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三部曲

2015-04-11 04:00广州市天河区华成小学郭海英
师道(教研) 2015年8期
关键词:陈赓字旁多角度

文/广州市天河区华成小学 郭海英

小学语文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三部曲

文/广州市天河区华成小学 郭海英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语文课是激活学生思维的良好载体,是实现教育最终目的的重要途径。

一、转变教学交往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必须真正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允许学生有比较自由的坐姿,不强求学生个个正襟危坐,让他们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尽量说“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问题我们共同来研究”、“请你帮我……”等话语;甚至允许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有秩序地插话,发表见解,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的心理空间;当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可随时发问,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提问时,允许他请另外的同学帮他回答。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这时教师应该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有敢于提问的勇气,然后再给予点拔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坐下。师生平等的关系是保证智力与非智力都处于最活跃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大胆探索。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质疑问难

教师点拔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还能帮助学生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使学生享受到思考的乐趣与创造的快乐,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老师要求学生用“十分”这个词进行说话练习,很多同学都说“我十分喜欢……”;这时教师适时点拨“除了十分喜欢,还可以十分怎样?”学生一听提示,马上说出了“十分热爱……”、“十分高兴……”等句式,思维完全活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体验快乐、增强自信,不断激发学生发现的冲动。在教《识字四》时,学完课文要求掌握的11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后,教师问大家:“你还认识哪些带有虫字旁的字?”同学们平时已认识很多字,一听这个问题,踊跃发言,整理出“虾、蝉、虹、蚊、蛇、蜈蚣……”。老师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他们很快就发现:和虫有关的字一般都带有“虫”字旁。教师的引导不仅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新发现”中激发学生继续发现的动力。

三、重视求异与发散思维,鼓励创新想象

1.培养求异思维。

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出“时间空白”,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在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思维互动。教师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这些意见对每一名学生都是一种信息刺激,新旧信息与其他各种信息融合,便会产生一些新异的观点;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联想作用激活另一个有价值的新观念的萌发,这种新观点便是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维,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

2.引导发散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要只满足一个答案,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分析判断,探求多向目标,寻求多种结果,使学生的学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以点燃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教师以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为切入点,设问:“小红军是怎样拒绝陈赓的帮助的?”学生从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中知道了小红军四次拒绝了陈赓的帮助;然后,再引导学生联上带下、立体思考:“小红军真的不需要陈赓的帮助吗?请你结合上下文关于小红军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学生马上联系到第一段中小红军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艰难处境和第三段小红军昏倒在草地的绝境,发现小红军言与行的前后矛盾,体会到小红军虽身处绝境但仍拒绝陈赓的帮助,他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拖累别人的高尚品质。学到这里小红军的高大形象已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又引导学生横向联系、深入学习结合《丰碑》等课内外学过的有关红军长征中的故事、文章纵串横联,深入谈论对红军精神的认识。学生通过立体思考、发散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分析判断,从纵横的比较中深刻领会到红军生死与共、爱党爱国的共性,以及不同故事中红军无私忘我、大无畏等个性。发散思维,引领学生懂得了事物方方面面存在着内在联系,并从事物的联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经过分析判断形成知识体系,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陈赓字旁多角度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一道三角函数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旁议
传奇名将陈赓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青年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