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男护生心理弹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015-04-11 06:17李树雯张静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弹性维度

苏 盼 李树雯 张静平

中国.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E-mail:137891027@qq.com △通讯作者 E-mail:jpzhang1965@163.com

心理弹性(Resilience)指的是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者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个体心理弹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研究表明,本科男护生存在职业心不稳定、专业思想不牢固、对自身角色的排斥、不愿与人主动交流、睡眠质量较差等不良问题,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自卑等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且其心理健康水平要差于学历低的男护生[1-6]。因此,本科男护生能否拥有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是他们能否合理处理所面对的压力与问题,能否拥有健康心理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内外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较多,针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研究也较多,但具体到特定专业特定学历特定性别的大学生即本科男护生的心理弹性研究却是寥寥无几。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较大样本量本科男护生心理弹性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男护生心理弹性水平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提升男护生心理健康,使男护生能更好的适应学校角色和临床护士角色,更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为医疗事业服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徐州医学院、皖南医学院等大学在校本科男护生(由于考虑考单所学校男护生人数非常少这一原因,从而选取多个学校男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收集问卷当中按照男女比例为1:2 的比例进行问卷的收集,经由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深入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700 份,回收有效问卷662 份(95%)。男生208名,女生454名。其中,男生年龄为17~26 岁,平均(21.51±1.76)岁;农村学生149名,城市学生59名;独生子女90名,非独生子女118名;大一32名,大二47名,大三67名,大四52名,大五10名;学生干部81名,非学生干部127名;兼职53人,没有兼职155人;打算长期从事护理工作65人,不打算者143人;护理为第一志愿者44名,非第一志愿者164名。

1.2 方法

1.2.1 自编护生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年龄、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兼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学习成绩、父母文化水平、对体育活动的态度、与同学的关系、喜欢护理专业的程度、护理专业是否是第一志愿、是否打算长期干护理、是否实习等。

1.2.2 Connor- Davidson 心理弹性 量表(CD-RISC)[6]中文版原量表(英文版)共25 个条目,Cronbach's α 系数0.89,重测信度为0.87。中文版仍包含原量表的25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4 级计分,分别表示“从不这样”、“很少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几乎总是这样”,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则表示心理弹性越好,探索性因子分析产生了3 个维度,即坚韧(指个体沉着、镇定的应对发生的各种事情)、力量(指对自己奋斗目标及个人生活的控制)、乐观(指从消极中恢复过来,并积极适应外界多变环境),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1.2.3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前调查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宣读指导语让护生明白后开始填写问卷,护生填写完毕后现场收回问卷,时间约为20 分钟。

1.3 统计处理

用EPI INFO 6.0 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检错,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男护生的心理弹性状况

本研究中男护生心理弹性均分为(65.56±15.23)分,其中控制、力量和乐观3 个因子得分分别为(34.73±8.78)分、(20.14±4.85)分、(10.68±2.92)分;女护生心理弹性均分为(65.93±11.72),控制、力量和乐观3 个因子得分分别为(35.33±6.39)、(20.10±4.23)(10.56±2.60)。男护生与女护生心理弹性均分及3 个因子得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

男护生心理弹性均分低于美国、澳大利亚大学生,低于万育辰研究中军校大学生,低于蒲少华研究中医科类(临床、预防等专业)[7-10],但高于Peng 研究当中医学类大学生,高于赵晶研究中大学毕业生[11-12],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

2.2 男护生心理弹性单因素分析

以208名男护生心理弹性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对体育活动的态度、父亲受教育程度、与同学的关系、是否打算长期干护理的男护生心理弹性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男护生心理弹性多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男护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以与心理弹性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男护生的心理弹性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有3 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总变异的40.1%,见表2。

表1 不同因素男护生心理弹性平均得分比较(±s)

表1 不同因素男护生心理弹性平均得分比较(±s)

项 目 平均得分F/t P担任学 是69.54±14.52 3.081 0.002生干部 否 62.99±15.18学习成绩 很好 59.50±25.15 5.341 0.001较好 72.23±14.35一般 66.23±13.93较差 58.46±15.44体育活 喜欢 68.30±15.79 8.935 0.000动态度 一般 64.47±13.21不喜欢 48.30±16.45父亲受教 小学或小学以下61.41±14.05 2.817 0.040育程度 初中 65.34±15.05高中 70.05±16.92大学或大学以上69.75±13.23与同学 很好 74.02±11.27 34.582 0.000关系 较好 68.38±11.47一般 66.61±13.51较差 47.41±13.54很差 43.13±9.52长期从事 是 61.78±18.01 -2.438 0.016护理工作 否67.28±13.50

2.4 心理弹性以及3 个维度比较分析

将上述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心理弹性均分以及3 个维度得分做两两比较分析。

2.4.1 与同学关系 与同学关系很好的男护生其心理弹性得分要显著性高于与同学关系一般、较差以及很差的男护生(P <0.05);与同学关系较好的男护生其心理弹性得分要高于与同学关系较差及很差的男护生(P <0.05);与同学关系一般的男护生其心理弹性得分要显著性高于与同学关系较差及很差的男护生(P <0.05)。而在坚韧、力量、乐观3 个维度方面,与同学关系很好、较好、一般的男护生3个维度的得分都要显著性高于与同学关系较差以及很差的男护生(P <0.05)。

2.4.2 学习成绩 学生成绩很好的男护生其心理弹性均分及3 个维度得分要高于学生成绩较好以及较差的男护生(P <0.05)、学习成绩较好的男护生其心理弹性均分及3 个维度得分要高于学习成绩较差的男护生(P <0.05)。

2.4.3 父亲受教育程度 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或以上、高中的男护生心理弹性得分要高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或以下的男护生(P <0.05)。在坚韧这一维度方面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或以上文化的男护生得分要高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或以下的男护生(P <0.05);在力量这一维度方面父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男护生得分要高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或以下的男护生(P <0.05);在乐观这一维度方面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男护生得分要高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或以下的男护生(P <0.05)。

表2 影响男护生心理弹性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s)

表2 影响男护生心理弹性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s)

注:方程对自变量的纳入标准是0.05,剔除标准是0.10。

自变量 Beta B t P R2 F P与同学关系 -0.580 -7.463 -10.572 0.000 0.401 45.281 0.000学习成绩 -0.156 -3.455 -2.851 0.005父亲受教育程度 0.132 2.358 2.401 0.017

3 讨 论

3.1 心理弹性状况

研究表明,心理弹性越高的大学生,其压力、逆境的适应能力越强,越能获得积极健康的心理[13-16]。虽然本研究中男护生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但这一中等水平无法代表所有男护生心理弹性都能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更是无法代表所有男护生心理健康也能维持在一个中等的水平,再考虑到如今男护生不容乐观的心理健康现状及种种不良因素对男护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如学习负担过重;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不协调;传统观念认为护理工作就是打针、发药等简单工作且应当由女性承担;部分家长反对自己的儿子从事护理工作等都在影响着男护生心理健康),因此,我们仍很有必要帮助男护生形成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各个高校应该给予男护生支持和帮助,可以通过邀请专家给予心理讲座、一对一心理辅导等方式,提高男护生心理弹性水平,使其以积极健康的状态面对生活、面对社会。

3.2 心理弹性影响因素

本研究表明,男护生与同学的关系、学习成绩、父亲文化水平是其心理弹性的3 个影响因素。与同学关系相对较好的男护生心理弹性及3 个维度得分要高于与同学关系相对较差的男护生,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存在一定的正相关[9],男护生在应对压力时,良好的同学关系可以为其提供一系列社会支持资源,如实质性支持、情绪性支持、信息支持等。因此,与同学关系较好的男护生,能够更好的面对和处理生活和学习当中面临的压力和困境,从而有利于其形成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拥有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男护生心理弹性,而不良的同学关系对其心理弹性有消极的影响[17-18]。对于男护生这一特殊群体,这一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群体,来自同学的小小支持,对于其形成健康心理、形成高水平心理弹性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成绩好坏是男护生心理弹性的另一个影响因素,但也有可能是心理弹性水平高低的表现之一。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男护生心理弹性即3 个维度得分要高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男护生,原因可能在于学习成绩较好的男护生对于护理专业的喜爱程度相对高于学习成绩较差的男护生,其受到社会传统观念、专业特点等的不利影响较学习成绩较差的男护生少,但这一点无法充分的解释为什么学习成绩较好的男护生其心理弹性水平较高。也有可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男护生自信心水平较高,心态较为积极乐观,得到学校关注、奖励、支持的机会较多,其应对生活及学习上压力与困境的心理或者实质资源较多,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的处理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形成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另外,也有可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男护生本来就拥有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在生活和学习上倾向于不惧艰辛、刻苦努力,即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造就男护生较好的学习成绩。因此,学习成绩的好坏,可以说成是影响男护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也可以说成是心理弹性水平高低的一个表现。

父亲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男护生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男护生心理弹性及3 个维度得分较高。原因可能在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亲,相比较之下可能会更注重与男护生的情感交流、关注男护生的思想动态、理解和赞同男性从事护理工作,强而有力的支持,使得男护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护理专业,能够更好的减轻传统观念即“认为护理工作应该由女性来承担”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利于其形成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蒲少华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心中的高品质父亲,为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有利因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19]。父亲对于子女期望的高低、满意与否以及物质和精神支持的大小,时刻影响着子女生活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要帮助男护生形成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其父亲对于其心理弹性的影响。

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男护生的学习、交友、就业、专业认识,人生价值感等,良好的心理是其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Stephens 研究表明,具有良好心理弹性的个体能自信面对生活当中的挑战,利用保护因素、处理危险因素,从而促进心理健康[20],本研究中男护生与同学关系、学习成绩、父亲受教育程度是其心理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心理弹性水平高低可以作为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因素,学校或者社会可以根据以上3 个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男护生心理弹性水平。如可以通过团体或者个人心理辅导调动男护生交友的积极性、调整教学方法增强男护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其学习成绩、倡导男护生与其父亲多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等,达到增强男护生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为护理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男护,为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

[1]颜琬华,赵晓敏,唐永云.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1353-1355

[2]杭荣华,刘新民,肖国华.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273-275

[3]陈瑜.医科大学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3):348-350

[4]何春渝,景璐石,万文松.不同层次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92-94

[5]张炜伟,张景焕,许燕.男护生学校适应状况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3):374-376

[6]Connor K M,Davidson J R.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 Anxiety,2003,18(2):76-82

[7]Menk O L,Howerter A,Bell I R,et al.Exploring measures of whole person wellness:Integrative well-being and psychological flourishing[J].Explore(NY),2010,6(6):364-370

[8]Bitsika V,Sharpley C F,Peters K.How is resilience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Analysis of factor score interactions within a homogeneous sample[J].Germ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0,13:9-16

[9]万育辰,杨海,苗丹民.军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11):952-954

[10]蒲少华,李晓华,卢宁.当代大学生心理弹性调查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6(4):78-80

[11]Peng Li.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The effect of resilience,personality and social support[J].Psychiatry Res,2012,196(1):138-141

[12]赵晶,罗峥,王雪.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9):1078-1080

[13]Cohn M A,Fredrickson B L,Brown S L,et al.,Happiness unpacked:Positive emotions increase life satisfaction by building resili ence[J].Emotion,2009,9(3):361-368

[14]Tugade M M,B L Fredrickson,L F Barrett.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positive emotional granularity:Examining the benefits of positive emotions on coping and health[J].J Pers,2004,72(6):1161-1190

[15]Jackson D C,Malmstadt J R,Larson C L,et al.Suppression and enhancement of emotional responses to unpleasant pictures[J].Psychophysiology,2000,37(4):515-522

[16]Ochsner K N,Ray R D,Cooper J C,et al.For better or for worse:Neural systems supporting the cognitive down-and up-regulation of negative emotion[J].Neuroimage,2004,23(2):483-499

[17]宗先波.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辅导[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5):42-44

[18]欧阳文珍.人际关系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3):186-187

[19]蒲少华,李晓华,卢彦杰,等.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103-112

[20]Stephens,Teresa Magard." Increasing Resilience in Adolescent Nursing Student." PhD diss.,University of Tennessee,2012.http://trace.Tennessee.edu/utk_graddiss/1351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弹性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名落孙山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