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警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

2015-04-11 06:18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交通警察新疆地区内向

张 淼

中国.新疆警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3 E-mail:pjjzm-2816210@163.com

近几年来,有关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密切的关注。国内关于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普遍显示,警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1]。而交通警察又是一个特殊的警种,他们长期工作在“高污染、高风险、高强度”的恶劣环境中,直接受到噪音、粉尘、汽车尾气的侵害,身心健康问题比其他警种更为严重[2],有关交通警察已有研究内容见于职业倦怠[3]、生命质量[4]、心理卫生状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5],研究地域为北京、河北、桂林等地,而有关新疆地区交通警察心理健康问题未见报道,本文旨在进行有益的补充。

人格作为心理品质中最重要的特征,表现为个体对自身、对他人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6]。不同职业领域或岗位均具有其独特的工作特点,因而会对工作者的人格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当个体具有与自身岗位相匹配的人格特点时,能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从而保持良好的个人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水平[7]。反之,则会出现由于个体不适应伴随而来的低效率和心理问题。研究发现,精神质越明显的警察,表现出的情绪稳定性越差,则越倾向于出现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性格越内向、掩饰得分越少的警察,心理健康问题越突出[8]。而应对是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作出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对身心健康起重要作用[9],而成熟型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维护心理健康[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地区800名交通警察为调查样本,实际应答 781人(97.6%)。781名交通警察中男性646人(82.7%),女性135人(17.3%);年龄范围26~59岁,平均年龄为(41.22±9.23)岁;其中30 岁以下88人(11.2%),31~40 岁293人(37.5%),41~50岁259人(33.2%),51 岁以上141人(18.1%);汉族为660人(84.5%),少数民族121人(15.5%);文化程度大专以下及大专555人(71.1%),本科226人(28.9%);未婚275人(35.2%),已婚506人(64.8%)。

1.2 方法

由2~3名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组织测试,每次测试人数控制在50人,在同一情境下,统一指导语,统一时间,由被试自行答题,填写完成后统一收回问卷。

1.2.1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EPQ)[11]该问卷由英国伦敦大学H J Eysenck 教授编制,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教授修订。共88 个条目,包括内外倾向性(E)、神经质(N)、精神质(P)和掩饰性(L)4 个维度,采用2 级评分制,“1”代表是,“2”代表否。

1.2.2 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12]该问卷由肖计划编制,共有62 个项目,采用2 级评分制,“1”代表是,“2”代表否,分为6 个因子,即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其中把解决问题、求助归入成熟型,自责、幻想、退避归入不成熟型,合理化归入混合型应对方式,分别计算其因子分,高分表示该应对方式经常被采用,低分则表示很少采用。

1.2.3 90 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13]该问卷由Derogatis 编制,共90 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 个因子,每项采用1~5 级评分“1”表示自觉无该项问题,“5”表示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9.0 进行t 检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

2 结 果

2.1 新疆地区交通警察人格特质与全国常模比较

新疆地区男性交通警察与全国常模相比,男性交通警察在精神质、神经质两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内外向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掩饰性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不存在差异(P>0.05)。新疆地区女性交通警察在精神质因子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内外向因子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质、掩饰性两个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不存在差异(P >0.05),见表1。

表1 新疆地区交通警察EPQ 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

表1 新疆地区交通警察EPQ 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

注:* P <0.05,**P <0.01,***P <0.001,下同

项精神质 内外向 神经质 掩饰性新疆地区男性交警(n=646)目4.82±2.80 12.70±4.40 10.48±5.75 12.11±3.93全国男性常模(n=1278) 7.42±3.29 8.95±4.14 11.23±4.37 12.23±3.58 t1 -23.525 21.677 -3.278 -0.736 P1 0.000*** 0.000*** 0.001** 0.462新疆地区女性交警(n=135) 3.85±2.62 11.14±4.59 11.19±6.25 13.40±3.90全国女性常模(n=1239) 6.55±3.64 8.99±4.23 11.36±4.74 13.87±3.25 t2 -11.917 5.435 -0.311 -1.399 P2 0.000*** 0.000***0.756 0.164

表2 新疆地区交通警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分,±s)

表2 新疆地区交通警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分,±s)

因 子 新疆交通警察(n=781) 全国常模(n=1388)t P躯体化 1.63±0.75 1.37±0.48 9.685 0.000***强 迫 1.84±0.70 1.62±0.58 9.095 0.000***人际关系 1.68±0.67 1.65±0.51 1.516 0.130抑 郁 1.62±0.69 1.50±0.59 4.984 0.000***焦 虑 1.58±0.66 1.39±0.43 8.059 0.000***敌 对 1.60±0.71 1.48±0.56 5.600 0.000***恐 怖 1.32±0.54 1.23±0.41 4.786 0.000***偏 执 1.57±0.64 1.43±0.57 6.395 0.000***精神病性 1.49±0.56 1.29±0.42 10.325 0.000***其 他 1.64±0.67 1.43±0.41 8.925 0.000***

2.2 新疆地区交通警察应对方式特点

新疆地区交通警察应对方式各因子的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1.39±0.36)、求助(1.34±0.42)、合理化(1.32±0.44)、退 避(1.31±0.37)、幻想(1.25±0.50)、自责(1.01±0.72)。以上数据提示新疆地区交通警察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应对方式。

2.3 新疆地区交通警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

新疆地区交通警察除了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与全国常模没有差异外,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9 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4 新疆地区交通警察不同人格类型在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上的差异

以不同方式组合成人格类型,能集中反映人格的整体特征,因此本研究以EPQ 中的E、N 和L 3 个维度为聚类指标进行快速聚类,综合考虑类间均方与类内误差均方之比及各类别分数特点等因素,得到四类比较合理,类型间差异均达到0.001 显著水平的人格类型。第一类即E 分高、N 分低,外向稳定类型;第二类即即E 分低、N 分高,内向不稳定类型;第三类E 分高、N 分也高,外向不稳定类型;第四类即E 分低、N 分低,内向稳定类型。新疆地区交通警察在四种类型中所占的人数和比例依次为:237人(30.4%)、212人(27.1%)、150人(19.2%)、182人(23.3%)。以上数据提示,新疆地区交通警察的人格特质以外向稳定和内向稳定为多数。

以聚类分析所得4 个类别为自变量,SCL-90中的10 个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比较,4种人格类型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上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人格类型的交通警察在SCL-90 中的10 个因子上不存在差异(P >0.05),4种人格类型的警察在自责和退避两个因子上存在差异(P <0.05),见表3。

表3 新疆地区交通警察不同人格类型在应对方式的差异(±s)

表3 新疆地区交通警察不同人格类型在应对方式的差异(±s)

注:表中数字右上角的1、2、3、4 分别代表与其存在显著差异的人格类型,其中:1 外向稳定型;2 内向不稳定型;3 外向不稳定型;4 内向稳定型。

应对方式因子 外向稳定(n=237) 内向不稳定(n=212) 外向不稳定(n=150) 内向稳定(n=182)F P自责 0.92±0.712 1.10±0.701 0.95±0.76 1.05±0.71 2.955 0.032退避 1.23±0.452 1.37±0.451 1.34±0.46 1.31±0.51 3.638 0.013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地区男性交通警察在精神质和神经质两个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说明新疆地区男性交通警察情绪稳定,性格温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强,与新疆地区不同民族警察的人格特质一致[16];在内外向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说明新疆地区交通警察心态积极、乐观、热情、参与程度较高,这一特质也较适合交通警察岗位的需要;新疆地区女性交通警察在精神质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内外向因子高于全国常模,说明新疆地区女性交通警察也具有良好的人格特质,情绪较稳定、性情温和、善于自我控制。

新疆地区交通警察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全国常模没有差异没有差异外、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睡眠、饮食)9 个因子上得分均全国常模有差异,这与黄晨对交通警察的研究结果一致[17]。交通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警种,恶劣的工作环境、高压力、高风险、高强度、高应激的工作状态,需要他们随时应付、处理突发性事件,这些事件增加了警察的心理应激水平[18],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必定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同时交警的工作性质又决定了他们必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这是新疆地区交通警察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他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的主要原因。

在应对方式上,新疆地区交通警察较常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成熟应对方式,该结果与朱金富[10]、张淼[16]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在人格聚类分析中,4种不同人格类型的交通警察在SCL-90 的10 个因子得分上不存在差异,说明新疆地区交通警察无论是何种人格类型,都要承受同样的工作压力,履行同样的工作职责,所以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同样严重,同样不容乐观;4种不同人格类型的交通警察在应对方式的自责和退避两个因子存在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外向稳定和内向不稳定的人格类型间存在差异,其中内向不稳定人格类型的交通警察较多使用自责、退避的应对方式,说明他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较少使用“解决问题”这类积极的应付方式,表现出一种神经症性的人格特点,其情绪和行为均缺乏稳定性。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新疆地区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在人格特质上表现出情绪稳定、心态积极、乐观、热情、善于沟通的优良品质;交通警察经常使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出了积极的应对方式。

[1]宋小明.警察的职业心理压力及其自我调控[J].政法学刊,1996,13(4):23-30

[2]刘苹,何朝阳,王琼,等.某市警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昆明医学院学报,1999,20(3):3-6

[3]肖静,孙宏伟,吴洪梅.交通警察工作倦怠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07-1109

[4]吴洪梅,孙宏伟,肖静,等.交通警察生命质量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914-916

[5]廖阳,麦诗琪,邓在明.某市交通警察心理卫生状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1,12(11):1441-1443

[6]罗正学.陆军学院学员军事职业资格人格特征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1

[7]梁宝勇,郭倩玉.关于应对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应付方式与人格[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1):7-10

[8]邵晓顺,郑全全.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9(2):31-34

[9]钱明.健康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0-90

[10]朱金富,冯辉.监狱女警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373-374

[11]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医学院出版社,1986:31-31

[1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115

[13]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神经医学,1984,2(2):68-70

[14]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在我国的修订[J].心理科学通讯,1984,8(4):11-18

[15]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 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2

[16]张淼.新疆不同民族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9):1126-1129

[17]黄晨.桂林市交通警察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18]马晓明,岳松,刘乾,等.警察职业紧张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6):690-692

猜你喜欢
交通警察新疆地区内向
交通警务建设——民国时期(上)
交通安全伴我行
对内向人的8个误解
内向的人,也能拥有高配的人生
做最好的内向者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写好“服”这个字——新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星级服务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新疆地区高中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