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模式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5-04-13 09:11张泽洪孟雪晖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卫生事业医学教育知识点

陈 春,张泽洪,孟雪晖

(温州医科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

网络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模式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陈 春,张泽洪,孟雪晖

(温州医科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

该文概述了当前我国医学高校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为促进培养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该文提出了网络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初步剖析了该模式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社会医学;教学模式

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并受到广泛认可后,社会医学教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医学院校的重视。目前我国各医学院校均希望通过该课程教育,培养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职业型、复合型等专业性社会医学研究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1]。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了该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当前社会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式。

社会医学课程教学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但是当前我国高等社会医学教育的基本教学思想仍存在“重灌输轻培养”的特点,注重知识点的教授,却忽视通过课堂进行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和限制了本学科的人才培养。

(二)能力培养。

在当前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及医疗卫生服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社会医学教学的内容、指标、观点亟需更新。传统即面对面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时间和形式上严重限制了结合课程基础知识探索,通过社会卫生分析与评价、社会卫生策略和政策的制定等内容实现现实问题解决的可能性[2]。

(三)能力考核。

目前该课程体系中学生能力的评估主要以考试为主,且考点主要是围绕着课堂教学知识点展开[2]。由于考核形式的单一,导致学生缺乏用批判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考核机制下,培养的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能力,难以满足当前卫生管理用人单位的多元化和专业化用人需求。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将课堂颠倒,课上和课下相结合的一种课堂,它不仅仅是将课程内容学习从课上转移到了课下(课前),更是重构和颠覆了传统的知识学习过程。借鉴JeanPiaget的学习建构理论,翻转课堂通过课前主动有选择性的知识学习,与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内化过程,共同为学习主体构建了一个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对于低级和高级认知活动的共同作用,最终达成认知结构的平衡[3]。具体而言,一般而言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过程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来完成,而知识内化则是学生通过课后作业、操作来完成的。与之相对的,在翻转课堂颠覆了这两者的顺序。在课前学生们通过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的学习,独立完成知识点的获取,以完成低级的认知活动;而较高级别的认知活动包括知识点分析、问题解析和知识点综合运用在课堂中通过与老师答疑和同学的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协同完成。

基于以上特征,国内外学者均积极的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证和理论研究研究。近两年来,《华尔街日报》、《环球邮报》、《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均关注和肯定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认为它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也将是未来全球教育模式改革的主流方向。

在国外学者的积极带动下,近年来我国以张金磊(2012)[4]和吴志鋐(2014)[5]等为代表的学者也积极的进行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

综观国内外文献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国外的翻转课堂研究大多关注于K-12教育。相较而言鲜有文献关注于翻转课堂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尤其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等医学院校社会医学课程的文献。因此,为适应社会医学人才需求,依靠信息技术进行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网络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模式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模式在社会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分为:课前准备、互动授课以及能力考核三个阶段(见附图)。

附图 网络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图

(一)课前准备。

这部分首先由教师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进度准备微课视频(一般控制在10-20分钟)。视频中需包含课程基本知识点(相关概念及定义解释),互动授课阶段的相关案例材料,并布置简单引导性的课前练习题。

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在课前主动获取微课视频。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学生详细记录学习中的收获和疑问。同时,在完成针对性的课前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主动完成学习内容与难点的巩固。

接着通过师生交流平台,老师在课前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了解其学习进展和难点,并进行针对性的互动解答。并通过课前练习的收集与反馈及时进行课堂设计调整。

(二)互动授课。

通过课前预习提高学习效率后,互动授课期间的关键在于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加速和优化知识内化进程。

首先,教师应针对课前课程学习、课前练习和师生交流平台汇总的知识难点,进行简单知识总结和答疑(时间控制为10-15分钟)。

其次,教师依照当前社会发展背景就社会医学课程出现的新问题结合课程学习内容形成拓展讨论课题。如“卫生服务研究”章节的拓展讨论课题可为“我国医院床位配置研究”。并进一步将其细分为:医院床位需要、需求和利用及床位资源配置和服务利用评价等三个子课题。

再次,课堂中学生被分成5人为单位的课题小组,各小组根据理解与兴趣选择相应的探究子课题。在各位学生独立探索与组内讨论的基础上,最终汇总进行小组成果交流。交流形式可多样化,如报告会、辩论会、小型比赛等。而教师则在听取各组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反馈评价与成绩记录。

(三)能力考核。

综合课前、课中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三者比例分别为: 10%、30%、60%)形成学生社会医学课程能力考核的最终成绩。

四、改革效果浅析

我校目前已相继在仁济学院与人文与管理学院的社会医学课程教育中开展了网络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尝试。通过统计阶段考核成绩后发现,采用该模式教学的实验班,学生在考试成绩方面比对照班的成绩较高,平均成绩分别为79.1分与73.8分。

由于目前我国翻转课堂在高等医学教育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希望通过该模式的有效运用,能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激发学生创造与探索的积极性,最终达成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1]郝志梅,郭 宁.我国部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现状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4(6):20-21,22.

[2]王丽芝,胡光丽.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8): 127-128.

[3]GALWAY L P,CORBETT K K,TAKARO T K,et al.A novel integration of online and flipped classroom instructional models in public health higher education[J/OL].BMC Medical Education,2014,14 (1):181-190.

[4]张金磊,王 颖,张宝辉,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5]吴志鋐.十多年课改之路:从探究课堂到翻转课堂[J].上海教育科研,2014(8):5-6.

G642.0

A

1002-1701(2015)09-0007-02

2014-09

陈 春,女,博士,研究实习员,讲师,研究方向:卫生政策、医院管理、医学教育。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9.004

猜你喜欢
卫生事业医学教育知识点
小小行医记录折射红色卫生事业——苍梧县汇票背后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防疫工作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财管工作的探讨研究
加强护理经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