们目前教学最突出的问题,语文教学“教考点”,割裂了语文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语文教学“教教材”,忽视了语文“三维目标”循序渐进的系统性,更忽视了课文间“三维目标”的区别和联系。

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3.现在的语文作业太“狭”。作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从需要完成的地点上看,可分为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社会作业等三类,可是我们目前所说的“作业”,成了“家庭作业”的专有名词。从作业的形式上看,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笔头作业,也就是需要学生落实在纸上的写的或算的习题、创作的作文等;二是活动作业,如实验、阅读、劳动、社会实践等;三是综合作业,如活动实践后写出报告、总结、说明、社会调查等。可是我们目前所布置的“作业”,大多是第一种作业。第二、三种作业,在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然而就教育发展的趋势来说,它又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必不可少。

现在,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是围绕考试大纲,强调死记硬背、重复模仿和机械训练,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被忽略。在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方面要继承传统作业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迫切需要克服传统作业的弊端,积极寻求新思路,创新作业的形式和内容。

要大力提倡设计观察思考型作业、动手实践型作业、研究学习型作业、超前预习型作业;要积极采用诸如收集资料、小制作、小实验、参观访问记等可以提高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形式;要增加诸如每天做一件家务、每周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等可以培养道德品质的内容……

二、让语文课堂厚实起来

语文教学之所以少慢差费,主因是我们的教学搞得太花哨、太泛化、太凌乱繁杂……要淡化设计,强化观念,一如既往地抓好“四件事”。假如真正能够将语文教学简化为“抓做事”,语文教学就会省时而高效,就会扎实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其攀登人生的高峰奠定坚实的基础。

1.练好字。抓练字,要使学生充分认识练字的重要意义;要不惜花费时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每天语文课要安排10分钟来练字;要分年级制定教学目标,从硬笔开始抓,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抓;要改革评价机制,每次作业,每次作文,每次考试都要有写字评价分,平时综合考量还可以采取星级评价法,段位评价法等等。

教练字,要讲究方法,科学训练。要挑选字帖,仔细研读;先摹后临、临摹结合;博采众家之长。

2.读好书。抓读书,要周周检查阅读笔记,主要看阅读笔记中的精彩片段摘录和赏析,读后感想。读好书有两层意思:一是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二是读有益的书。

抓读书,要使学生明白,爱读书是个阅读本旨的问题。阅读的本旨包括旨趣和目的。旨趣,可以是休闲、情感的沟通、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满足;目的,可以是获取信息、修心养性、培养写作能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可能旨趣、目的有所不同,但总的是可以统一的,休闲之中、满足好奇心之中,并不排除也可以获取信息,可以修心养性。而书读多了,写作能力也就自然上来了。

抓读书,要使学生明白,读有益的书是个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好书的标准大体是:在文字及其所涉猎的内容和概念的深度上适合自己阅读;能够让自己完全放松,有趣味,有美感;能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吸收人生经验,或是启发思想,加深思考深度;对达成自己某种合法而健康的目的有帮助;所摘取或参考的文件、史料、以及事实陈述是谨慎正确的;所选择的这本书,是一定可以看完的书。

抓读书,要注意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指导阅读方法;注意培养兴趣,家校联教。

3.写好文章。抓日记、读书笔记和平时作文。写作辅导课的要注意有个“型”,有个“序”,有个“核”。

“型”的含义一是课堂作文教学总要有个模型,这个模型不是死的,而是课堂作文教学中的基本要件,如命题、实例导向、方法指导、实践操作、讨论评改、总结等部件,课堂上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自由组装成不同模式;二是课堂作文教学总要有个类型,这个类型是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写作特点来确定的。

“序”是次序,即中小学的作文教学要有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次序。

“核”的含义一是积累知识,多读书,把好词、好句、好文章积累记忆下来。积累背诵的意义是学习借鉴、模仿写作。

二是积累生活。多到课外中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走向大自然,观察自然景物;走向社会,认识社会。

三是创新训练方式。多寻求能够激发兴趣,养成习惯的方式方法。例如将作文稿件化,鼓励学生写稿、投稿,发表自己的作品;将作文表演化,把学生的写作与学生的表演活动结合起来;将作文博客化,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在各自博客或班级共有的博客上,全班共同参与阅读、评价。学生既是读者,又是评价者。众多的读者点击浏览可使文章的作者获得自身价值被认同的体验,众多的评论、回复可碰撞出集体智慧的火花。

四是体现新思想。在习作命题上,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写简单的研究性文章;在习作来源上,除了要求纪实作文外,还要求将想象作文列入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在作文体裁上,要求不拘形式,淡化文体,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现方法;在习作指导上,无论是立意、构思、用词、造句,都要求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习作评价上,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并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和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练好口才。抓练口才,主要抓好下列几个项目的训练——

练好朗诵。选好练习材料、定好基调:确定感情基调和语调(句调)、定好语速、掌握简单的发声和停顿技巧、把握重音、控制节奏。需要明确朗读、朗诵和演戏的联系和区别。

练好演讲。写好演讲稿、善用多种艺术、表达恰到好处、“双语”配合得体。要明确演讲、诵读、发言、表演和报告的区别。

练好辩论。学会审题:定准基调、探求辩论的焦点、选准角度;懂得立论:界定概念、解释辩题、对论点进行分点阐述或分层推导、例外说明、价值提升;收集材料:辩论是材料的较量、精心加工辩论材料;写好辩论稿;明确辩论技巧:攻击技巧、防守技巧。

练好表演。学会表演课本剧:编写剧本、练好表演、学会评议;学会表演小品:会创作、懂表演。

三、让语文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舞台

1.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语文知识素质教育。含语、修、逻、文、字、词、句、篇的教育等。

语文能力素质教育。指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能力素质教育等。

语文心理素质教育。含语文学习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及个性心理品格的教育等。

道德素质教育。含道德观、价值观、责任感教育等。

学习素质教育。指学习习惯和运用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的能力教育等。

审美素质教育。指能感受、评价、创造美的素质教育等。

语文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应十分重视知识的积累,明确“知识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还应认识到语言技能的提高和语文素质的积淀在于应用,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在掌握必要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师思想转变的关键是要设法走出应试教育的藩篱,懂得实施素质教育又不影响应试教育的一般常识,懂得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改革教材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集中体现着教育者的教学思想,因此当教育思想发生变化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必须随之变化。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生,着眼于未来,所以必然要有一套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之相适应。

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弘扬主体精神。素质教育强调教学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实施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课堂教学,也不等于不要考试,关键是教什么,怎么教,以及考什么,怎么考。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的内容要全面。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更要注意能力的考查。

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平时测试与期末测试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考试与活动结合。

4.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下功夫解决好语文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问题。那种认为只有在课外才能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看法和课外搞 “素质教育”,课内搞“应试教育”的做法,都应该予以纠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使课内外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可以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社会生活是素质教育的源头活水。最有生命力、最富表现力的语言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一切文章、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让语文教学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充满时代气息,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需要的合格人才非常重要。这也是语文教学走出困境,从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

(作者单位:深圳市翰林实验学校)

本栏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作文作业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作业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