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贴近生活

2015-04-11 04:00和平县礼士镇澄心小学谢志卫
师道(教研) 2015年8期
关键词:方砖数学知识生活

文和平县礼士镇澄心小学 谢志卫

让数学贴近生活

文和平县礼士镇澄心小学 谢志卫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相互依存,我们要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不断沟通生活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时要经常审时度势,巧妙地设计生活问题情境,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切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我们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由教师担当营业员,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学生甲:每千克12.32元果冻,买2千克。营业员:请您付24.6元。学生乙:每千克10.52元的水果糖,买3千克。营业员:请您付31.6元。突然,有学生质疑,“老师,不对,不对,应付31.56元”。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再引出学习内容。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拉近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二、开展活动,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可以这样设计:假期里我们教室地面要铺方砖,小组研究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经过大家讨论,达成共识:(1)测量教室的长、宽;(2)计算教室的面积;(3)选择需用方砖的大小;(4)计算大约需要多少块方砖。有的学生还可能考虑到方砖的运费和工人铺地面的劳务费等。再如在教学小数加减计算时,可让学生拿来购物小票、电费收据、电话费收据等,通过让学生思考、交流,弄懂每个小数的意义、来源,进而进行计算。这样联系实际训练,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学会了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三、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人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成这个目标,必须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学习了“圆的基础知识”,可请学生解释车轮为什么不能做方形、三角形、圆形,而要做成圆形呢?又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问学生为什么电线杆支架、自行车等等要做成三角形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呢?再如学习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如果给教室铺地砖,需要买多少块地砖等等。这样学以致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事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在教学中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学生熟悉的活动代替了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的事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正可谓“一举两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学生学完新课后有必要经常出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数学。

总之,体验学习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把学好数学当作是一种迫切的需要。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在体验中进步,在体验中快乐。让数学学习的重点放在解放学生的眼、耳、口、手、脑,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体验,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和谐统一。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方砖数学知识生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思路不同 方法不同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于一次事故
比院子的大小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可恶的方砖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