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白细胞介素检测评估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2015-04-14 05:54贾志彬杨双喜董丽丽
海南医学 2015年20期
关键词:降钙素脓毒症评估

贾志彬,杨双喜,董丽丽,韩 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急诊科1、呼吸科2,北京100088)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白细胞介素检测评估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贾志彬1,杨双喜1,董丽丽2,韩 洁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急诊科1、呼吸科2,北京10008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90例脓毒症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46例、重度脓毒症组28例和脓毒症休克组16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入院第1、3、5天及对照组体检当天采血分别检测其血清PCT及IL-6水平,记录当天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结果所有受试者血清PCT、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表现为脓毒症休克组>重度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对照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CT、IL-6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691,P<0.01;r=0.572,P<0.01)。脓毒症患者入院第3、5天血清PCT、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表现为死亡组(24例)>无效组(27例)>好转组(39例),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IL-6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并结合APACHE-Ⅱ评分可提高对脓毒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脓毒症;预后评估

脓毒症(Sepsis)是由细菌感染进入血循环而引发炎性介质释放,进而导致组织及器官功能损伤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主要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1]。其病情进展迅速,且多因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而感染持续存在,最终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美国每年大约有75万脓毒症患者,其中约1/3的患者因此死亡,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我国脓毒症患者也是持续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3],因此对该病及时、准确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研究发现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新的炎性反应指标不仅可作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指标,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从而为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降低患者死亡率[3-4]。本文旨在探讨血清PCT和IL-6联合检测对监测脓毒症病情及评估其预后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9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29~77岁,平均(52.6±8.2)岁;患病原因包括肺炎52例,腹膜炎9例,胆囊炎6例,胆管炎4例,坏死性胰腺炎5例,脑膜炎4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心内膜炎、肠梗阻、术后相关感染各2例。所有患者均根据2012年SSC严重脓毒症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进行诊断[5],按患者病情分为脓毒症组46例、重度脓毒症组28例和脓毒症休克组16例。另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正常者9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32~76岁,平均(51.3±7.4)岁。排除恶性肿瘤(甲状腺癌、肺癌等)、艾滋病、血液系统疾病、服用免疫抑制剂者、血培养前后不符合及资料不全者。四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研究对象或其家属均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脓毒症患者于入院第1、3、5天无菌条件采集静脉血3ml,在30min内以3000 r/min离心5min分离血清检测,对照组于体检当天采集空腹静脉血3ml进行同样处理。除进行体温、血压等常规监测外,同时行血培养、体液培养等。应用德国LIAISON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采用双抗体免疫夹心法测定血清PCT水平,检测试剂由意大利Diasorin公司提供,检测的灵敏度为0.05µg/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试剂盒由美国BIOSOURC公司提供。评估研究对象抽血当天及入院第3天和第5天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的APACHE-Ⅱ评分。

1.3 临床疗效 患者体温降到38℃以下;心率达到正常水平;呼吸频率小于20次/min;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12)×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比例小于5%。好转:指患者达到上述指标的3条或以上;无效:指标未达到3条者。本组90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好转39例,无效27例,死亡24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同时采用Spe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清PCT及IL-6水平与脓毒症病情的关系 将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和对照组四组的血清PCT、IL-6水平和APACHE-Ⅱ评分进行方差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四组间血清PCT、IL-6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存在差异,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血清PCT、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为脓毒症休克组高于重度脓毒症组高于脓毒症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三者均随着脓毒症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Spe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CT、IL-6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r=0.691,P<0.01;r=0.572,P<0.01),见表1。

表1 四组间血清PCT、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比较(±s,分)

表1 四组间血清PCT、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与脓毒症组比较,bP<0.01;与重度脓毒症组比较,cP<0.01。

组别PCT(ng/ml) IL-6(ng/L) APACHE-Ⅱ评分(分)对照组(n=90)脓毒症组(n=46)重度脓毒症组(n=28)脓毒症休克组(n=16)检验值P值0.39±0.157.17±3.01a15.28±5.14ab31.68±7.35abc473.07<0.015.92±1.6324.12±4.26a27.15±5.64ab30.08±6.95abc419<0.011.86±0.7316.37±4.51a21.55±5.29ab28.12±7.34abc386.65<0.01

2.2 血清PCT及IL-6水平与脓毒症预后转归的关系 本组90例脓毒症患者按预后转归分为好转组39例,无效组27例,死亡组24例。对三组脓毒症患者第1、3、5天血清PCT、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好转组患者血清PCT、IL-6水平、APACHE-Ⅱ评分三者均表现下降趋势,而无效组和死亡组血清PCT、IL-6水、APACHE-Ⅱ评分三者均表现上升趋势,且死亡组上升幅度更突出。比较三组脓毒症患者第3天血清PCT、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结果显示死亡组>无效组>好转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脓毒症第5天患者血清PCT、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结果同样显示死亡组>无效组>好转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不同疗效脓毒症患者血清PCT、IL-6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s)

表2 不同疗效脓毒症患者血清PCT、IL-6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s)

注:与好转组比较,aP<0.05,cP<0.01;与无效组比较,bP<0.05,dP<0.01。

组别PCT(ng/ml) IL-6(ng/L) APACHE-Ⅱ评分(分)好转组(n=39)无效组(n=27)死亡组(n=24)检验值P值第5天9.7±2.328.1±6.9c36.4±8.3cd170.80<0.05第1天12.4±3.215.1±3.319.6±5.11.73>0.05第3天6.4±4.116.8±4.2a27.3±5.9ab151.3<0.05第5天3.1±1.819.9±4.7c36.4±7.6cd360.61<0.05第1天24.3±4.526.1±4.228.5±5.22.11>0.05第3天17.46±3.428.2±5.3a31.2±6.4ab70.24<0.05第5天10.3±3.932.7±4.8c36.1±7.2cd236.41<0.05第1天19.4±5.122.9±5.325.2±6.11.86>0.05第3天15.4±4.225.7±7.2a29.6±7.5ab45.29<0.05

3 讨 论

脓毒症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病死率高,是目前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6]。每年全球因脓毒症而死亡的人数巨大,但目前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却没有明显改善。因此,对脓毒症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早期识别,并正确评估病情进展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确诊脓毒症主要依靠的血液培养及体液培养其往往耗时长、检查结果阳性率低,对重症脓毒症血培养检测出病原微生物也只有约30%的阳性率,不利于早期诊断[7]。故探寻一种准确性高的早期诊断方法或指标就显得意义重大。随着近年对脓毒症研究的深入,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的生化标志物可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鉴别细菌感染的新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对评估脓毒症危重程度及预后可能有重要价值[3-4]。因感染过程复杂,单一检测任何一种标记物对脓毒症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作用是有限的,而有关对多种生物标记物联合检测价值的研究较少。此次研究就对比分析了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和IL-6水平的变化,分析二者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探讨血清PCT联合IL-6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血清PCT是降钙素的前肽物质。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清PCT水平一般在0.5 μg/L以下,而在有细菌感染时就会有甲状腺以外的组织非正常释放PCT,引起血清PCT水平升高。PCT的半衰期长,稳定性好。有研究表明,脓毒症患者或全身细菌感染者及器官功能不全加重时血清PCT水平明显增加,经有效治疗后明显降低,说明血清PCT水平与感染的程度及预后有一定关联[8-9]。此次研究通过对纳入研究对象进行血清PCT检测,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患者病情恶化而升高。对患者入院第1、3、5天的血清PCT动态监测显示,PCT水平变化与病情转归预后变化趋势一致,即抗生素有效治疗、病情好转的患者PCT水平显著降低,而无效及死亡患者PCT水平显著升高。此次研究结果同样也证实了血清PCT可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指标,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IL-6是一种典型的促炎介质,可与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产生广泛生物学效应,能催化和放大炎症反应作用。因其在血中代谢较慢、稳定容易检测而被作为脓毒症的重要标志物,可导致脓毒症患者组织损伤。大量研究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且上升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存在密切关系,且IL-6水平若持续上升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及死亡率都会明显增加[10-11]。此次研究对血清IL-6的检测,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IL-6水平随患者病情恶化而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患者血清IL-6的动态监测显示IL-6水平变化与患者预后转归趋势相一致,即IL-6水平降低,预后较好,而IL-6水平升高,则预后差,与以往研究报道一致,这也证明了IL-6指标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的可行性。

APACHE-Ⅱ评分系统是一种首选的可有效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方法,是目前常用的、权威的临床评估危重疾病预后的评分系统,并可评估脓毒症患者的危重程度[12]。有研究指出血清PCT和IL-6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密切关联,PCT和IL-6的检测结合APACHE-Ⅱ评分有利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4]。此次研究显示,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APACHE-Ⅱ评分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IL-6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91,P<0.01;r=0.572,P<0.01),说明结合血清PCT、IL-6、APACHEⅡ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并对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有效评价,这与以往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血清PCT、IL-6的联合检测及APACHEⅡ评分可作为脓毒症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为建立临床预后评价体系提供数据支持。所以,对脓毒症患者密切监测血清PCT和IL-6水平,进行APACHEⅡ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转归,最终使患者受益。

[1]熊 剑,杨朝晖.脓毒症的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13,24(7):1017-1019.

[2]Paul M,Shani V,Muchtar E,et al.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appropriate empiric antibiotic therapy for sepsis[J].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2010,54(11):4851-4863.

[3]王自财,张小莉,黄循斌,等.脓毒症患儿血浆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研究[J].海南医学,2013,24(11):1626-1628.

[4]刘文娟,韩再萍,田先雨,等.血清PCT和IL-6水平在脓毒症患儿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728-4730.

[5]Dellinger RP,Levy MM,Rhodes A,et 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2012[J].Intensive Care Med,2013,39(2):165-228.

[6]黄冬梅,江霞辉,梁海涛,等.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与重症脓毒症患儿的预后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923-2925.

[7]Schaub N,Frei R,Muller C.Addressing unmet clinical needs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sepsis[J].Swiss Med Wkly,2011,141:w13244.

[8]Palmiere C,Bardy D,Mangin P,et al.Value of sTREM-1,procalcitonin and CRP as laboratory parameters for postmortem diagnosis of sepsis[J].J Infect,2013,67(6):545-555.

[9]保 勇,史 梦,喻 华,等.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对感染性疾病及脓毒症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1):94-96.

[10]沈丽娟,吴锡平,关云艳,等.脓毒症患者血清IL-6和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急诊杂志,2013,14(3):119-122.

[11]黄 慧,傅应云,齐 晖.IL-6、IL-18和TPO等指标对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544-545.

[12]谈定玉,曹 鹏,夏仲芳,等.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3):200-204.

R631+.2

B

1003—6350(2015)20—3069—03

2015-02-06)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0.1116

杨双喜。E-mail:jiazhibin15@163.com

猜你喜欢
降钙素脓毒症评估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评估依据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