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我的母亲》谈强化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2015-04-11 04:00大埔县虎山中学廖超衍
师道(教研) 2015年8期
关键词:母爱价值观母亲

文大埔县虎山中学 廖超衍

从教学《我的母亲》谈强化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文大埔县虎山中学 廖超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很多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技能也提升了,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上有随意性,整堂课泛泛而谈,内容重复啰嗦,教学主次不明,一节课下来,教师不知讲了什么,学生不知学到了什么,以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一节课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要改变此种状况,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不会失去方向感。下面以老舍的《我的母亲》的教学为例谈谈。

一、注重分析教材学情,设计好教学目标

科学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可操作性。可以分别列出三个维度,也可以综合起来设计。不一定要严格划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为有时很难划分清楚,为了划分这三个维度而划分也没什么实际意义。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对三维目标划分主次,要有所倾向。其次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根据课文本身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差异性,我设计“全体学生能够……”的目标,对有些内容,可设计成“大部分同学能够……”,也可以对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设计“少数学生能够……”的目标。

《我的母亲》是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就本单元在全册的地位来看,本单元主题“思亲忆友,体验情感”,分别由涉及母亲、朋友和孩子的三篇文章来褒扬真、善、美,与本册其余五个单元一起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就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来看,本课为本单元的第一篇,以“思念亲人”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入手,用感人至深的亲情开启本单元。本文内容翔实,饱含感情,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生命的教育”,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尽管时代不同,“母亲”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每个时代都相通的。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把课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及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就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法及做人的美德进行讨论,让学生细细品味自然、质朴又含意丰富的语言,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老舍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基于此,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朗读训练,感受质朴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颂扬、感激之情”。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探究如何运用细节表现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德”。第三课时的教学目标为“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这样的安排,可操作性强,学生的学习就有方向感了。

二、强化教学目标落实,克服教学的盲目性

将目标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才能充分挖掘文本,将目标落实到位,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对三维目标不可能完全孤立开来,往往既进行知识的积累,又有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有对文章所体现的情感价值观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知识与能力”是三维目标的第一维,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首先要巩固基础,然后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高中的语文教学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是第二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础。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情感与价值观”是第三维,语文课其实就是“情”的教学,渗透价值观的教学,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把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让语文课体现“人情味”,让人文关怀重新在语文课上生根发芽。

执教《我的母亲》时,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的目标是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通文本,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的目标是进行课堂探究,重点探究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从而使人的情感更加丰满形象。第三课时的目标是进行读与写的训练,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感受亲情,最终实现语文人文性的目标。

在教学具体目标落实过程中,我在第一课时把三维目标的第二维当作重点来处理,不是说不要基础知识,而是把基础知识渗透在教学当中。为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真情,我采用朗读作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因为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再通过对比讴歌母爱的诗歌,孟郊的《游子吟》或冰心的《纸船》,充分理解本文中的体现的情感和价值观,学习劳动人民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德。按照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深沉地、带着铿锵的语调朗读——指名读的形式开展,从而感受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德。通过朗读的训练把三维目标有机的融合起来,并且教学目标的设计简洁明了,操作性强,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及时反馈评价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与其说对教学目标进行反馈,实际上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课堂探究,得出富有创造性的见解,让学生思考讨论:老舍仅仅爱自己的母亲吗?使学生明白作者由对自己母亲的爱升华到对全天下劳动妇女的爱,这是一种无私而伟大的爱,是博爱。二是朗诵比赛,通过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三是课外写作,语文课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阅读与写作尤为重要。学习了老舍这篇文章,不少同学饱含泪水,看到同学们如此动情,我因势利导地问:“为什么你们会很感动呢?”“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是最爱自己的子女的。”“只有真挚的感情才能感动人。”我又说:“那让你们写一篇《我的母亲》,你们能不能写得真切动人呢?”第二天,我高兴地收到了全班50份沉甸甸的母爱。精彩语录比比皆是:“妈妈像一位无私的保姆,把我的事情、我的负担抢去,让自己扛着。”“母爱就是小溪里流淌的泉水,细腻而温柔。”“母爱是朴实无华的,母爱是刻骨铭心的。”那纯真、质朴的语言,让我的眼睛湿润了。

通过对本文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科学合理地制定、落实可操作性的目标,化繁为简,在教学上进行大胆的创新,然后付诸实践,教师的教学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学生的学习才能兴趣盎然,效果显著。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母爱价值观母亲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母爱大于天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给母亲的信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特殊的母爱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