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分野及其整合路径初探*

2015-04-14 11:17艾丽娇吴寒斌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病因西医病机

★ 艾丽娇 吴寒斌(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南昌330004)

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分野及其整合路径初探*

★ 艾丽娇 吴寒斌**(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南昌330004)

在人类的漫长历史演化过程中,中西医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二者存在着世界观、人体观、疾病观、诊疗标准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分野。然中西医在思维模式上虽路分两途,但道本一体,都是为了维护人类健康为最高目标,这就为二者思维模式的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

中西医;人体观;病因病机;治疗理念;分野;整合

在中国积极走向世界的同时,中医走出国门亦是必然,然而中医进入国际市场却是举步维艰,在以西医为主要医疗手段的国家,中医的科学性受到了严重质疑,以西医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思考中医,得到的结果便是“伪科学”。这就不由得让我们思考,究竟中西医思维存在着哪些分野,二者能否实现思维模式上的相互借鉴和整合?

1 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分野

1.1 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同 中医的精气学说认为,精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其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精气是宇宙的本原,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成。如《周易·系辞上》:“精气为物”,认为宇宙万物皆由精气生成;《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认为天地万物及人类生灵皆为一气所生。而西医则认为,宇宙的诞生起源于约12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从而形成了时间、空间和物质。生命是通过化学运动产生出来的,地球的化学运动最初只是无机化学变化,形成无机物,后来发展成有机化学运动,产生出有机物,如氨基酸,核苷酸等,然后再进化到生物化学运动,产生出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生命是以此为基础产生的。

1.2 人体观不同 中医的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如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此外,中医还认为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生命过程必然受到大自然的规定和影响,故《灵枢·邪客》曰:“人与天地相应也”。另外,人不单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社会的一员,具备社会属性。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社会环境不同造就了个人的身心机能与体质的差异,社会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变化影响人体生理病理,如七情致病以及七情变化影响病情。这种人与自然、社会、心理环境息息相关的认识,即是在中医的“天人一体”的整体观。而西医认为,人类是从需氧生物中分化出来的,西医学以元素论和原子论为基础,把人理解为由元素或原子组合而成的,是可以分解的,属于机械还原论。

1.3 对疾病的认识不同 疾病是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中西医对于疾病认识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3.1 病因 中医的病因学说认为,诸如六气异常,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疾病而成为病因,根据病因的来源、形成、发病途径及致病特点的不同,将病因分为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病理产物及其他病因七类。而西医将病因分为宿主和环境两大方面,宿主病因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类。先天的如基因、染色体等遗传变异;后天的包括年龄、发育、生活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环境病因分为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社会的四个方面。生物的包括细菌、病毒、病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化学的如化学药物、重金属等;物理的如电离辐射、高温、污染等;社会的如战争、车祸、职业等。

1.3.2 病机 中医的病机理论广泛而又丰富,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病机做了研究,形成了多层次的病机理论。总体而言,中医的基本病机主要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和精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西医的病机理论则主要着眼于分子层面,如机体免疫情况,细胞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功能的异常,以及核酸、基因的改变等。

1.3.3 发病观 中医认为,发病的机理在于正气与邪气的相互作用,正气是决定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如《素问·刺法论(遗篇)》中所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导致发病的原因。中医所讲的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邪”,包括存在于外界或由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邪气侵犯人体,则对机体的形质和机能产生损害和障碍。其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主要体现为其导致生理机能失常、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改变体质类型等三方面。而西医眼中的发病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内环境紊乱,机体失去稳态,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命活动紊乱。

1.4 对疾病的诊断标准与方法不同 中医在诊断疾病时,注重的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收集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辩证审因,最终做到辩证论治。西医有自己特定的疾病诊断指标体系,它通过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和器械检查以及影像学诊断等收集临床资料数据,并将其与之对比,形成最终的诊断结果。

1.5 治疗理念不同 医学模式是医学对人体生命、健康和病理的理论认识,是医学科学领域中一切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医学模式就有什么样的治疗理念。西医的医学模式主要是生物医学模式,即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把人看作纯生物体,运用分析实验的方法,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变量来说明,从而形成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的总体观点。随着科学的发展,生物医学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由于生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把复杂的生命现象仅仅归结为物理、化学过程是不够的,社会的、心理的因素在生命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医学的明显缺陷是它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在它的框架中没有给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因此,西医的治疗,仅仅是治好了病人身体上的疾患,却没有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关注病人是否还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然而很多时候病人的心理也存在障碍,所以即使治好了病,患者依然处于亚健康状态,生活质量也难以得到显著提高。而中医却不同,它以人为中心,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背景,用同源性和联系性思维对生命、健康、疾病等重大医学问题进行了整体观照,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精神与形体以及形体内部的整体性联系,认为人体自身的结构与机能的统一、“形与神俱”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是其健康的保证,而这种人体自身及其与自然、社会环境协调的稳态系统被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发生。因此,中医在讨论生命、健康、疾病等重大医学问题时,不仅着眼于人体自身,而且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各种影响。这种整体观念指导下的医学模式就很符合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中医治病更多的是关注患者本人,而不是疾病本身,他们运用各种方法帮助病人解除疾患,同时还替病人消除心理上的问题,最终恢复其应有的社会功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 中西医思维模式的整合路径

综上,中西医在思维模式上存在着很多的不同甚至分歧,那么,它们是否有整合的可能呢?笔者曾经咨询徐国良老师这个问题,他是这么回答的:“中医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人,西医研究的最终目标也是人,既然有着共同的终点,虽然他们现在有很多的分歧,但他们最终还是会走到一起。”那么,要怎么对中西医思维进行整合呢?我们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开展理论层面的研讨,争取达成共识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有不同并不一定要争出个孰优孰劣,我们应当抱着“求同存异”的思想,摈弃“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等不成熟的思维模式,积极开展理论层面的研讨,通过理性表达、真诚交流、相互尊重,努力增进中西医对彼此的认识和理解,争取达成共识,为中西医在思想层面的整合作铺垫。

2.2 寻找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共同点 中西医道本一体,路分两途。二者研究和服务的对象都是人,都是以维护人类的健康福祉为最终目标。因此尽管中西医思维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但还是存在着有共同点,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去探索和发现,并加以发展延伸,以理性的态度去寻找中西医思维模式中内隐的、本质的共通之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2.3 互相学习,汲取各自的优点和长处 中西医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必定有各自的长处,尽管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西医之间的对话还存在一定困难,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二者应当抛开对彼此的不信任或者偏见,仔细思考探讨彼此的优点和长处,并加以吸收,这不仅是对各自医学的改进与创新,同时也是为中西医走向结合做出贡献。如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被现代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替代的背景下,中医思维中的人本观、整体观和模糊理论的应用完全可以为西医所借鉴,而中医也可以从西医还原论和精细化思维中获得裨益。

2.4 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源动力,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要素。中西医对立的发展现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彼此的不了解,都认为自己的理论才是正确的,不愿去相信彼此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与当前中西医各自为政的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对中西医均有科学认识、致力于中西医整合的合格人才是密切相关的,而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能够为中西医交流创造条件并且打下坚实基础。

[1]吴寒斌,高虹.试论中西医哲学思维模式的分野与整合[J].医学争鸣,2014,(03):23-27.

[2]孙广仁,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3]赵一鸣.中医疗效临床评价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0):1 013-1 015.

A Prelim inary Study on the Division and Integration Path of Thinking Patten Between TCM and W estern M edicine

AILI-jiao WU Han-bin
Shool of Humanism,JiangxiUniversity of TCM,Nanchang 330004,China.

In the long history of human evolu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and Western Medicine(WM)have formed their own unique theoretical system ofmedicine.There are a number of division between them,such as the world view,the outlook on human body,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andard system etc.Although the TCM and WM reach their goals in two differentways, however,the goal is the same,that is to protecthuman health.It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modes of thinking.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Outlook of Human Body;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conceptof Treatment;Division and Integration

R-092

A

2014-06-10)编辑:李丛

江西中医药大学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研究专项(2013jzyx-13)。

**通信作者:吴寒斌(1973-),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及中医心理学。E-mail:glen74@126.com。

猜你喜欢
病因西医病机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电视的病因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