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实践分析

2015-04-14 13:35朴城淑
中国经贸 2015年4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事业单位方法

朴城淑

【摘 要】本文指出了预算编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对改善预算编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从而期望能够使事业单位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

一、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主要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财政向各部门分配预算编制工作,并且详细讲述预算编制的相关事宜。而各部门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部门收支预算统计后上报给财政部门。第二个环节,财政部门通过资金性质性质的不同,各业务部门对部门预算统计进行初审,财政部门统一编制审定后的预算,汇总后的分部门、分预算科目的预算通过财政部门上报给主管政府。第三个环节,各部门接收财政下达收支预算控制总额。在规定时间内各部门将调整后的预算计划报财政部门。财政将汇总的预算上报政府、党委审定,人代会审议提交的政府草案。第四个环节,预算由人大批复,经过批复的预算,由财政部门下达给各个部门。因为各个环节比较繁琐,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

1.思想上对预算编制的误解

对于预算编制,管理者和各部门工作人员有一些错误的理解,比如,预算编制只与财务部门有关,其他部门与之毫无联系。基于这种对预算编制的曲解,使预算编制在各个环节容易产生失误。首先,各部门在收到财政部门布置的预算编制工作之后,各部门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上交收支预算,然而,这种对预算编制不正确的理解,致使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从而不能及时为财务部门提供准确的,完整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做出的预算必然难以对实际的收入和支出做出正确的统计,导致预算质量的下降。其次,财务部门独揽预算编制的大任,不能与其他相关部门相互协作,从而不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各方面运作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全面,脱离实际。

2.预算编制的方法不科学

预算编制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通过全面、完整的调查研究论证,证实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但是由于一些事业单位给予的预算编制时间太短,一方面财务部门只能用最短的时间简单的收集少量数据,然后以这些数据为基础,通过主观判断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额度作为最终的预算。这种片面的,笼统的编制容易造成漏报,少报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造成一些项目资金大量剩余,而另一部分项目资金无法落实,致使一些重要的项目无法启动,严重影响下年度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调研论证,使很多不具有实施性的项目得以上报,给预算单位随意编制项目支出以可乘之机。

3.各部门所报预算不真实

由于缺少财务监督,部门内部分工不明确等原因导致错帐,假账屡禁不止。从而造成各部门为财政部门提供的数据缺乏真实性,可靠性,最终降低了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

二、预算编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上对预算编制误解的原因

由各科室提出预算编制,财政部门整合各科室的预算,最终编制而成。然而,由于管理者对预算编制的误解,将预算编制的任务分配给财政部门,而其他部门也各安其职,认为与预算编制工作无关。从而导致各科室不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对财政部门的工作不予协助。

2.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的原因

预算编制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预算编制工作给予很少的时间。一方面,财政部门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做出合理的预算,只能把“基数法”作为预算编制“捷径”,单纯的凭借经验和主观判断通过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增加几个百分比的方法完成预算编制,从而敷衍了事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

3.各部门所报预算不真实的原因

事业单位对各部门的预算编制管理不重视,不能做到一个部门一个预算,一个账簿。而部门是事业单位内部最小的组成部分,人员流动频繁,资金流动大,临时性的业务较多,因此,部门预算也是最容易出纰漏的地方。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措施

1.增强预算编制的合作意識

预算编制是一项需要事业单位各部门合作完成的重要工作,它需要上至单位领头人,下至普通员工的共同协作。首先,作为事业单位的带头人要提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给编制工作的进行提供一切便利。其次,对于财政部门,加强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全面了解单位的实际需求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最后,各相关部门应该积极主动的配合财政部门的工作,及时为其提供全面,真实,最新的数据以供财政部门综合考虑,从而做出科学的预算。

2.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涉及的部门多,且既需要考虑当下的事业单位需求,又需要兼顾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长期的调研、论证必不可少。因此需要给予充足的时间,提早开展预算工作,各个部门的预算要考虑到每张纸,每度电,减少预算中的水分,确保各部门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为制定出切合实际,可执行性强的预算方案奠定基础。

3.加强财务监管力度

加强财务的监管力度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设立财务监管部门,而且该部门不受财政部门的管理。第二,制定严格的财务监管制度,确保财务监管部门的工作有章可循。第三,部门内部进行细致合理的分工,做到责任到人,细化部门内部的预算,部门之间相互监督,从而确保上报预算的真实性,降低了预算编制的不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协军.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几点建议[J].财经界,2012.09(30).

[2]周吉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重点环节分析[J].财经界,2013.07(30).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事业单位方法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