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应立足课堂延伸课外

2015-04-11 04:00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朱丽香
师道(教研)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外课外阅读读书

文/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 朱丽香

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应立足课堂延伸课外

文/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 朱丽香

语文教学要着力提高“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即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能力,这里的修养指语言的“使用”和“感受”能力。

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让课堂成为阅读的媒介

“语文素养”要求学生以“语言的积累”作为知识基础,注重“适应实际需要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品德浸润、审美培育、情趣感染、个性培养、人格养成、心灵熏陶,以求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的生命成长。基于这一教学理念,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围绕目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能力,树立学生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取向,通过加强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从而形成自觉阅读、善于阅读、乐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窃读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林海音。这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基于《窃读记》所处的第一组课文是以“我爱阅读”为主题,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为训练重点,在课堂上我主要采取“三步法”实施教学。

第一步是让学生交流“‘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和恐惧”展开讨论,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与小组同学交流心得,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写写批注。如:“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引导学生感受这句话中“咽了一口唾沫”这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从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第三步是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感悟作者对读书的渴望,对知识的热爱。林海音把这种窃读比作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和智慧。充分的朗读能发挥对理解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后出示原文: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我指名请一位同学朗读这段话,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二、始于课堂,延伸课外,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课外阅读的基础在课堂。课本的文章都是经多方筛选论证的范文,它不仅教习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它是一剂“药引”,引领学生在课本以外的文学名著中畅游。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课内外结合,在讲述某个名家的作品时介绍他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课外主动寻找阅读,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畅游的跳台,语文课的作用其实也就基本完成了。也正因如此,尤其是小学的阅读教学必须远离“应试教育”,否则,支离破碎的阅读教学只能加速学生远离阅读。

课外阅读需要教师的引领。小学生的三观还处于稚嫩期,让他们徜徉浩瀚书海而不至于迷途,老师的选择、推荐作用尤为重要。一是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多推荐读一些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优秀作品,首选历经大浪淘沙而留世的传世经典、中外名著;其次选择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积累的政治、历史、文化、地理、科普等各类读物,力求贯通古今,多方涉猎。二是应选择符合学生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与文本对话。所选读物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实践,并渐次养成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的生活方式,这样,课外阅读就会给学生呈现一个广阔的世界,语文学习需要积累的命题也就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学生的知识与思想之树苗也就茁壮成长了。三是应帮助学生形成选择读物的能力。对于部分内容、意识不良的书籍或刊物,应帮助学生建立判断标准,杜绝它们占据学生阅读阵地的机会。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课外课外阅读读书
小满课外班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