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玩手串兴盛原因的探讨

2015-04-10 12:26杨光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兴盛

杨光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236041)

关于文玩手串兴盛原因的探讨

杨光

(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摘要:近年来,文玩手串在民间悄然兴盛,其兴盛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们的佛教文化情结、崇尚儒雅的文化心理和祥和安定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玩手串;兴盛;原因

近年来,一种叫文玩手串的物件在民间广为流行,其材质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十几类,玉石类包括和田籽料、碧玺、翡翠、玛瑙、水晶、玉髓、巴林石、鸡血石、青田石、寿山石、石榴石、萤石、黑曜石、虎眼石、木变石、红纹石、绿松石、金沙石、朱砂、青金石、月光石、海蓝宝、孔雀石、芙蓉石、东陵玉、南阳玉、岫玉等;化石类包括琥珀、珊瑚、蜜蜡等;生物类包括砗磲、玳瑁、巨蛤、象牙、犀牛角、鹿骨、驼骨、野猪牙、鹤顶红、熊爪、珍珠等;木质类包括乌木、沉香、小叶紫檀、黑檀、绿檀、崖柏、金丝楠木、红木、香樟、鸡翅木、黄杨、阴沉木、桃木、瘿木等;果核类包括各类菩提子、核桃、葫芦、缅茄等。另外,还有金属类、陶瓷类、琉璃类、景泰蓝、漆器、各类手工镶嵌、天珠等。文玩手串的流行,催生了一些新的文化产业,丰富了收藏市场,激活了红木家具加工企业。文玩手串为何能得到大众的亲睐?为此,试对此进行探讨。

一、佛教文化情结

手串又称佛珠,佛珠又称念珠、数珠、诵珠、咒珠,原是佛家子弟诵经时使用的法器。一方面具有记数之用,因此,僧侶念经时手持佛珠,念一句,便拨一珠。做法事时,一手持棒击磐,一手持珠诵经。另一方面佛珠还有定神、静心,收敛意念的作用。手中不停捻动的佛珠,可以时时警示自己不要受外界和外物的干扰,使自己的修行持之以恒。佛珠的这种精神特质,赋予到手串上,百姓在把玩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寄托,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据考证,佛教大约在东汉初年由印度传入中国。据《魏书·释老志》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1]至东晋初年,佛教已经在中原盛行,中国高僧开始西行求法,出现了佛法交流的繁盛局面。

佛教把佛珠作为诵经时的法器,始于公元二世纪。莫高窟中有一尊现存的菩萨塑像,其颈部所挂佩珠清晰可见,栩栩如生,说明佛珠那时已在我国佛教界开始流行。东晋时期的《木槵子经》中,首次提及佛珠的法力。经书说:“常持数珠,无论行住坐卧,一心念佛法僧名,满二十万遍升天,满一百万遍超生死。”[2]那时僧侣们佩戴佛珠已十分普遍。唐代朝野笃信佛教,据高僧释道宣《续高僧传·道禅传》记:“人各掐珠,口同佛号。”[2]生动描绘了当时掐珠念佛的情景。于是,佛珠在佛法慈悲仁爱、宽容感恩、救残扶弱、多行善举理念的鼓动下,经居士们的推动,走出庙刹,来到了寻常百姓家。

禅是通过观察自我而了解自我,了解自我实际上是一系列对自我偏执的否定,到了没有什么可以舍弃的时候,便是承当肯定。捻珠而静坐自思,就是追求人内在与外在的平衡,以达到无欲无我的境界。所以当代人们佩珠、数珠,其实就是净化心灵、追求无妄的过程。这对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达到人自身与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佛教凡事都讲缘,人们识珠、选珠、配珠、串珠、佩珠的过程,就是一个和珠结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佛珠已不是单纯的珠,而是一种内心追求的象征,真善美的象征。佛家认为,觉悟是修行的最高境界,是每个追求真善美的人都企及的目标。杨绛先生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3]把玩手串,有助于人们沉思,有助于人们达到这种大彻大悟,有助于人们领会人生的真谛。

二、崇尚儒雅的文化心理

习总书记2014年3月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4]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到巅峰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文人思想情怀得以任意挥洒的年代。唐代又是中国佛教禅宗得以发扬光大的时代,这时代,产生了第一部中国人的佛经——《六祖坛经》。

唐代很多诗人都和佛家有缘,很多诗作都以佛为主题,或写佛事,或写庙宇,或写僧人,或写禅悟。号称“诗佛”的王维,一生写下了大量与禅师探讨佛理的诗作,如《蓝田山石门精舍》中的“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清风、明月、山花、石壁、老僧,一切都是那样空灵和静寂,心境澄明、冲澹恬静,如无我的境界。“诗圣”杜甫也写下了《寄赞上人》、《别赞上人》、《大云寺赞公房四首》等诗作,表明他与佛家弟子非同一般的交往。就连受道家思想影响极深的“诗仙”李白,与僧侶们唱和的诗也不在少数,并偶有参禅的诗作。

唐代诗人的诗作中,很多描写佛家的诗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他们所表达的深邃的意境,能给后人以美的享受和刻骨铭心的影响。如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刘昚虚的“深路入古寺,乱花随暮春”。常建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等。而晚唐诗人陆龟蒙的诗作《寂上人院》中的“暗数菩提子,闲看薜荔花。”表明佩戴以菩提子制作的佛珠,在唐代已经十分流行。而白居易《吹笙内人出家》中的“新戒珠从衣里得,初心莲向火中生。道场夜半香花冷,犹在灯前礼佛名。”“新戒珠从衣里得”,描述了赠珠、授珠的佛事活动,表明佩珠、赠珠、授珠在唐代已经成为佛事活动的主要内容。

宋代佛珠则更为流行,苏轼诗“捧经持珠,杖则倚肩,植杖而起,经珠乃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位持珠高僧的形象:一手捧经,一手持珠,把禅杖靠在肩上。只有在扶杖站起来的时候,手中的经书和佛珠方才放下。

文人雅士是主流文化的代表,他们对佛珠的喜好与击赏,自然对平民产生引领和表率作用。历代文人雅士敬佛、爱珠,自然会促使民众随之效仿。另外,中国传统的儒家、佛家和道家都以“和”为核心思想,从而“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讲究“仁、义”的理念,便成了中国人处世为人的标准。文玩手串正好反映了以“和”为核心的意识,具有以“和”为核心的文化象征符号意义,从而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寄托,是人们追求和把玩的物化了的精神产品。因此,原先体现在佛珠上的佛家理念逐渐淡化,寓蕴其中的中华民族文化则更加丰富,更具有时代内涵,从而为民众所喜爱,所收藏。

三、祥和安逸的生活方式

随着国民经济的繁荣和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也从过去只求吃饱穿暖转为休闲享受,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有了闲钱,一部分人进行投资,一部分人则进行收藏和赏玩,而文玩手串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如今的文玩手串市场,有的几百元、几万元,有的价格几十万、上百万,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于是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文玩手串热。

由于文玩手串承载着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因而文玩手串已改变了原有的使用场合,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意识,有的戴在手腕上,以随时加持盘捻;有的制成项链佩戴颈上,以示不离不弃;有的用单颗佛珠做成配饰,挂于腰间;有的制成较大的配饰,握在手中;有的挂在家中的风水吉位处,以镇宅、辟邪;有的挂在手包或手机上,以为装饰;有的作为车饰,或挂在后视镜上、或套在变速档上,以祈求平安。

另外,文玩手串还改变了原有佛珠的规制。佛珠,本由母珠(俗称三通)、佛塔(又称佛头)、子珠、节珠(或称隔珠)、记捻(或称计数器)、络绳、配饰、弟子珠、记子留、流苏(或称佛尘)等组成,但现今的文玩手串者则或多或少地任意组合,忽略了宗教性而注重装饰性和时尚性。每串佛珠的颗数,不仅有一定的规制,而且还有佛经依据,比如13颗代表菩萨的13力;108颗代表人的108种烦恼;54颗代表菩萨修行的54阶位。现代文玩手串者则不顾及这些规制,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串制。比如有人根据手腕的粗细串制手串。

人们在喜爱和追逐文玩手串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审美情趣和审美修养。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品味人生,感悟人生,虽不能说就此可以大彻大悟,但却可在某些方面提高思想境界。文玩手串,能带给人们吉祥和快乐,因为串珠,可以串起美好善良的愿望;佩珠,能够寄托祈福平安的心愿;数珠,可以使人沉浸恬淡祥和的心境;把玩,使人找到珍惜收藏过程中的娱悦;赠送,可以借以表达纯洁友爱的意愿;爱珠,可以从中接受矢志不移的感情。通过把玩文玩手串,人们可以达到共享和谐生活,共建和谐家园,共创和谐社会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魏书[EB/OL].[2014-08-26].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6767.

[2]念珠起源[EB/OL].[2014-06-24].httP://read.godweb.cn/news/news-view.asP?newsid=6731.

[3]杨绛.人生感言[M]//杨国良.古典与现代:第五卷.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134.

[4]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EB/OL].[2014-07-11].(2014-03-28).httP://news.xinhuanet.com/Po1itics/2014-03/ 28/c-1199825312.htm.

(责任编辑:宁原)

中图分类号:K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O7-5348(2O15)11-O1O8-O3

[收稿日期]2015-08-19

[作者简介]杨光(1951-),男,安徽阜阳人,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学。

Discussion on Man playing bracelets Prosperity reasons

YANG Guang
(Co11ege of Literature,Fuyang Norma1 University,Fuyang 236041,Anhui,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en P1ay brace1ets civi1 quiet1y f1ourished,the main reason is that PeoP1e whose f1ourishing Buddhist Cu1tura1 ComP1ex,Chong Shangru e1egant cu1tura1 Psycho1ogy and Peacefu1 and stab1e 1ife. To some extent to meet the sPiritua1 needs of PeoP1e in cu1tura1 1ife,Promote the deve1oPment of cu1tura1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Key words:Man P1aying brace1ets;ProsPerous;reason

猜你喜欢
兴盛
美国蓝鳃太阳鱼在增城地区的养殖兴盛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浅谈中国古代蹴鞠的起源与兴盛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论教育在考据学兴盛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