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是为学生人生的教学

2015-04-11 04:00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叶雪梅
师道(教研) 2015年8期
关键词:内涵习惯人生

文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叶雪梅

语文教学应是为学生人生的教学

文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叶雪梅

语文教学绝不仅仅为了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拥有好的考试成绩,还应该致力于使学生拥有健全的身心和美好的人生——懂得爱、懂得责任、懂得同情和怜悯、心存敬畏正义善良;坦然自信、能说会道、有思考、会撰写。语文教学应该是为学生人生的教学。

语文教学应该努力使我们的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善良的“普通人”。我们可以抓住学科教学中可利用的一切有利因素,引导学生懂得他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悲欢,也有爱和被爱;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关爱、善待别人,有血性和良心,有同情和怜悯,有真挚的充满人性的品格;不做那些不成熟的事,对得起自己和别人。

语文教学应该努力使我们的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幸福的“文化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使语文的工具作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水乳交融,要有目的、有意识、有感情地用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哺育学生,以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语文教学中只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就能在感知理解课文文化内涵的同时,滋养自身的人文素质,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信息量大大增加,能力获得发展,从而真正成为一个有丰富精神家园的幸福的“文化人”。

语文教学应该努力使我们的学生发展成为一个“能人”,使他们拥有现代人生所需要的本领——阅读和基础写作,既能“知人论世”“指点江山”,又会“激扬文字”“能说会道”。

一、文学作品的感染

文学本来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沟通,使我们体会到他人有不幸,有苦恼、有无奈,有希望和失望,有欲求和矛盾,有奋进和退缩,有欢喜和惆怅。在那些杰出的文学作品中,常常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流淌着温情的甜蜜。我们课内学习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的,题材不同,体裁多样,风格各异。我们应关注作品中真善美的因素,挖掘精神世界的珍宝,精心创设情境,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体与文本的意义交流与生成的活动过程。引领学生入情入境、逐渐深入地读书,使学生能做到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这样,语文教学的过程才是有情感、有生命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获得了知识,也丰富了精神世界,人品、心智、“三观”都得到了正面的影响和熏陶。

教材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空。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份课外阅读的书目,并有目的地、适当地引导和启发,借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让学生进入一个更宽广的精神文化领域,使他们感知世界与人生的广大和深邃,感知“各民族都曾有过——而且现在也有——伟大的人物、高尚的心灵(高尔基)。”文学是很有感染力的,作品中纯洁高尚的心灵或是猥琐卑劣的灵魂,都是很好的正面或反面教材,作者鲜明而强烈的爱憎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影响、教育广大读者,使他们求真、向善、爱美,从而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人生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

这样,大量的文学作品阅读必能引领我们的学生摆脱野性,走进知识的海洋,进入文明的殿堂,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而且,这样的阅读也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语文教师的感染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超强的感染力。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德、才、学、识”这四个方面的素质,从而对学生的“德、才、学、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具有强制性,不是外加的,是学生主动接受的。这种影响在人的思想、心灵、精神上起作用,令人心悦诚服,产生敬仰之情。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老师,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人格品德,将成为学生努力追随的表率,将成为学生毕生都无法忘记的精神标杆。

三、良好习惯的养成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终身学习、不断发展自我的重要因素。好的习惯就像一位忠于职守的良师益友,能够陪伴一个人度过幸福的一生。哲学家萨格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即使我们的学生走出了教师的怀抱,还有良好的习惯这位“老师”陪伴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督促着他们,使他们完成终身的学习,完成可持续的自身发展。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内涵习惯人生
活出精致内涵
上课好习惯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人生中的某一天
好习惯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