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2015-04-11 04:00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教学指导中心李佩玲
师道(教研) 2015年8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习作

文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教学指导中心 李佩玲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文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教学指导中心 李佩玲

“单元整合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要求教师树立语文教学的系统观,以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对选文内容、练习内容、习作内容、活动内容及课外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重构、融合,构筑立体交叉的语文学习网络,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从宏观的角度关注语文学习的普遍联系和内在规律,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优化教学方法。

1.“精略读”整合,“扶放”结合,得“法”用“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则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而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教师要善于寻找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的契合点,教学中“扶”“放”结合,让学生把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运用于略读课文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触摸春天》和《生命 生命》是精读课文,《永生的眼睛》和《花的勇气》是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在写作内容和思想表达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精读《触摸春天》,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接着让学生运用《触摸春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永生的眼睛》,比较两者在思想表达和写作方法上的异同,从而加深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同情,并对课文抓住人物心理、言行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精神的表达方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精读和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整合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深对语文知识的消化、迁移、运用。

2.同类课文整合,聚焦同质,求同存异

人教版教材每组课文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有的是主题的相似,有的是体裁的相似,有的是内容的相似,有的是阅读策略相似。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整体观照,比照参读,辨析评价,从中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律,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外国语学校王自文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把《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放在一起进行整合教学,采用了“合——分——合”的教学思路。一合:让学生对两首诗进行整体通读,把握两首诗的大意,思考两首古诗的相同之处,意在铺垫史实背景,把握情绪基调,营造阅读期待。二分:对两首古诗进行分步解读。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解读,紧扣一个“泪”字,读出北宋遗民的凄凉、悲苦与绝望。对第二首诗的解读紧扣一个“愤”字,引导学生读出诗人对中原破碎萧条的悲愤,面对权贵醉生梦死的激愤,面对故土无人收拾的义愤。三合:对两首古诗进行整体参读,让学生发现,表面看两首诗的情感基调不同,但是内在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王老师的整合教学“形散而神不散”,教学容量饱满,内容充实,挖掘深透,学生入情入境,收获丰厚。

整体观照,对比阅读,是对传统语文教学局限性的突破,是思维深化的重要手段,达到由表及里把握语文特质,由浅入深建构语文知识和方法体系的目的。

3.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整合,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语文学科的本质在于其语用性,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应致力于培养语用能力。语用能力包括“说”和“写”两方面。阅读是“说”和“写”的基础,“说”和“写”的素材、言语技巧和方法的积累往往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的整合,将言语训练长期植根于阅读的沃土中,引导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汲取语言表达的养分,并有效地应用于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中。人教版教材在每组课文的学习内容中都编排有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训练内容往往又和本组课文有着一定的联系,我们应重视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的彼此融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随时注意阅读教学要为接下来的口语交际、习作训练服务,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篇课文在内容和写作手法上的异同,关注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句式运用、语言技巧、思想表达等,抓住典型的句段对学生进行迁移训练,让每一次的小练笔为最终的大作“架桥铺路”。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习作
情景交际
交际羊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习作展示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