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探析

2015-04-10 21:22詹桂英
山西农经 2015年1期
关键词:城镇化水利设施

□詹桂英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探析

□詹桂英

农业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对加强农业水利设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做出分析和探讨,并依据当前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新型城镇化;农业水利设施;水利现代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水利对城镇建设的基础作用已日益重要,城镇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水利作支撑。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快速发展时期,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1]。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44%,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

1 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背景分析

1.1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1.1.1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农业水利设施是有效提高农业灌溉率和防洪排渍能力的根本保障,是促进生产丰收、抗御自然灾害、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农业水利设施既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又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水土条件,减少化肥农药等要素投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城镇化进程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之上,农业发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城镇化进程。

1.1.2农业水利建设为可持续的城镇化提供生态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发展农业和城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地下水超采、生态用水被挤占以及水利工程老化等问题,降低了水系统的循环路径和生态服务功能,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从环境水利的角度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协调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好关系,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而且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可持续的城镇化提供了生态保障。

1.2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可行性

1.2.1城镇化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通过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打破了城乡界限,充分利用城镇雄厚的科技力量和经济实力,实现技术共享和人才流通,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有效推进农业水利与城镇化协同发展。同时,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城乡收入不断提高,开拓了农业水利的休闲观光、生态调节等服务功能,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再加之政府重视力度的加强,促使财政投入向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倾斜,2013年共落实中央水利建设投资1408亿元,较2012年增加140亿元,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2]。

1.2.2城镇化发展对水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已成为新的生活理念,对农业水利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农业水利建设体现着复合功能,需要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整体优化,也需要水利设施同城镇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水利建设既要达到防洪、供水和水环境建设的功能要求,同时又要兼具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建设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型水文化是农业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型城镇化的加快为水利风景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对农业水利建设及水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农业水利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国农业水利设施大多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工程的设计、施工都存在较大缺陷。再加之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维护措施,历经几十年的运行,部分水利设施已超过其使用年限,老化失修情况严重,其中大型灌区骨干工程损坏率近40%,中小型灌区干支渠完好率只有50%左右[3]。同时,现有水利设施缺乏全局性的统一规划和资源配置,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存在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2.2快速城镇化导致水环境脆弱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率50%~70%的快速发展区间,城镇的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许多地区片面地把城镇化当作经济增长的引擎,延续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在对城市进行规划时多不顾及生态环境,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水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我国665个城市中,有将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大约有200个城市严重缺水,全国90%以上城市水域已经严重污染[4]。如此一味追求快速规模化和无序开发,无疑是竭泽而渔。再加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同步,导致农业根基不稳,城乡区域差距过大。

2.3资金投入有限

水利设施的建设工程巨大,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水利工程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水利投入资金缺口明显。而且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国家拨划的资金大多用在了大型工程的防灾加固上,对于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过少,存在“重大轻小”、“重枢纽轻配套”的现象。

2.4水利设施运行管理水平急待提高

我国水利设施建设主要依赖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农业水利设施管理采用从上而下逐级管理的方式,导致水利设施使用主体处于被动地位。特别是部分水利设施产权不明晰,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稳定的建设投入机制和管护机制,造成激励机制不足、运行效率低下。因此,我国农业水利设施在工程建设投入、建设管理、建后管护等方面均存在诸多漏洞,加快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刻不容缓。

3 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3.1科学水利规划先行

水利规划是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前期工作,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转变思路、创新观念、科学规划、顶层设计,牢固树立水利现代化意识和人水和谐、民生为本理念,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规划目标,把水利规划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等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实现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循环。

3.2构建面向城乡一体化的农业水利设施体系

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充分考虑水利设施的生态、生产与生活功能,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统筹水利设施建设与旅游开发、特色产业、生态建设等协调发展,形成加快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强大合力。其次,立足于水利风景区复合型资源的景观特色,在水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将水利风景区建设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保护水资源、水生态、水工程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挖掘水利风景区的潜在价值。第三,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建设水务综合数据库,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数据维护更新机制,实现水利系统的数据资源整合、集成与共享,以其后发优势为水利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3.3不断拓宽水利投入渠道

一方面,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严格执行和落实水利建设资金,把水利投资作为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领域,合理安排水利资金投向,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另一方面,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利建设多元化投资机制,推进融资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以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导、以市场融资为支持、以社会投资为补充的水利投入增长机制,并且组合管理好水利资金以实现可周转资金的合理增值,为水利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

建立适应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明确农业水利的产权主体,落实农业水利设施的管护责任和收益,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农业水利设施的持续运营。加强水利基层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构建“蓄泄协调、疏分兼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联合运用”的现代化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万安镇水利站)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N].人民日报,2014-03-17

[2]中国水利编辑部.数说水利2013[J].中国水利,2013(12):30

[3]李丽艳.农田水利建设与金融支持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3(2)

[4]于猛.城市为谁而建[N].人民日报,2012-12-03

1004-7026(2015)01-0075-02中国图书分类号:S27

A

猜你喜欢
城镇化水利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家乡的城镇化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