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约束下产业集群升级的“瓶颈”分析

2015-04-10 13:44刘春芝姜莹
关键词:瓶颈集群边界

刘春芝,姜莹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边界约束下产业集群升级的“瓶颈”分析

刘春芝,姜莹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世界金融危机过后,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必须大力推进技术上的创新,在创新中逐步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当前形势下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三大难题是创新人才的稀缺性、创新边界的约束性和知识共享的低效性,在经济动荡、市场发展不稳定和企业竞争加剧的今天,企业必须通过解决这些难题以保证产业集群升级的顺利进行。

产业集群;创新;边界约束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世界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逐渐发展成为产业集群。企业的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和产业分工在社会资源的信息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的基础之上迅速地重新排列组合,这种新的排列整合将突破国家的界限。这种新型的产业集群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其优势逐渐显现且越来越明显,由此可见,产业集群必将成为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一、产业集群研究的历史演进

随着产业集群不断应用与发展,世界各国的企业都充分意识到了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产业集群也逐渐成为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重要研究目标。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精髓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专业化分工,而专业化分工恰恰是规模报酬递增规律的根本原因,规模经济的本质实际上是专业化经济。亚当·斯密认为,一国国民财富积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凡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应地增进劳动的生产力。各种行业之所以各个分立,似乎也是由于分工有这种好处。”[1]在亚当·斯密基础之上,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马歇尔“继承了亚当·斯密对劳动分工的新观念,再次描述了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的形成的原因。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集中于某些地方的地方性工业的原始形态。”据此,马歇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内部经济是指有赖于从事工业的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而外部经济则是指有赖于这类工业产业的一般发达经济。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这种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即通常所说的工业地区分布而获得”[2]。

二、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与基本分类

在这里,我们将在某特定领域中,即地理位置靠近,且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的企业、供应商、或者服务商以及相关部门所组成的新的群体,并相互关联性的这部分企业称之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具体来讲就是打破了以往传统的的经济和企业的发展理论模式,把某一企业作为产业集群经营的一个产品,把某一产业作为产业集群经营的一个产品线,根据企业在发展中的不同的原理,借鉴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现状,以产业集群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为基础,不断地增强产业集群的实力和现代化发展,以此逐渐提高产业集群内产业经营发展的各项指标。

从集群的产业性质的角度来分析,产业集群大致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种类型主要体现在行业在空间上的相似性,即产业集群的空间群。比如,传统的工业或者是手工行业,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市场产业网络。第二种类型主要体现在行业的技术层面上创新的相似性,即产业集群的技术群。比如,某一地区在现有的地域寻找能够给自身提供技术支持的科研机构或者高等学校团队,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合作与创新的氛围。第三种类型是资本与技术的结合,即产业集群的资本群。比如,资本雄厚的企业之间相互进行新的资源的整合与融通,这也是未来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最直接的推动力[3]。

三、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的“瓶颈”分析

(一)创新人才的稀缺性

金融危机过后,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集群内的企业必须大力推进技术上的创新,在创新中逐步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然而在升级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创新人才的稀缺。可以看出,人才将是未来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

许多学者对“资源”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看法,Wernerfelt[4]1984年第一次正式提出企业的资源观理论是在杂志《战略管理》上。接着,Prahalad和Hamel[5]又提出了企业的核心知识的理论。另外,Amit和Schoemaker[6]也指出,资源是企业能够控制或拥有的,并能将其利用并参与产品和服务生产以满足需求的所有的要素。相对来说,Wernerfelt[4]对资源这个概念的定义比较宽泛,他认为只要是构成特定企业优势和劣势的任何要素都属于资源的范畴之内。Barney(2000)[7]则把资源理解为,即包括有助于逐渐提升企业工作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所有知识、信息、资产、以及组织流程等。Feilin和Foss[8]则是将知识视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累积的整合内部各项资本的流程和惯例,而Hall[9]则将知识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源,并认为可以进一步把知识分为基于知识的无形资源(competence-based intangible resources)和基于资产的无形资源(asset-based intangible resources)。在这里,企业员工的文化与技能、态度等主要是指的企业给予知识的无形资源,而那些可以被企业或集群所控制和拥有的,比如企业的知识产权和企业声誉等便是基于资产的无形资源。通常来讲,很多企业认为资源的存储量的多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然而实际上企业将如何利用人才将这些知识储备进行研究与开发才是关键[10]。所以我们决不能否认人才资源在促进产业集群升级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前,企业该如何提升自身发展与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在升级中的重中之重。以往传统的资源理论认为,一个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知识的价值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及其稀缺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从其他优秀的企业那里汲取更多的外部资源,从而不断推动自身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首要的前提,还要在创新人才资源稀缺的时代,充分利用挖掘人才,人才资源是未来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

(二)创新边界的约束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集群的升级也被提到日程上来,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地里边界也逐渐地被纳入研究中[11]。自科斯提出企业的边界的概念之后,很多学者即非常关注企业的组织网络边界和边界拓展这一问题。现在已有的对组织网络边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较高的成本与高交易费用理论。高风险必然会带来高收益,随着大量的研究体现创新活动在实施网络化的同时,由于资产的专业性以及交易不确定性等问题的存在而导致较高的成本与风险[12]。

其次,从社会学的发展角度来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丰富,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积极主动拓展自身的网络边界的范围,学会分享边界内的各种资源以及不断创造出新的价值[13-14]。

最后,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有研究从知识本身的主要特征入手,逐渐深入探讨企业组织内部,以及企业外部的知识获取和创造活动之间存在的替代性、互补性作用,以及企业将如何更充分地发挥这些作用[12]。曾经,传统的理论观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以某一地区和区域为固定的界线,其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上的边界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某些企业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地理和区域的边界拓展,以不断地获取更多的知识资源,以充实和完善自身的发展与创新能力。

(三)知识共享的低效性

当前,企业及产业集群实现知识共享是实现产业集群升级的一个必要手段。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公司和集群内部并不具备实现知识共享的基本条件,如基础技术设施、设备不完善,人才缺乏,这将导致企业逐渐自我封闭,缺乏相互合作,新知识与新的技术很难实现共享,现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简单地说,知识管理是指在最对的时间,把最对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所以,我们当前企业内部及集团内部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其组织内部实现知识的传递与共享,以防止技术或某些成果形成垄断,如果某些核心技术或成果集中在某些少数人的手中,将会最终导致集群的分裂。

对于企业内部来讲,企业内部的员工之间不断地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合作是企业实现知识共享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的前提条件。同样,对于企业外部来讲,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技术或者管理上的经验,一同分享或探讨管理与技术上存在的难题,相互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实现知识的共享。知识共享不仅可以为企业提高时间效率问题,还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并且充分利用和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

因此,产业集群在升级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企业和集群内部知识共享水平。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提高企业和产业集群内部知识共享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企业和产业集群对新的创新知识和技术的消化理解和吸收能力,在此基础上力争寻找到最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条件。事实上,我国已有一部分企业实施了知识管理,但是这些企业只是简单地把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却忽视了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即对信息的消化理解和吸收,这将影响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共享的效率。所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企业必须要改变这种不正确的观念,要清醒地意识到企业信息资产的价值不仅在于存储、提取信息的多少,最主要的是企业要将信息与自身的实际条件进行动态的匹配,即企业集群间信息的吸收、消化、利用和传递,要比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更加重要[15]。

四、产业集群升级的迫切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加速以及中国经济转型步伐的不断加速,作为集群企业必须不断地突破现有技术,大力吸收更多的新的知识与技术,以及新的资源,以便不断完善和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不仅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社会和民族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Powell&Koputetal.(1996)认为,随着现在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企业或集群要实现技术上的创新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汲取其他同行业者的经验和资源是很难适应市场的,并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反之,如果一个企业能在技术上快速获取外在的新的信息和资源,做到不仅在技术上占有优势而且在创新的速度上也能占有一定的优势,那么企业必将在竞争中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16]。因此,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并且获取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主要看它的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能否实现知识的共享。企业的创新并不是指企业要单枪匹马地进行创新,而是应该在整个产业集群内以学会知识共享为前提,获取各类资源,进而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消化吸收并且整合这些资源,最终达到创新目的。也就是说,在产业集群这个大队伍中,如果企业不能够学会分享知识和资源,那么企业必将失去创新的潜力,也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产业集群的升级将决定着未来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产业集群应该在知识的共享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不断提升自己,使集群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以确立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随着网络化的高速应用与发展,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处于极其不稳定和调整的发展过程中[17]。正因如此,企业和其集群在创新过程中所汲取的知识、技术和各种资源也必将更加的多样化、复杂化,并且适用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解决产业集群在升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便成为了产业集群创新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7.

[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79-280.

[3]姜莹,王家斌.产业集群内企业知识共享的价值与策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8):192-195.

[4]Wernerfelt B.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2):171-180.

[5]Prahalad C K,Hamel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Review,1990,68(3):79-91.

[6]AmitR,SchoemakerPJH.Strategic assetsandorganizationalrent[J]. 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3,14(1):33-46.

[7]Barney JB.Firm resources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advan tage[J]. Advance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2000(17):203-227.

[8]Felin T,Foss N J.Organizational routines and capabilities:Historicaldriftand a course-correction towardmicrofounda tions[J]. Scandinavian JournalofManagement,2009,25(2):157-167.

[9]Hall R.A framework identifying the intangible sources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M]//G Hamel,A Heene. Competence-based competition.NY:Wiley,1994:149-167.

[10]程勇,黄建华.多元化还是归核化?——一个基于企业核心资源视角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5):124-131.

[11]徐蕾,魏江.集群企业跨边界网络整合与二元创新能力的共同演化:1989-2011年的纵向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31(7):1093-1102.

[12]Geyskens I,Steenkamp JBEM,Kumar N.Make,buy,or ally:A transaction cost theorymeta-analysi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3):519-543.

[13]Dving E,Gooderham P N.Dynamic capabilities as an-tecedents of the scope of related diversification:the case of small firm accountancy practi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8):841-857.

[14]Hess A M,R othaermel F T.When are assets comple-mentary?star scientists,strategic alliances,and innova-tion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32(8):895-909.

[15]姜莹,王家斌.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障碍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2):67-73.

[16]PowellW W,Koput K W&Smith-Doerr L.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locus of innovation:Networks of learning in biotechnolog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41(1):116-145.

[17]赵曙亚.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61-163.

【责任编辑 李菁】

F279.2

A

1674-5450(2015)06-0052-03

2015-09-07

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L14BJY039)

刘春芝,女,辽宁开原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瓶颈集群边界
拓展阅读的边界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民营医院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