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培养高职护生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实践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5-04-13 15:20买尼沙木亚生朱玉新
海南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护理学体系满意度

买尼沙木·亚生,朱玉新

(新疆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新疆 阿克苏 843000)

·医学教育·

创建培养高职护生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实践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买尼沙木·亚生,朱玉新

(新疆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新疆 阿克苏 843000)

目的 探讨创建培养高职护生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实践体系及实践效果。方法将2012级1~3班158名高职护生设为观察组,将2012级4~6班158名高职护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教学,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护理教学实践体系,采用调查表调查两组护生对护理教学方法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生的实习成绩评分。结果满意度:观察组护生在增强职业责任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及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习成绩:观察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病情观察及出入院护理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建培养高职护生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实践体系,有助于增强护生对实践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提高护生护理临床处置能力。

创建;培养;高职护生;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实践体系

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推行,护士这个角色已被赋予多元化的内涵[1],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已成为护士必须具备的重要临床技能之一,尤其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良好的临床处置能力对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满足患者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2]。但是,护理临床处置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护士学生时期就应该注重培养。当前,护生护理临床处置能力的培养多集中于临床见习及实习阶段,而因教学资源紧张、见习及实习时间较短等诸多因素,导致护士在临床见习及实习时对临床处置能力的培养不易达到培养目标,从而难以向临床输送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3]。为了有效达到护生临床处置能力培养的目标,我校自2012级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建培养护生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实践体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12级6个班的护生共316名为研究对象,学历为专科,学制为3年,选择2012级1~3班158名高职护生为观察组,包括女生152人,男生6人,年龄18~22岁,平均(20.18±0.37)岁;选择2012级4~6班158名高职护生设为对照组,包括女生153人,男生5人,年龄18~21岁,平均(20.23± 0.41)岁,两组护生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及入学平均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生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培养,即学校内理论教学2年再加教学医院内实习教学1年。观察组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即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实践体系进行培养。具体方法如下:①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实践体系的创建:针对教学大纲及实际护理工作需要,将护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及协作能力等能力要求作为护生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应达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融合《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及《基础护理学》等多门专业学科,由各科护理学老师与临床护理专家及优秀带教老师一起研讨,创建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实践体系,确定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4]。②实践体系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体系教学时采取层层递进的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先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模拟教学,并让护生进行同步模拟自主练习,再在校内模拟医院进行开放式实训,在教学实习前1周在校内模拟医院内进行综合实训,在教学医院内进行教学实习,最后在实习医院内进行顶岗实习。③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及问题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技能学习的直观性及实践性,从而激发护生对实践技能的学习兴趣[5],继而提高学习效果及实践能力。

1.3 评价方法及标准 ①满意度调查:采用我校自行设计的护生对护理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度经专家三次修改,且经信度与效度检验,证实其评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调查内容包括增强职业责任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对护理实践的兴趣、培养病情观察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紧急情况应对能力、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十项内容,每项内容按满意程度评为满意(9~10分)、基本满意(≥8分但不足9分)、一般(≥6分但不足8分)、不满意(≤6分),满分100分。②实习成绩:计算两组护生的实习成绩,实习成绩评分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病情观察及出入院护理六个方面,评分由带教老师评分、患者评分及科室评分构成,每项评分内容分为优秀(4分)、良好(3分)、一般(2分)、差(1分)四个档次,满分4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人(%)]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对护理教学方法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生在增强职业责任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及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满意度均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2.2 两组护生实习成绩比较 观察组护生在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病情观察及出入院护理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护生对护理教学方法满意度比较[人(%)]

表2 两组护生的实习成绩比较(n=158,±s,分)

表2 两组护生的实习成绩比较(n=158,±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服务态度3.81±0.18 3.67±0.26 5.564<0.01沟通能力3.70±0.20 3.48±0.32 7.328<0.01健康教育3.67±0.18 3.42±0.41 7.017<0.01技术操作3.64±0.31 3.27±0.42 8.909<0.01病情观察3.04±0.28 2.68±0.42 8.964<0.01出入院护理3.83±0.25 3.46±0.45 9.034<0.01

3 讨论

高职护生护理教育是构成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培养护生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必然成为当前护理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6]。近年来,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护理教育教学中开始逐步重视护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7]。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观察组护生采取创建培养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实践体系教学模式后,经过在教学中采取渐进式的校课堂模拟教学、同步模拟练习、校内模拟医院进行开放式实训及集中综合实训,最后进入临床见习及实习阶段,观察组护生不仅在增强职业责任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及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在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病情观察及出入院护理方面实习成绩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证实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3.1 实践体系有助于让护生尽早产生护理实践体验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护生通过课堂情景教学后可通过校内模拟医院早期接触到医院环境,尽早产生护理专业的实践体验[8]。护生只有在接触到医院环境后才能切身体会到患者对护理的实际需求,才能体会到护士角色的意义及对患者的重要性,从而对护士这个职业的价值观产生认同,才会激发学习的动力[9]。此外,由于护生提前对患者的护理需求有所掌握,就能够有目的地去了解各种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护理原则,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促进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消化[10],使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同时也锻炼了护生与患者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加快了护生对患者和医院环境的适应速度。

3.2 实践体系有助于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实践体系教学中,无论是开放式实训还是临床见习前1周的集中综合实训,均有助于促进护生将理论、技术与实践相结合,较好地实现了护理理论与专业技能的融合[11]。护生在进入医院实习前即已经对医院临床护理的各个工作环节做到了逐步熟悉,对临床护理工作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临床患者可能出现及潜在的护理问题有了初步认识,因而当进入医院实习后,面对各种护理问题,护生的病情观察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均有所提高[12]。通过实践体系的教学,可进一步提高护生对护理教学实践的理解,最终提升各种临床处置能力,为最终进入教学医院进行实习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

综上所述,创建培养高职护生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实践体系,护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普遍提高,有助于增强护生对实践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从而提高护生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1]肖松梅,周 嫣,彭幼清,等.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7):721-723.

[2]张玲芝,孙 丽.抛锚式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处理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2):271-273.

[3]王 涛,郭洪花,张瑞莲,等.反思日记法对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15):130-132.

[4]尹作娟,隋树杰,仰曙芬.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5):13-16.

[5]周彩华,张玲芝.基于培养护生护理临床处置能力为目标的创新课程设计与应用实践[J].护理与康复,2012,11(3):288-290.

[6]邓翠珍,陈红涛,邓莉莹,等.关键能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对培养高职高专护生的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1,26(5):85-87.

[7]庞海霞,邢爱红,高 燕.高职高专护生实践技能培养体系的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40-42.

[8]徐志平,夏立平.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护生实习前综合实训的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9):3669-3671.

[9]买尼沙森·亚生,贝力克孜·麦麦提.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9):2536-2538.

[10]魏志明,许 勤.综合案例分析法提升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5):4496-4497.

[11]辛芳芳,陈国富,刘兴勇,等.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7):125-126.

[12]陈 燕,程 云.格林模式促进高职护生职业防护知信行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04-807.

R193.8

C

1003—6350(2015)17—2631—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7.0956

2015-03-13)

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编号:XJEDU2013139)

买尼沙木·亚生。E-mail:1014332551@qq.com

猜你喜欢
护理学体系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护理学杂志》稿约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医院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