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语语音能力研究论析

2015-04-10 21:15吴明会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二语发音外语

吴明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200083



国内外语语音能力研究论析

吴明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200083

从外语语音能力的内涵着手,讨论了国内外语语音能力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对提高我国学生外语语音能力的启示;对国内有关外语语音能力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研究在外语语音知识和外语语音技能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对此,提出今后要着力开展外语语音感知和外语发音学研究,外语语音能力与外语听力、阅读的关联研究,婴幼儿及儿童外语语音能力研究以及外语语音能力的脑科学研究。同时指出为提高我国学生外语语音能力,不但需要加强外语语音能力的基础研究,还应当重视我国外语语音教育的整体规划,强化教学中语音输入和输出及其互动。

语言能力;外语语音能力;外语语音教育

1 外语能力与外语语音能力

首先谈语言能力。邹为诚认为语言能力就是一个语言的知识体系,该体系包括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知识(discourse knowledge)、语体知识(genre knowledge)、文化知识(cultural knowledge)、百科知识(encyclopedic knowledge)等要素[1]。戴曼纯把语言能力分为知识和技能两个主要成分[2]。语言知识包括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交际策略等知识;语言技能部分(听说读写等)是融合语音、语法、语用等知识为一体的实际操作技能。两位学者都赞成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一部分。本文赞同戴曼纯[2]的观点,因为语言知识不是语言能力的全部,仅仅了解语言知识无法进行有效的交际。因此,语言能力还应包括具体的语言操作技能,诸如听、说、读、写。因此,外语能力应当包括外语知识和具体的外语技能两个主要部分。

外语语音能力是外语能力的重要体现。外语语音能力包括外语语音知识和具体的外语语音技能。外语语音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以及听觉(感知)语音学等三方面的知识。外语语音技能是这三方面知识的具体表现,至少应该包括外语口语(发音)、外语听力以及外语阅读[3]三方面的技能,也就是说语音知识的掌握对外语听力、口语、阅读都有显著的影响。外语语音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外语整体能力的提高。目前,学界特别是外语语言学界,对于语音能力的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以至于部分学者将语音能力简单地理解为外语口语(或发音)或外语听力[4-6],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外语语音能力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本文首先简要评述国内外语语音能力研究的现状,并指出今后外语语音能力研究的主要趋势,最后指出提升我国学生外语语音能力的策略。

2 关于国内外语语音能力的研究

国内有关外语语音能力的研究大多在二语习得领域内进行,故此处主要评述二语习得领域内有关外语语音能力的研究现状。国内关于外语语音习得的研究大多为以英语为二语的习得研究。有关英语语音习得研究的综述类文献已经有很多[7-9],既有从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以往英语习得研究的梳理思辨,也有从理论层面对国内英语习得研究的反思探讨。

陈文凯[7]和高琳[8]主要对国内英语语音习得研究作了梳理思辨,发现三个特点:

第一,从内容上看,国内英语语音习得研究大致包括中国学习者语音错误研究,影响中国学习者语音习得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研究以及对提高中国学习者语音习得的教学研究。首先,对中国学习者语音错误的研究在文献中屡见不鲜,例如对音段(辅音、元音)的习得研究、超音段(重音、语调)的习得研究以及音段、超音段的综合习得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涉及音段或超音段习得的错误类型及其原因、音段或超音段习得的难易程度、出错频率等;其次,二语习得研究者指出了影响中国学习者语音习得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言因素主要涉及母语(普通话)或方言对二语(英语)的影响。非语言因素主要关注学习者个体差异,比如学习者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涉及诸如年龄、自我概念[10]、对目的语的认同因素、学习动机、音乐能力[11]等。外部因素主要涉及目的语的接触情况,比如学校和教师对语音的重视程度、课程设置等。最后,国内二语习得研究者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音问题,进行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在课程设置、语音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有益的教学建议。

第二,从研究对象来看,国内英语语音习得研究者,尤其是外语界研究者,绝大多数以成人学习者为研究对象[7-8],少数以儿童学习者为研究对象[3],且大部分研究是由心理学界研究者开展的[12-14]。这些研究主要关注英语专业大学生语音习得者或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习得者在音段或超音段等语音能力的习得原理和认知规律。

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英语习得研究基本经历了从内省式的探讨到实证研究两个阶段[8]。20世纪60年代主要受到对比分析方法的影响,研究者通过对比英汉(或方言)语音系统在音段或超音段上的差异进行内省式的分析和研究。1990年代开始,研究者逐渐更多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如采用语音实验手段(大多是声学实验)或结合中介语语音语料库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习得进行量化的分析和研究(近期研究可参见王茂林[15]等)。

上文提到外语语音能力应当包括外语语音知识和外语语音技能两方面。反观国内外语语音能力的研究,发现国内外语语音习得研究在外语语音知识和外语语音技能等方面都存在不足。首先,不少国内外语语音能力研究者在进行理论探讨时,误将理论语言学界所强调的抽象能力当作语音能力。理论语言学界所研究的抽象能力对于提高外语语音能力没有任何作用,比如王立非、孙小坤[16]和陈桦[9]在介绍国内外二语语音习得理论时,都将优选论作为重点理论进行了评介。而实际上,优选论本质上是理论语言学界描写语言的一种理论,这一点和生成语法或形式语法的本质是一致的。优选论并不关注二语习得者具有的具体语音能力(比如发音的准确程度、口语的流利程度等),更不关注语音习得者习得的规律以及语音错误习得背后的内外因素。其次,外语语音知识至少包括发音、声学、感知三个方面的内容。而结合上文述评,可以发现国内外语语音能力的研究绝大多数仅针对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习得产出(音段或超音段)的声学分析。部分研究者虽采用了比较科学的实验手段或结合语音语料库对外语习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但这些研究本质上是对中国学习者错误发音的声学表现所进行的描述。有关中国学习者在发音语音学、感知语音学上外语语音能力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少量针对感知语音学的研究也仅仅针对成人(如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音段(元音)的感知研究[17-18]。最后,结合上文述评及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语语音能力研究几乎将所有目光都集中于发音语音或口语语音的研究上,如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塞音发音的分析[15]以及基于语音语料库对英语专业大学生朗读任务中语音(实指发音)能力发展的研究[3]。需要指出的是,发音水平是外语语音能力的重要表现,但不是唯一表现。相关研究表明外语语音能力与听力水平存在内在联系[4],但二者关联研究目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鲜有实证和量化研究。外语语音能力与阅读也存在密切关联。针对阅读困难的研究在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国家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而此类研究绝大多数是围绕语音能力而展开的[12]。世界知名的美国言语与语言实验室Haskins Lab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一直致力于语音能力与阅读困难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中国英语学习者成千上万,但二语习得领域鲜有围绕语音能力进行英文阅读困难研究的成果。

3 关于外语语音能力研究的思考

针对上文所述国内外语语音研究的特点及其不足,笔者认为今后的外语(英语)语音能力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四个主要方面展开,以期促进外语语音能力研究的全面发展,为提升我国学生外语语音能力奠定研究基础。

第一,外语语音感知和外语发音语音学研究。外语语音能力研究不能仅仅针对中国学习者错误发音进行声学语音学上的描述。声学语音学本质上是针对外语语音实际产出的表象描述。毫无疑问,表象描述对外语语音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声学语音学上的描述归根结底未能解释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中国学习者外语错误发音在发音语言学上的表现如何?中国学习者对外语语音在感知语言学上的表现又怎么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研究者的注意和探讨。笔者认为从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感知语音学三个方面对中国外语学习者的语音能力进行全面调查将会揭示更多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将对外语教学和教育规划起指导作用。

第二,外语语音能力与外语听力、阅读关联研究。前文已经指出外语语音能力与听力、阅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今后国内二语习得研究者,尤其是外语界的研究者应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使得外语语音能力研究更好地为中国外语学习者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服务。

第三,婴幼儿及儿童外语语音能力研究。首先,有关年龄因素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所起作用的争论由来已久,但众多研究者也早已意识到在外语语音能力研究中,有关关键期假设的存在鲜有争议[19]。目前英语教育已经在我国全面开展,但大多实证或量化研究仍局限于成人(或大学生),这非常不妥。其次,实际上在语音习得领域的当今主流理论如母语磁体模型(Native Language Magnet Model)[20-22]、语音感知同化模型(Perceptual Assimilation Model)[23-24]以及语音学习模型(Speech Learning Model)[25]或多或少都是基于儿童语音能力的研究成果而提出来的[26]。限于篇幅,笔者不对这些理论一一介绍。笔者认为,今后应该着力开展对儿童以及婴幼儿的外语语音能力实证调查和研究,为英语教育和教学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第四,外语语音能力的脑科学研究。语言研究离不开脑科学的发展,外语语音能力的研究更是如此。众所周知,人类有专门负责支配语言的左大脑,尤其是左大脑的布洛克区(broca’s area)和威尔尼克区(Wernicke’s area)。布洛克区负责生成言语,而威尔尼克区负责言语理解,两区之间有相互链接的通道。布洛克区受到损伤的病人,能理解语言,但无法表达语言。而威尔尼克区受到损伤的病人能表达语言,但其表达的语言毫无意义。王士元[27]指出说声调语言(如汉语和东南亚语)的人,普遍比说非声调语言的人(如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具有绝对音高能力(一种音乐能力)。相关研究表明人类左右大脑分别处理言语的音段和超音段[28-29]。那么对以英语为外语学习对象的中国学习者,大脑对外语言语音段、超音段的反映如何?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是否比英美操母语者具有更高的超音段掌控能力?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界都尚未进行深入研究,今后需要结合脑科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4 提升我国学生外语语音能力的策略

综上所述,由于以往研究对于语音能力,尤其是外语语音能力的研究存在许多误区,以至于部分学者将语音能力简单理解为外语口语(或发音)或外语听力,这不仅限制了国内外语语音能力的研究内容和范围,而且导致以往有关外语语音的研究未能很好地服务于提升我国学生外语语音能力的大局。笔者认为,为提高我国学生外语语音能力要做好基础研究:需要着力开展外语语音感知和外语发音学研究,外语语音能力与外语听力、阅读的关联研究,婴幼儿及儿童外语语音能力研究以及外语语音能力的脑科学研究。除此之外,还应当重视我国外语语音教育的整体规划以及教学中语音输入和输出及其互动,这也由外语语音能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所决定。

第一,应当重视我国外语语音教育的整体规划,尽早培养我国学生外语语音能力,将教学重心放在幼儿园及中小学。外语学习是一个包括语音、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整体,因此提高外语语音能力必然牵涉到外语教育的规划。笔者认为提高中国学生的外语语音能力,应当遵守语音先行,将教学重点应放在中小学及幼儿园,这也是语音能力提高的关键所在。虽然学界对外语语音习得的最佳具体年龄尚存争议,但大量研究发现儿童是习得正确语音的关键期[30]。国外近年来的脑科学研究也提供了科学依据。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言语(speech)的产生与人脑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是神经元,相互链接的神经元传递和接受言语产生所需要的信息。大脑中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建立是随意的,只有经常使用的神经元链接才不会断裂,被保留下来。3岁儿童大脑中具有3千万亿个神经元链接(neuron connections),这相当于成人大脑中数量的2倍。换言之,随着年龄的成长,人类大脑中大量神经元链接将断裂并失去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就外语语音习得来说,应该尽早着手,使得外语学习者大脑神经元链接得到充分刺激。就我国学生外语语音教育的可操作性而言,外语语音学习应从将重点放在幼儿园及中小学。

第二,外语语音教学中应重视外语语音输入和输出及其双方的互动。二语习得研究强调语言输入和输出及其互动的重要性,外语语音教学更是如此。笔者认为在语言输入方面应重视语音学习者目的语接触情况。应注重选拔和提高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的语音能力;合理设置外语课程,在外语教学中注意选择多种教学材料,如外语听力、外语电影等视频材料;在课堂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如教授学生唱英文歌曲等,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语音输入的数量及质量。语言学习不是一个从输入、互动到输出的线性过程,而是交际双方的交流过程[19]。因此,在外语语音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多说,让其参与到互动中去提高对语言输入和输出反馈的注意,改善自己的语音感知和表达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过度纠正学生的发音,以免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5 结 语

本文从外语语音能力的内涵着手,讨论了国内外语音能力研究的现状,指出今后外语语音能力研究的主要趋势以及提高我国学生外语语音能力的策略。本文认为外语语音能力包括外语语音知识和具体的外语语音技能。外语语音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以及听觉(感知)语音学三方面的知识。外语语音技能是这三方面知识的具体表现,至少应该包括外语口语(发音)、外语听力以及外语阅读等三方面的技能。通过评述国内二语习得领域外语语音能力研究的现状,发现国内外语语音能力研究在外语语音知识和外语语音技能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少国内外语语音能力研究者在进行理论探讨时,误将理论语言学界所强调的抽象能力当作语音能力;第二,国内大量外语语音能力的研究仅针对外语学习者的语音习得产出(音段或超音段)的声学分析;第三,国内外语语音能力研究几乎将所有目光集中于发音语音或口语语音的研究上。对此,本文认为今后外语语音能力研究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开展外语语音感知和外语发音学研究,外语语音能力与外语听力、阅读的关联研究,婴幼儿及儿童外语语音能力研究以及外语语音能力的脑科学研究。最后指出,为提高我国学生外语语音能力,要加强上述四个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当重视我国外语语音教育的整体规划,强化教学中语音输入和输出及其互动。

[1]常海潮.中国学生能力:涵义与描述[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1-5

[2]戴曼纯.外语能力的界定及其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12-413

[3]尹莉.跨语言语音意识与词汇阅读模式:一项关于中国英语初学儿童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07(3):47-51

[4]陈桦,毕冉.英语专业学生朗读任务中语音能力的发展模式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43-50

[5]郭瑞芝.语言学:语音与听力玄机透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56-58

[6]王艳秋.大学新生英语语音能力及对中学阶段语音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0(7):56-60

[7]陈文凯.国内英语习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15-119

[8]高琳.中国学习者英语语音习得研究述评[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1-35

[9]陈桦.二语语音习得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方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6):12-15

[10]王初明.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56-64

[11]裴正薇,丁言仁.音乐能力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能力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3(1):116-124

[12]王燕,林崇德,俞国良.英语学习不良儿童语音能力与阅读理解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2(3):279-283

[13]李燕芳,董奇.汉语母语儿童和成人视听双通道英语语音知觉的训练[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72-78

[14]李燕芳,董奇.不同语音知觉训练方式对汉语儿童和成人英语语音产出的作用[J].应用心理学,2011(17):325-330

[15]王茂林.中国学习者英语词中塞音发音分析[J].现代外语,2009(2):186-195

[16]王立非,孙小坤.国外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进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25-29

[17]王红岩,Vincent J J.第一语言不同干扰下的英语元音感知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7):31-35

[18]周卫京,邵鹏飞,陈红.英语专业大学生对RP英语元音感知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6):45-50

[19]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76-241

[20]Kuhl P K.Human adults and human infants show a “perceptual magnet effect” for the prototypes of speech categories,monkeys do not[J].Perception and Psychophysics,1991,50(2):93-107

[21]Kuhl P K.Language,mind, and brain: Experience alters perception[M]//Gaazzaniga M S.The New Cognitive Neurosciences (2nd ed).Cambridge,MA:MIT Press,2000:99-115

[22]Kuhl P K,Conboy B T,Coffey-Corina S,et al.Phonetic learning as a pathway to language:New data and native language magnet theory expanded (NLM-e)[J].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2008,363:979-1000

[23]Best C T.A direct realist view of cross-language speech perception[M]//Winifred S. Speech Perception and Linguistic Experience:Issues in Cross-language research.Timonium,MD:York Press,1995:171-204

[24]Best C T,Tyler M D.Nonnative and second-language speechperception [M]//Bohn OS,Munro M J. Language Experience in Second Language Speech Learning: In honor of James Emil Flege.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7:13-34

[25]Flege J E.Second-language speech learning:Theory,ndings and problems[M]//Winifred S. Speech Perception and Linguistic Experience: Issues inCross-language research. Timonium, MD: York Press,1995:233-277

[26]Eimas P D.Developmental aspects of speech perception[M]//Held R H,Leibowitz W,Teuber H L.Handbook of Sensory Physiology. Berlin:Springer-Verlag,1978:8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6.016

2015-01-29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CSC.NO.201406900020);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九届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跨方言英语语音感知:以上海方言区为例”(201409024)。

吴明会(1988-),安徽六安人,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实验语音学与音系学。

H01

A

1673-2006(2015)06-0058-05

猜你喜欢
二语发音外语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大山教你学外语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大山教你学外语
Playing with h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