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生共赢”的泰州生态走廊

2015-04-10 10:57臧悦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泰州走廊生态

【摘 要】在泰州北部构建生态走廊,是对一味上钢筋混凝土项目加速城市化建设的反思,今天泰州主动吸收国内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围绕城市发展的文脉,保护、依托、放大区域自然优势,走三水相融、依水而生的内生发展道路,引导城市合理扩张,提升生态竞争力,凸显特色产业优势。在前期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对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泰州北部生态走廊,提出一些建议。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84(2015)01-41-5

收稿日期:2014-11-03

作者简介: 臧 悦(1983—),女,江苏扬州人,中共泰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教师,行政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治理。

古泰州地处长江之尾、淮河之畔、黄海之滨,江、淮、海三水在这里激荡和汇聚。如今,三水宝地已沉睡多年。生态走廊是解决当前人类剧烈活动造成的生态破碎化的必要选择,以应对随之而来的众多环境问题,是将泰州引向可持续发展的通道。它扮演着人与自然系统之间连接的角色,借由生态走廊的设置,我们更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平衡人的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在社会发展注重生态文明的今天,我们如何遵循自然规律办事。

一、走近城市生态走廊

生态走廊又称“生态廊道”,是一个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如农田林网、河流沟渠以及道路。生态走廊是生态系统中实现各类动植物的栖息地,在空间上有效连接的线性或带状生态空间类型,包括河流、人居环境、农田以及自然地带等在内的生态系统。它将孤立的生态斑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生物、物质和能量能够自由流动的可循环的生态网络,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保护乡土环境、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景观生态重建等生态服务功能。它既具有自然的特征,也有人工的痕迹,通过人为设计,生态走廊的潜在功能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城市边缘地区是城市空间与生态环境斗争最激烈、矛盾最复杂、存在问题最多的地区,但也是城市与自然接触最通畅的地区,因而最具条件成为生态廊道的构建区。城市生态廊道分为基本保护区和缓冲区两类。基本保护区是生态红线的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经营性开发。缓冲区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严禁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可适当开发花卉苗木林农和生态休闲旅游。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各类用地之间矛盾愈加严重,城市生态用地被蚕食现象频发,城市空间格局呈现破碎化、孤岛化,生态调控能力严重不足。生态走廊的建立,是弥补人类建设对地区物种活动栖息地破坏的积极补救措施,能缓解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形成景观网络系统,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实现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增。

构建城市生态系统还能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地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引导城市合理扩张,提高城市的生态竞争力。对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期的泰州来说,城北生态走廊是“生态名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泰州实现生态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突破口,对地区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城市生态走廊须强化魅力特征

一个城市生态走廊的魅力,必须符合它的科学内涵,处理好优与劣、形与神、轻与重、洋与土的关系,把限制发展的因素加以治理,对辖区资源进行整合配套,对优势项目实施提档升级,将散落盆景聚合为城市花园,使泰州城市生态走廊能更具独特魅力。

1、修复环境,处理好优与劣的关系

无锡蠡湖曾经是个臭水沟,劣五类水质,湖面全是鱼塘、农田,沿岸全是滩涂。2002年7月,当地政府邀请英国ATKINS顾问公司和美国RTKL建筑设计咨询公司编制参与,至2010年3月完成《无锡蠡湖新城滨水休闲旅游区概念规划》 [1],定位为无锡山水会客厅,凸显无锡“山水相逢、滨水商娱”的城市历史格局,彰显集山水美景和历史文脉于一身的城市精华风貌。经第一轮生态修复和湖岸线建设,水质恢复至三类,38公里湖岸线全线贯通,坐落有华东最大的免费公园群。当车驶入蠡湖新城的路段,满眼的绿树鲜花昭示着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生态城市,与此同时,极大地提升了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生态走廊的打造,规划与生态修复是重要方面。

2、放大韵味,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

近几年,浙江省宁波市反思近二十年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轨迹,更注重城市固有的生态与历史文化价值,坚守“三江交汇,一湖居中”的城市格局。市政府投资500亿,主要依托江东区的三江片区,规划建设东部新城。他们特别注重打生态牌,确立“中国的高度、世界的标准、未来的眼光”的理念,专门开辟南北生态走廊,将新城区分为核心区和外围区 [2]。而生态走廊又几乎采用无中生有的手法,变一段小沟为开阔的景观河流,辅之以水巷邻里,实施三江六岸绿带工程的建设,形成与三江口的生态环境相呼应,强化了水乡韵味与现代都市风情,城市的生态面貌得到明显地提升。

3、扬长避短,处理好轻与重的关系

当前,全国都在打造文化、生态名城,每个城市都可以挖掘和打造自身的特色文化,也可以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而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却为泰州独有,也只有泰州提出“中国医药城就是泰州,泰州就是中国医药城”的鲜明口号,确立了“产城一体”的发展理念,凝聚全市之力来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座新城。“人无我有,与众不同”,这就是特,这是最具核心价值和竞争力的“城市名片”。城市名片能不能打响,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泰州城北生态走廊规划区域内有江苏省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和江苏省唯一一家通过国家审批并立项建设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区,可以围绕此大做文章。

4、因地制宜,处理好土与洋的关系

泰州的兴化缸顾千岛菜花成为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给人启示,自觉地放大优势项目,才会形成独特的千垛原生态风景区。垛田是当地独特的农田地貌,每当枯水季节,老百姓就将低洼地区水中的泥土挖上来,堆积到较高的地方,形成了一块块水中小岛式的垛田。每年清明时节,“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旖旎景色令许多中外游客和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城市生态走廊的构建,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他处的现成模式,需因地制宜,走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三、构建泰州北部生态走廊的几点建议

生态规划和建设不是简单地依靠技术和资金投入就能完成的,需得民心、顺民意,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保存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精雕细琢地推进。

(一)坚持发展惠民的领袖项目

一个城市不能没有生态区,生态走廊的建成将给城市小环境带来良好的生态影响,直接造福泰州市民。既然根本在为民,那么生态走廊工程推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紧紧围绕民生,以龙头项目为带动,有序建设生态走廊。

1、形成区域特点,避免杂乱无章。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的江淮平原地区,下辖三区三市,高港区、海陵区、姜堰区、靖江市、泰兴市、兴化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按地理水系条件,分为沿江圩田平原、通南高沙土平原和里下河河网圩田平原等农业类型区。生态环境良好,是发展优质粮油、蔬菜、畜禽、水产品的自然生态区。海陵区为江苏省唯一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试点区。位于姜堰区西北部的溱湖湿地,集长江中下游淡水湿地的所有特征于一体,湿地内池塘沟洼纵横交错,洲滩塘垛自成方圆,是全国少见的淡水湿地。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一方面可以为市民餐桌提供放心瓜果蔬菜,另一方面将地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生态作物的经济价值。如兴化已形成以蔬菜脱水加工为主要特色的产业模式,以“垛田香葱”为主导产品的脱水蔬菜远销多国和地区。建设者的任务是:编制规划,划定核心区和保护区,把优良的基因和碎片分类规划和引导,形成泰州生态走廊最为养眼的特色。

2、彰显人本理念,理顺利益关系。民生问题主要围绕“人”来展开,鉴于生态走廊规划地主要位于城乡结合部,因此在本文的语境中,民生问题聚焦规划地农民的土地流转、收入来源和去向三大问题,切实以政策引导参与者,让市场调节资源。

3、改善经营模式,扩大边际效应。土地过于零碎化一直是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障碍。搞现代农业,实行规模化生产和经营,难免会改变农民承包地的地块和面积,进而影响到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对因基本建设造成肥力损失的,应以资补偿或进行工程改造,达到原有肥力水平,务使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建设种养园区,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把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集中、利用、经营、流转。让人尽其才,地尽其力。让会种田的人种尽量多的地,其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实现非农就业。鼓励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家庭自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土地进入城镇安家落户,让离地农民有条件地成为市民。

4、注重利益保障,辅助居民收入。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主要依靠激发其内生动力,在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和农户承包经营制度下,配套建立村社合作金融,它是农民村社组织的内部金融,是农民主导的农村金融,利息归农,三农专家李昌平称之为“内置金融”。它可以实现农民土地等产权金融资产化,也有助农民有偿退出村社,市民化。 [3]同时,政府加大现代生态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活化经营机制,政府改革管理体制,避免对微观事务的过度参与,带动走廊生态良性循环、生产持续发展、农民长期稳定增收。

(二)坚持主导产业提档升级融合发展

泰州城北生态走廊规划范围内河网密布,资源丰富,呈现典型的里下河湿地、水网特征,适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1、现代农业发展以园区为载体。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在生态走廊内发展现代农业要形成规模,拉伸产业链并注重节能减排。首先,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是基础,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农业发展要连成片、抱成团,并辐射周边。其次,发展现代农业,不只在田,农产品加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推进农业产业链前伸后延,加快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配套的农产品市场、加工、保鲜、储藏等体系,提升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益。再次,发展循环经济,注重节能减排。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到农村建立自由原料基地,并配备一定数量的能够利用其副产品为原料的企业,使园区形成节能减排良性循环。最后,鉴于泰州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此次以构建生态廊道系统为契机,发展的重点要放在找短板上,在分类的基础上,提优补短,提升整体水平。

2、以融合理念促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旅游综合体打造成一个集生态、旅游、文化、农业于一体的生态基地。规划生态旅游线路,培育和发展湿地经济与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观光渔业”等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生态果园、生态牧园、生态农田等农耕文化体验园,发展具有区域传统农耕文化特色和以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载体的观光农业产业。开发近郊品牌农家乐,促进农家乐与休闲游、体验游等旅游项目深度融合。

(三)坚持在质量优先的前提下推进生态工程的速度

城市生态走廊的构建不仅需要前期科学规划,更需要有序推进而不能冒进,充分尊重客观规律,不盲目追求速度,在过程中体现完美,每届政府里程碑式地传好接力棒。

1、在融合发展上显特色。除了主导产业的布局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廊道系统与区域原有的农田景观、村庄、城镇以及湖泊、湿地等景观镶嵌体的有机衔接。充分尊重大自然地理和生态特征,尽量避免对地形构造、生态网络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采用必要的生态修复技术,提高生态走廊建成后的自然度。按照环境系统中的人类活动线、水体流动线及其他功能线的分布,串联水、路、林、田等生态空间要素。

2、完善好水系。河流及沿岸带是自然廊道,“文昌水秀”是泰州城市的文化特质,可以在保证河流自然性和水网连通性的基础上,创造一种亲水的体验空间。路桥属于人工廊道。高等级公路是城市的通风走廊,避免道路工程对空间的无序分割,造成风切效应。当生态廊道经过公路等人工设施时,必须通过架设天桥、铺设涵洞等方式保证生态走廊的连续性。绿径是连通城区与郊区的绿色生态系统。通过建设城市道路和交通干线两侧绿化带,形成多条绿径,成为外界自然生态过程向城市肌理延伸、渗透的重要通道,以消除城市生态破碎化的负面效应。 [4]苗木种植以本土化为主,乔灌结合、多树种混植,分布注重园林效果的高低有致。农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适当调整农居点的分布,减少农居点对栖息地及廊道经过地段的干扰。

(四)坚持传承固有的自然风貌与民俗文化

无论过去的城市化建设和正在构建的城市生态走廊,虽有相同的发展内涵,却需遵循自然属性、生态规律,慎防做出脱离实际的规划,不能简单地把历史和文化抹杀了,使城市同质、千城一面。对生态走廊的规划地域,不能一拆了之,对于特色农居院落、古村台建筑风貌需注重在保护基础上的适度开发,还原当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特别注重保存原有的有特征有价值的村庄物种,比如荷兰的村落中风车成片出现,这既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文化的传承。

(五)坚持发挥好人大和政协的协同推进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鉴于我国保护城市生态法律法规还十分有限,更需要建设者特别重视法规强制性、建言献策的广泛性,避免具体行政行为的不科学。

1、普及生态文明相关法律知识。由于生态建设的效益无法快速表现出来,其效益甚至是隐形的、间接性的,加之没有法律约束,在资本的趋利作用和GDP至上的政绩观的驱动下,蚕食生态用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生态走廊能否建成预期效果,人大的约束机制须跟得上。对保护生态廊道发挥作用的机构给予干预,对于破坏生态廊道的行为给予严惩。同时,为了体现环保也是GDP的理念,改革区县政府部门的考核机制,对于偏重生态涵养功能的区县,加重对生态建设的考核力度,调低其经济考核指标。

2、提供市民参与生态走廊建设的平台。在生态走廊建设的过程中,政协要汇集民智,发挥好智囊团的作用。不仅仅在规划设计阶级需要专家的介入,全过程都需要倾听老百姓的声音。已达成共识、有把握的先上,意见分歧大的再继续论证。党委政府顺从民意开展工作。

四、结语

泰州北部生态廊道的构建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区域融合发展的高度去统筹推进。规划设计既要融入里下河生态大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又要将城镇建设和生态规划有机结合,避免千村一面,过度城市化,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的共增,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责任编辑:蒋林欣】

猜你喜欢
泰州走廊生态
幸福水天堂——泰州
神奇的走廊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走廊上的时光
生态之旅
走廊上
泰州古韵
生态
在走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