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以来文艺美学发展的思考

2015-04-10 17:07祝志满
关键词:文艺美学文艺美学

祝志满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对新时期以来文艺美学发展的思考

祝志满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新时期以来,文艺美学的学术成果呈现繁荣态势,人才培养层次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呈现多元格局的发展局面。同时,文艺美学的研究存在缺失学术创新点、缺乏理论研究深度等问题。而它的形成发展是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审美转向以及文艺观点的自身本质性回归所造成。文艺美学应当在发展的路径中,结合当下时代的学术思潮和研究热点,深透剖析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直击审美泛化的现实境遇,积极推进文艺美学的现代发展。

文艺美学;学科发展;研究现状

从文艺美学提出之时,作为跨学科、边缘学科的文艺美学,成为文学理论界争论的一大焦点问题之一。文艺美学能否成为一门独立性学科,学科的归属是否妥帖,学科的研究范畴如何定义,诸如此类的学术问题至今仍无确切定论,而其探讨争论的过程却有助于我们对此门学科做出自身的学术理解,以期反观当下学术的发展进程。

一、文艺美学的发展进程

1969年,在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的课程表中,首次出现了由金荣华主讲的文艺美学课程。而第一部以文艺美学作为书目命名的则是台湾学者王梦鸥于1971年出版的《文艺美学》,此书主要介绍西方自古希腊至上世纪以来的相关西方美学思想等理论问题,并未对核心的文艺美学加以细致地分析论述。而对文艺美学进行初步尝试性建构的则是北京大学学者胡经之。

在1980年云南昆明召开的中华美学学会成立暨第一届美学大会上,胡经之教授向学术界倡导建立和发展全新的文艺美学学科,并且提议在“高等学校的文学、艺术系科的美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讲授哲学原理,而应开拓和发展文艺美学”。而他的学术构想,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响应。之后,在1986年,以山东大学等六所高校共同承办的首届全国文艺美学讨论会顺利举行,分别就学科的定位走向、研究对象、范畴等基础性问题加以广泛探讨。而在199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将文艺美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下的文艺学学科下设第三层级的“文艺美学”学科。至此,文艺美学终获官方的正式认可,进而获得权威的学科归属。2000年,教育部在山东大学,设立文艺美学重点研究基地。

二、文艺美学的研究分析

1.文艺美学的研究现状

(1)学术研究成果丰富。文艺美学的提出与发展,对传统文艺学的研究模式予以全新的颠覆,给文艺学的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如王坤先生所说,“文艺美学的勃兴与发展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为文艺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即文学语言与审美意识。”文艺的审美化特征成为研究的主体,给文学界带来了现实的研究价值。钱中文先生认为,“过去长期处于被压抑地位的审美理论,终于得到了施展的机会,一时间文学是生命的体验,是自由的象征,批评说的就是我自己、我的叙事策略以及文艺心理学等研究,在美学界、文学理论界都很热门,它们丰富拓展了艺术思维,打开了文艺研究的新局。”这种从审美理论的角度,对文艺美学进行研究的方法策略,给当时沉寂无声的美学界带来了学术的新生,成为新的学术生长点。相关数据表明,从1980~2007年共计出版相关论著75部,论文345篇。

(2)人才培养层次提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各高校开始招收文艺美学硕博士研究生。虽然在初始阶段,此类招生未得到国家权威教育部门的认可,但对日后的学科正式认定起着奠基之用。1999年,国家将文艺美学列入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之下,作为三级学科,标志着文艺美学学科正式得到了国家权威学术部门的承认和肯定。学科人才的培养机制得到了充分的健全,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完善,学科人才数量得到了迅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招收文艺美学博士研究生的高等院校(含研究院所)约77所,一般将文艺美学列于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文艺学之下进行招生。2015年全国招收文艺美学硕士研究生的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约65所。根据硕、博士招生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两种较为显性的现象:一是招收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数量众多。在各大院所内,分别有文学院、人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而在同一所院校内,也存在着不同学院各自培养的特殊情况,如浙江大学、安徽大学等都由两大学院分别培养。二是文艺美学学科的归属问题。在全国的培养单位看,大多数的招生单位将文艺美学位列于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文艺学之下,以及位列于一级学科哲学之下。

(3)文艺美学研究出现多元格局。在三十余年的研究活动中,将文艺理论与艺术实践相互结合。从美的本质特征研究,逐渐转向多元化、具体化、多样化的具体美学部门阐释研究。例如,小说美学、戏剧美学、影视美学、音乐美学、绘画美学等各类部门美学的研究。文艺美学的研究逐渐从理论性的学理研究转向对现实社会的主体研究,进一步扩大了美学研究的范围。同时,各大院校的文艺美学学科也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的项目经费。2001年,教育部将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标志着此门学科的学科合法性、理论系统性身份得到国家教育权威部门的进一步肯定。同时,该中心还主办了多场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高级美育培训班等。至此,文艺美学学科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学界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2.文艺美学的问题分析

(1)缺失学术创新点。文艺美学的发展进程较为缓慢,缺失学术创新点。杜书瀛认为,“以往的文艺美学研究,大多数还是在传统美学基础上,在旧的规范框定之下进行的。因此,研究所得,常常是一些陈腐的、前人已经说了千百遍的结论:即使某些局部有所创新,改变不了总体的陈旧。”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较大一部分学者对文艺美学所进行的学术研究常停留于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学科定位等重复性研究。对学科发展的现象性内容进行过多地总结论述,而对具体的解决方案并无真正的实质性研究,缺少实际的可行性。

在文艺美学发展的进程之中,我们可以鲜明地观察到当下的学术发展虽然异常繁荣,研究范畴较为宽泛,但是深入其中却发现研究内容较为狭窄。目前的学术界,任何研究都可在研究对象之后添加“美学”学科名词,任何的艺术门类均可成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成为一种部门美学。出现的“景观美学”“电影美学”“音乐美学”“舞蹈美学”“体育美学”等,似乎将一切对象都视为美学研究的对象,致使美学泛化。此类研究现象,混淆了美学研究的范畴,也缺失了学术的严谨性。

同时,在研究过程之中,往往缺失了对社会政治领域的关注。研究者大多从审美的角度研究文艺的观点,似乎成为学界不可争辩的共识。大多将文学作为纯粹性的一种审美活动,是非功利性的,是无目的性的,是自由的、超越性的。往往在研究中疏离政治因素,回避政治的意识形态。这类研究往往刻意地断绝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将其孤立化。人也是作为政治的动物,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政治意识形态的境遇之中,无可回避。

钱中文先生认为政治,“它是物质文化,又是精神文化。从物质文化方面来说,政治就是权力设施,社会制度。从精神文化来说,政治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理想。”所以,政治同文艺必然存在深层次的内在联系,人无以摆脱政治的存在。面对政治,文艺研究者不应该采取“回避”“拒斥”的行动策略,而应当关注政治的走向,既不受政治意识形态的过度指挥,又不反抗政治的现实存在。应将政治因素作为文艺美学的一个审美维度、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巧妙合理地纳入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内,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态度和策略。

(2)缺乏理论研究深度。对文艺美学学科体系内的深度性问题未曾加以深度研究,理论的深层次内容始终无法触及,大多关注于浅层次的内容。纵观近三十余年的学科发展历程,除了广大学者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之外,文艺美学虽然在全国范围内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但是,从内部的视角审视学科的发展是不完备的。在当下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门学科发展只有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得到广泛的响应,才能充分证明此门学科的时代价值和研究意义。无论从何种交流渠道、沟通途径,我们较少获得海外学人的学术之音。与美学相关的研究领域中,目前在西方美学研究界,未曾提及“文艺美学”此种术语,“文艺美学”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学科术语。而西方针对美学的研究,除了大美学的研究外,目前大多集中于“应用美学”的研究,将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的应用美学产品之中。例如在法国巴黎,建有“巴黎综合工科学校应用美学研究中心”,其直接目的就是促使美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联姻,产生高效能和富有人性化的产品。从1998年起,每年一届的“国际应用美学成果展”如期举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于1993年在拉赫蒂(Lahti)创立“国际应用美学学会”(IIAA),其目的在于“为应用美学领域里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并提供设计方案,同时为进行富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讨论交流提供一个国际交流平台”。同时,还创办“应用美学互联网杂志”,旨在“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美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展开探讨,提供富有前瞻性的意见”。此类研究将学科理论同社会生活生产密切结合,值得文艺美学研究者反思。无论是对我国文艺美学发展的状况的探讨,还是对内部学理性的探究,抑或是直击当下社会研究现象,贴合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我国文艺美学研究都无法得到世界的真实声音,无法得到海外学人的积极响应。文艺美学的研究成为我国学者们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学术领域,不利于形成广泛的国际性影响。

三、文艺美学的形成发展原因

1.政治意识形态的审美转向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为何在新时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学科无法准确定位的新时期,为何能得到学术界的关注,进而又在未来几十年间蓬勃发展。针对此类问题,可对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学术环境加以分析。

在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中国思想大解放,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发展的改革发展时期,对极“左”思想的摒弃,对以人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现实主义的真情呼唤,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旋律。而在思想活跃的学术界,新概念、新范畴使一度为政治服务的学术界看到了黑暗沉寂之后的光明,学术的热情致使广大学术工作者再度回归学术本身。

而文艺美学的呈现,必然有其学理性的科学依据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因素所在,它自身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对于隶属于哲学分支下的美学具有重大学术意义:首先,文艺美学对传统美学讲求抽象化、思辨性、哲理性思维加以否决,从形而上的美的本质的争论转向了对具体全面的文艺作品、想象等的探讨;第二,同以往对西方美学的广泛研究,逐步转向以本民族为核心的中国美学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美学观点,加以本土化特色的理论转换;第三,对文学艺术的剖析,从意识形态的理论角度转向对文艺审美性征的研究。

2.文艺观念的自身本质回归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提出对一切进入理想国的文艺实行审查制度,“除掉颂神的和赞美好人的诗歌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对于柏拉图而言,为了建立理想国,利于统治者的教育,文艺必须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政治服务。而之后的康德则认为,对美的鉴赏全然属于一种无任何利害观念的快感与不快感,这种文艺观念始终是非功利性的,始终坚守着文艺独立于政治之外的思想。

对于中国传统的文论而言,我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沿革之中,文学价值的评判标准始终与政治作用相互关联。孔子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此论断即可观出中国传统文人对文艺的社会政治之用。在之后的社会沿革中,文人始终尊崇孔子的文学观点,强调文艺的实际功用性。到中国的近代时期,随着中国紧闭的大门被迫敞开之后,西方的文论思想涌入中国,一大批文人开始接受新鲜的西方思想,逐渐脱离政治的关联,重新回归文学的本身所在。之后,虽然再度受到时代政治的特殊影响,文艺再度与政治缠结,但是,最终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时代风潮影响整个中国,思维方式的转变,生活方式的改变,给当时沉闷无力的学术界带来了新的契机,赋予学术界崭新的理论生长点,使文艺再度回归自我的审美维度。

毋庸赘言,文艺美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文艺美学的研究者对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学科定位、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化、多元化、多维度的研究。虽然不同研究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论阐释,也未在学界内达成一致共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为深入的发展,获得了较为可喜的研究成果,出版发表了一大批学术著作和论文。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缺少理论创新点,对某类问题停滞于浅层的现象性论述。面对文艺美学学科的未来发展之路,文艺美学的研究者,都应该秉承开放大度的学科意识、审慎细致的治学方略、容纳百川的学科胸怀,将中国传统与现代的美学范畴相结合,建构成独具中国特色、有全球化学科视野的中国学科。

[1]陈定家.文艺美学学科历程及发展前景[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5(2):54.

[2]陈 伟.文艺美学学科的形成及其特点[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1):52.

[3]吴家荣,桑 农.文艺美学学科三十年建构的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27(4):14.

[4]王元兵.近30年文艺美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责任编辑 伯 灵 校对 伊人凤)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s of Literary Aesthetics since the New Era

ZHU Zhi-man

(Faculty of Liberal Arts,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Since the new era,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literature and art aesthetics has presented a prosperous state,personnel training level has been promoted,and the academic research has bee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lural patterns.Meanwhile,there is a lack of academic innovation and depth study of theoretical research,etc.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t is due to aesthetic turning of the political ideology and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ir essential regression.Literary Aesthetics should combine the academic thoughts and research focus of the current era,illustrate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survey the Aestheticization Circumstances,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iterary aesthetic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literary aesthetics;disciplinary development;research status

2014-10-19

祝志满(1989-),男,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

10.13888/j.cnki.jsie(ss).2015.02.003

I01

A

1672-9617(2015)02-0152-04

猜你喜欢
文艺美学文艺美学
1942,文艺之春
盘中的意式美学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评介
外婆的美学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合法性——文艺美学的学科性质探析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