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燮的“宁可—绝不”哲学

2015-04-13 19:34刘立祥
月读 2015年3期
关键词:汉阳凉州宦官

刘立祥

傅燮字南容,是西汉开国功臣傅宽的后裔,凉州北地郡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境内)人。东汉灵帝朝大臣,历任护军司马、安定都尉、议郎、汉阳太守等职。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汉灵帝火速调集四方兵马紧急“灭火”。傅燮被任命为护军司马,随左中郎将皇甫嵩出征讨伐黄巾军。

傅燮素来对宦官恨入骨髓,出征途中给灵帝上疏,劝灵帝诛杀宦官,“则善人思进,奸凶自息”。

一疏呈上,满朝宦官震恐。

黄巾之乱戡平之后,朝廷论功行赏,依傅燮的战功而论,本当封侯,但由于傅燮的那份上疏触怒了中常侍赵忠等一帮宦官,他们极力从中作梗,并进谗言对傅燮进行诬陷。结果,在与黄巾军作战中功高至伟的傅燮被排除在封侯的名单之外,由于灵帝的庇护,才使得宦官倾心构陷傅燮的图谋未能得逞。傅燮被任命为安定都尉。

灵帝虽然没能采纳傅燮铲除宦官的建议,但对他的仗义执言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调傅燮入朝任议郎。

虽有傅燮等忠直骨鲠之臣厉声斥责,但宦官的势力不但丝毫没有衰微,反而越来越膨胀,作恶多端的赵忠不仅升任车骑将军,并且成为负责评定将领们讨伐黄巾军功绩的“总裁判”。朝中不少大臣都极力为傅燮鸣不平,劝赵忠实事求是,呼吁公平封赏傅燮,以免使天下人失望。赵忠迫于众人的压力,心有所动,便派弟弟赵延私下拜访傅燮,企图拉拢。傅燮正色拒绝。赵忠因此更加怀恨在心。朝中权贵也大多视傅燮为眼中钉,不久傅燮就被排挤出京师,出任汉阳太守。

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凉州刺史耿鄙召集六郡兵马,讨伐盘踞在金城的以王国、韩遂为首的凉州叛军。鉴于凉州六郡无法形成统一的战斗力,耿鄙在军民中又毫无威信可言,傅燮作为新任汉阳太守,力劝耿鄙断然息兵,以防不测。耿鄙却自我感觉良好,一意孤行。结果,当大军行至狄道县时,骤然发生哗变,耿鄙被乱军所杀,浩浩荡荡的讨逆大军瞬间轰然作鸟兽散。

王国率叛军将汉阳团团围住。

寡不敌众,傅燮只能率城中百姓和老弱残兵闭城死守。

围城日久,城中粮草渐渐不支,人心浮动。傅燮却依旧稳若泰山,城外那一阵又一阵的喊杀声,那一圈又一圈的“兵墙”,那一重又一重寒光闪闪的枪林刀丛,仿佛都远在另一个世界。

围城的叛军中有一支来自傅燮家乡北地郡的胡人骑兵,有数千之众,他们素来仰慕傅燮的德高望重,见围城将破,傅燮依然铁心死守,便在城外一同叩头,请求傅燮弃城出来,承诺护送他平安回到家乡。

傅燮十三岁的儿子傅干素知父亲的秉性,知道他绝不会屈节避祸,但依然痛哭着劝父亲说:“乡里的羌胡先前受过您的恩德,现在请求您放弃危城,要护送您回到家乡,求求您就答应他们吧!”话没说完,傅燮便慨然长叹,叫着儿子的小名说:“别成,你可知我今日必会死于此地?就算是商纣这样的暴君,伯夷都能为他不食周粟而饿死,孔子称赞伯夷是贤人。现在朝廷没有商纣那样残暴,我的品德又哪能超过伯夷?我拿着朝廷的俸禄,怎能惜命自保?我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一定要死在这里。你很聪明,今后要勤勉上进。”把儿子托付给主簿杨会。傅干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左右纷纷泪下。

王国派前酒泉郡太守黄衍入城游说。黄衍见了傅燮,说:“府君啊,成败之事,已经昭然若揭了,天下已不再属汉家所有,先起事者,上可以成就霸王之业,下可以成就伊吕的功勋,我们翘首期待府君您屈尊来做我们的首领呐!”傅燮按剑怒斥道:“你是钦封的大臣,怎么反倒厚颜无耻地为反贼游说呢?!”

斥罢黄衍,傅燮披挂上马,领兵出城,杀入敌阵,最终战死于

沙场。

傅燮沙场捐躯的消息传到洛阳,汉灵帝非常悲伤,下诏旌表其功德壮举,追封傅燮为壮节侯。

傅燮的一生,贯彻了两个“宁可—绝不”:宁可被贬,绝不与宦官同流合污;宁可战死沙场,绝不屈节偷生。

傅燮的“宁可—绝不”哲学,使我们想起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战功卓著的傅燮,本当封侯,然而,由于得罪了宦官,与升迁失之交臂。忽一日,柳暗花明,中常侍赵忠的贼船开到了傅燮脚下,他只须举足之劳,踏上贼船,即可青云直上。率性的傅燮果敢地举起了脚——不过不是登上,而是奋力踹开。这就是傅燮,一个顶天立地浩然正气直冲云霄的大丈夫。

被困孤城的傅燮,本有逃生机会:敌军叩首相劝,儿子号泣哀求,说客巧言游说,傅燮干脆利落地表明了自己的必死决心。傅燮形体虽灭,然而轻生死、重气节的高尚精神,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今天的人们,极少会像傅燮那样直面生死抉择,然而,形形色色的“贼船”,仍藏匿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当我们面临价值选择的时候,傅燮的“宁可—绝不”哲学,无疑是鼓舞我们选择高尚、拒绝诱惑的牵引力量。

猜你喜欢
汉阳凉州宦官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最爱凉州面皮子
大力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 促进汉阳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高山流水遇知音
凉州七里十万家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
唐代边塞诗歌中的凉州和酒意象例谈
公平交易是外交准则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洞庭龙女:妖艳的罂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