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对策——关于山西省平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

2015-04-10 21:22裴换平
山西农经 2015年1期
关键词:平陆县劳动力农民

□裴换平

浅议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对策——关于山西省平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

□裴换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村存在的普遍社会现象,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特点,笔者从平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劳动力转移所凸显出的显著特点,提出了一些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对本县的劳动力转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及建议,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劳动力;转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社会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农民的“守土”意识也随之有所改变,带之而起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正以大规模、快速度进行,呈现出明显的新的阶段性特点,而且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下面笔者就平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谈及对策。

1 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状况

据2013年平陆县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显示:全县共有农业人口21.45万人,农村劳动力13.02万人,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7.1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4.6%,常年外出务工的劳动力3.68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8.3%,其中:在乡外县内的1.2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8%,县外省内的1.01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8%,省外的0.66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1%。除常年外出劳动力外还有2.23万农村劳动力从事钟点工(或计件工),他们农闲进厂务工,农忙在家务农。从经济收入情况来看,2013年全县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2亿元,占全县农民所得总额2.58亿元的46.5%,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该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成为该县增加农民收入的核心问题。

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分析

2.1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出现以妇、老、幼为主的“留守人员”

从统计年报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以男性为主,占比重达74.1豫,其中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比重达66.8豫。在转移过程中返回的比重还逐年降低。

2.1.1农村劳力素质下降。由于走出农村的大多数人员身体强壮、精力充沛,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而留守农村的多为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因此,农业技术的普及、良种的开发推广相对滞后,导致农村更加贫穷、落后。

2.1.2农业生产后劲不足。劳动力外流的同时,农民对农业生产性投入也在减少,加之农村种田成本费用的提高,现在农村的耕地撂荒或变相撂荒已不仅仅是个别现象,土地出现“零价”流转,或只在亲戚朋友间无偿“托管”现象。第三,基层组织带动力弱。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外流,使许多农村基层政权近乎瘫痪或解体。出现“青黄不接”的病症。外出务工收入与农业生产收入差距的加大,使得农村劳动力不愿也无意在农村发展,部分外出人员有定居城市的意愿。同时,在这种转移意愿的驱使下,收入的资金投向也在改变,减少了对农村发展所需资金的投入,更是无心参与和关注当地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进展情况。

2.2农村劳动力转移处于盲目和无序状态,出现“民工潮”“民工荒”怪现象

农民外出就业多依托传统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为主,在转移方式上存在很大盲目性。近几年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政府或劳动部门有组织转移的占25豫,但通过亲朋好友等人际关系介绍方式转移的仍占30豫,另外自发盲目转移的比重占40豫以上。流动的盲目性导致社会生活的无序性,“民工潮”的出现,使本来紧张的水陆交通更为拥挤不堪。其次加大了城市的就业压力,是城市的治安、卫生、教育管理等在这些人群中难以执行和落实。

2.3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兼职性和间隔性特点

农民为了提高经济收入,增加资本积累,大多数仍以土地经营为主,兼营其他职业。由于本身素质低下,决定了择业的难度增大,只能兼职一些重体力操作简单的工种。这类兼业性的劳动力转移还有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间隔性,今年外出,而明年不外出;农闲季节外出,农忙季节返乡。

2.4受经济成本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省内转移就业为主

据统计,本省内转移就业的比重占90.2豫,跨省转移只占9.8豫,县域吸纳转移劳动力比重迅速攀升,这其中是经济成本在起关键作用。

2.5劳动力转移方向

从产业流动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大部分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工作,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低技能工作。据统计,转移到第二产业的占53豫,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占41豫,到异地仍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6豫。

2.6文化水平低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转移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的劳动力占1豫,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9豫,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47豫,高中级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8豫,而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仅占15豫。

3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来看,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出路仍在于发展大农业,提高非农产业的增长速度,转移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实现农村城镇化、城镇工业化、工业园区化建设。

3.1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

农业产业化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通过开展加工、购销,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业成为高效盈利产业,促使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引导农业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将分散经营、小规模经营农户链接起来,进行多种产业以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共同应对市场需求、市场竞争,从而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农业产业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有一部分农民就从农业领域产生剩余,向农村城镇化转移。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将农业生产与农业加工企业和社会服务业有机连接起来,从而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

3.2实施农业重点保护政策,增强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要引导农民从外出务工转向对农业的深度开发,逐步减小当前存在的工农产品“剪刀差”,增加务农收入。同时继续深化物价改革,采取切实措施,限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一要靠政府增加对农业的补贴,像退耕还林、种粮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等。二要引导农民优化产业结构,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突出“品牌”优势,特色种植,尽快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只有卓有成效地缩小工农产品的“剪刀差”,为整体经济水平和就业结构的高度化创造良好条件。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收入增加,相应会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及开发。这些措施是有效阻止当前农业发展必需的劳动力流失的迫切需要。

3.3加快小城镇建设,创造本地就业环境

政府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放松户口管理,降低农民就业及子女入学“门槛”,拓展本地就业市场,鼓励农民工就地转移,二是政府出台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自主创业。依托多年外出务工的经济和工作实践积累,一些农民工具备创业条件的激情,政府应尽快出台像“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相关的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回乡自主创业。

3.4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变盲目流动为有序流动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信息时代,各级政府已经层层建立劳务输出服务机构,以农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经过培训,有组织的输出劳力。一方面可以避免盲目分散转移造成供过于求,另一方面可以缩短民工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时间。再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所需求劳力。可以开展像月嫂、厨师、手工等短期职业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必要的基础就业技术技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素质,以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农村经济管理局)

1004-7026(2015)01-0027-02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6

A

猜你喜欢
平陆县劳动力农民
纪检监察干部义务植树种出“清风林”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饸饹面“贷”富农民
平陆县: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运城市平陆县:上下联动脱贫攻坚见实效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平陆县国营林场可持续发展初探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