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研究

2015-04-10 09:40栏目主持人本刊编辑部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苏州地区沧浪亭徐氏

栏目主持人:本刊编辑部

吴文化研究

栏目主持人:本刊编辑部

主持人语: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苏州城市工商业日趋繁盛,进而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繁荣。作为吴文化内核与精华的苏州文化在此期间得到了异常丰富的发展,进一步发挥了其在吴文化中的核心作用。

这一时期的苏州园林也进入了一个繁盛的发展期,新建园林众多,达到了一个高潮。黄省曾《吴风录》载:“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阴洞,至诸贵占据名岛,以凿琢而嵌空妙绝,珍花异木,错映阑圃,虽闾阎下户亦饰小小盆岛为玩。”同时,宋元时期建造的园林因为朝代、园主更替等原因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谢天开的《苏州沧浪亭文化空间的建构、解构与重构》一文以文化空间为视域,以始建于宋代的、以亭命名的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为样本,从“社会——历史——空间”三个维度观察“沧浪亭”亭子从建园初始的临水而筑到后来重建于小山巅这一微观地理空间的位移,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空间的建构、解构与重构意义。原本为私家别业的沧浪亭在清乾隆年间几乎成了皇家别馆,其后“名贤祠”的建造更是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流的儒家官场文化进入沧浪亭的标志,几乎彻底解构了最初的筑园者苏舜钦所认同的屈原《渔父》“沧浪歌”中所包含的隐逸文化原旨。沧浪亭构筑与重修的过程,成为了一个开放而充满矛盾的文化再造过程,体现了多重文化的相互对抗与妥协、平衡,最终重构出今天沧浪亭的文化空间。文章切入角度新颖,基本观点把握到位,也有新资料的挖掘,是篇很有见地的论文。但实际上,到清代,沧浪亭已成为“三教合一”的文化空间,文中对佛教禅宗思想在沧浪亭中的出现,尤其是在这一文化空间重构中与道、儒的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影响和意义涉笔不多,略有遗憾。

明清时期,在苏州工商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行会组织,在规范竞争、保护同行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州的工商业行会文化亦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孙斌的《试析神明祭祀与清代行会活动的互动与影响——以苏州地区碑刻史料为视角》一文,通过阅读苏州地区现存的工商业碑刻发现:清代的公所、会馆都无一例外地供奉着神明。商人们不仅平日供奉神明,而且还常常举行专门的祭祀活动,并且以制定行会规约的方式来规范神明祭祀活动,以保证敬神仪式能够得到长久的实施。苏州地区的商人认为神明祭祀活动能够保佑行会的发展,保证行规的执行,促进行业内外关系的融洽,并进而保证商人们的利益与行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因而以其独特的方式将宗教信仰等力量注入行规中,从而将行会活动宗教化,意在使行会规约带有神圣色彩,从而有更大的约束力,这对清代工商业行会规约的制定和秩序的维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祭祀活动的法制化与行会活动的宗教化是苏州地区工商业行会文化的一大特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者孙斌专注于通过对明清时期苏州地区碑刻史料的研究,解析苏州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前已有两篇关于“苏州义庄”的文章在本刊发表,因刊期、专题安排等原因,未能列入“吴文化研究”栏目,是为憾事。相较于已发表的两篇文章,此文稍显仓促和单薄,我们期待作者在日后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再出扎实好文。

陈慧丽的《浅论明清吴江徐氏之家学家风》一文则把关注点放在了家族文化中家学家风的传承上,明清时期的江南,不仅经济在全国最为发达,而且文化之繁荣也盛极一时。吴江作为江南望邑,因深厚的人文渊薮,在有清一代占据了文化高地,聚集了许多文学领域的精英,以徐釚为代表的徐氏家族便是一例。徐氏家族不仅非常注重成员个人的塑造和发展,更注重家学的传承和推进,重文轻宦、以诗礼传家,因而世代和睦,才人辈出。正如罗时进教授所指出的:“所谓‘继家声’,即是对家风的弘扬,对家族传统的继承,这是文化家族视为最高荣誉的不朽生命。”纵观徐氏家族,其成员多淡泊名利,而注重修身著述,爱好交游,平时虽不求仕途腾达,独以读书酬唱为乐,但在面对国难时却总能挺身而出。这种内以诗礼传家、外以德行感召,影响甚巨的家族文化在延继家声和彰显地域文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徐氏家族也了成为当时江南著名的文化世家。

本期的三篇刊文都是自然来稿,作者重点关注的时空不约而同地重合于明清时期的苏州,分别关注苏州的园林文化、工商业行会文化和家族文化,勾勒了明清时期苏州经济文化发展的侧影。明清时期的苏州文化不但在当时影响了全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更在以后乃至当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鲜明、丰富的特点更是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我们期待有更多研究苏州文化的文章在此栏目发表、交流,丰富、推动吴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执笔:时 新)

猜你喜欢
苏州地区沧浪亭徐氏
沧浪亭
寻幽沧浪亭
难逃的凶手
难逃的凶手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朱顶红在苏州地区的引种栽培
苏州地区五年制高职办学典型特征分析
会跳的骷髅
会跳的骷髅
苏州地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及发展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