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艺书丛间:林公武的《师堂丛录》

2015-04-10 05:11张婷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书艺翰墨林先生

张婷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游艺书丛间:林公武的《师堂丛录》

张婷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师堂丛录》是福州著名学人、书法家、藏书家林公武先生继《夜趣斋读书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之后的又一部文集。凝聚着作者数十年间有关读书和书法的思考。全书分“翰墨流芳”“前序后跋”“题记书艺”三辑。既有先生多年的藏书、购书、读书感悟,又有为古今各种书籍所做序跋,还有对各人书法的独特评论与见解。

作者精研书本,孜孜不倦,倡导阅读,乐而不疲。自言“我于书之爱好,喜欢置身书堆中,手不释卷,目不离书。”幼时得家学传授,即习书法、篆刻,后因师法王观堂(王国维)、郭鼎堂(郭沫若)等而自号“师堂”。“丛录”者,知识辑存也。其女弟子、福建省委党校文史部教授林怡女士为本书作序,如此评价道:

先生富藏书,不仅有数量颇丰的明清刻本,也有近现代中外典籍。先生善治学,读书不分门类,不囿成见,不树门户,古今中外,均多涉及。先生精书艺,先生不仅擅长书艺评论,更以书法篆刻名家,是西冷印社理事,晚年近隶书苍劲而不失浑厚温润。先生性方正,不为尘俗所动,常教导弟子要有操守气节,人品为上。先生情诚挚,不仅热心提携好问学好书艺的后生小子,更情系乡邦文献的保护和传承。

本书上辑“翰墨流芳”收文10篇。翰墨者,笔与墨也,本辑皆是先生于书丛游艺时的所遇所感。有买书的感遇《师堂买书杂记五则》,有书写福州古旧书店屐痕《长歌怀旧游》,有剖析写字、读书与人品的《翰墨流芳》。此外,还有《海峡通讯》《市场瞭望》报刊访问的答问录,应邀讲学的稿件,交游于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顾廷龙先生的《京城访顾廷龙先生》一文。

中辑“前序后跋”收文15篇,序11篇,是先生为友人作序或自序的集结;跋4篇,为先生斋中读后,题于书后或笺纸上的评论性文字。本辑所配先生所作题跋和古籍的影印图像,让读者通过读图来更为直观地获取知识。有《〈福州美术家作品集〉序》《〈福州篆刻作品集〉序》《〈雁斋书事录〉序》《〈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跋》《明版〈史记评林〉残册跋》等。书中若补全作序之书的出版信息,更便于读者进一步发散阅读。

下辑“题记书艺”收文10篇,题记8篇。“题记”为写在书的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先生素有批阅之习惯,每读一书,常用朱绿墨三色蝇头小楷题记或眉批。如《题北魏造像拓片》《题〈晓斋遗稿〉丁丑版》《读〈蟫賸〉手稿札记》《陈衍、金天羽书札》等。书艺2篇,为《林则徐的书法艺术》《潘主兰书法之历史地位》。

林先生于读书、藏书注意搜集历史文献。他在《陈衍、金天羽书札》中,首次披露陈衍、金天羽26通书札,并加注释,为研究近代文坛名人学术行踪增添了一宗珍贵史料。他在《藏书是学问,更是做学问的知识基础》一文中提出对藏书的独到见解:

我藏书是为读书,为读书而置书,故所藏之书,基本属于所涉及研究门类。我所藏之书,均钤盖藏书章。专备有“置书录”,随时录存新添书目……前人做学问唯有通过藏书途径,从中获取知识而成才,古人由于大量藏书,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研究或翻印,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财富。今继续弘扬私人藏书传统,对营造家庭书香氛围,重构书香飘逸的“精神家园”,建设阅读社会,是百益而无一害。

林先生自己的书斋名“夜趣斋”或“一明百清轩”,皆有缘由。自谓白天上班,唯有读书于夜、临池于夜、著述于夜。古人有“静思多在夜中”,“夜深还拥书”等语,而前人“高人读书夜达旦”之境界可望而不可及,但令其所心向往之,于是以“夜”为名。同时,林先生因藏有数部明版、近百部清版线装书,又以“一明百清轩”命名书室。但所名其意不在藏书。“读书治学,处事格物如能举一张万,解一明众,则必明了清晰。”先后有丁吉甫、顾廷龙、谢稚柳、罗君惕、耿仲敭、潘主兰、王元化、王世襄等学林艺坛前辈,为之题额。此乃读林先生随笔文集者所不可不知的掌故。

张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书艺翰墨林先生
邻居林先生
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不动了?
翰墨飘香的砚台
书艺之美
【书艺之美】
沉痛悼念周常林先生
翰墨飘香的“溯盐”魅力
用色彩抒写生命——从靳之林先生的两幅油画谈起
邂逅西泠名家倪伟林先生
翰墨高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