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探讨

2015-04-14 13:35李凌红
中国经贸 2015年4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探讨

李凌红

【摘 要】2012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财务规则》),对《会计准则》也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会计准则》是财政部强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落实资产管理活动工作要求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管理;探讨

一、背景

发展是国家生产力之本,我国公共财产体制改革在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下也在不断地深化,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难以适应单位的快速发展,只有对会计核算方法以及科目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满足需求。因此,在2012年12月国家财务部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版制度针对原来的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规范和完善。比如会计报表结构不能满足需要、资金核算不透明、资产计量核算方法模糊等问题。新制度的改革有助于提高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质量,满足新时期里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进步

1.资产入账以及资产折旧的管理都有加强

单位会计制度因其不完善的原因导致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无偿调拨和捐赠等情况的出现使单位的入账资产对不上、不统一,这时,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解决这些隐患,保证国有资产的稳定性。它要求这种特殊情况出现的资产入账要经过报表记录并且在事业单位进行披露,减少了财务不透明的状况发生,有效减少单位资产的不明流失。资产在不利用不投资时,它就会在时间价值上大打折扣,产生折旧和摊销的问题,有了新制度,资产核算就将这两部分资产累计冲减为非流动资产基金,减少固定值产的损失,只要不把其计入到会计财产支出中,资产账单就会更加真实,避免财务部的财务管理麻烦。

2.加强基建项目的管理

每个企业,每个单位都是有财务部门的,有财务部就有会计,新制度的颁发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進行账目核算的时候要一丝不苟,相关企业数据都要记录在账单中,以便于国家监督部门和审核部门的考察,这也是对事业单位所有人的交代。新制度已明确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帐”。单位会计师对会计基础信息统计,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就能反映出事业单位资产的信息和问题,出现问题就要及时改进调整,这是促进单位资产的透明化的重要举措。

3.强化资产管理

会计核算包括财政和非财政的所有收入、支出、转账、结余等相关会计科目核算,新制度的颁发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力度,规范了会计核算过程。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突出强化资产计价和入帐管理。它是根据以往的单位财务部门出现的问题,然后吸取经验教训而重新发布的新政策,是更加科学合理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既改变了过去的单位资产流向不清楚、来源不准确的现象,又能促进事业单位现状的发展进步。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促进事业单位财务资产透明化的发展进程。

4.制度的“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就是单位的财政一览表,所有关于单位的资产细节都在系统里有数据体现,因此新的制度下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要做相应的整改,在报表的项目、排列方式以及整体结构等方面上,增加“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通过这种调整和增加,系统变得更加的完善和明确,促进事业单位有效性、科学性、真实性的提高,满足财务核算管理和会计预算的各方面需求。

三、新制度下存在的问题

1.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事业单位与私企,合资企业不同,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获得,虽然新制度改革中已经将财政收入与非财政收入进行了规范,但由于事业单位的用款无需耗费单位自身的资金,因此,经常存在资产购置过度而产生大量浪费的问题,这是其他类型的企业所不存在的,这种情况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购置成本过高,临时需要过多产生耗损,财政状况紧张,利用率低下问题。这是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尝试解决。

2.资产的处置不实际

旧的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处置的规定停留在表象,而新制度的提出还是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个问题。它只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的约束,资产处置的环节只有审批手续。就像问题产生了,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并没有提出解决方案并贯彻执行,没有针对报废资产进行处置再分配管理。对于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资产没有有效转移,充分发挥它的剩余价值,折旧和报废的浪费程度过大,资产处置达不到实际效用。

3.内控制度与内审制度不完善

内控指的是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控制方面,只有使用没有管理,就像资金只有开源没有节流一样。相关程序不到位,相关人员不落实,国有资产的保险制度几乎不存在。

内部审计方面,更是流于形式,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单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专业人员在岗,没有相应职位执勤,没有相关部门工作,所谓的审计就是上级部门在对涉及不合理的资产进行隐藏。因此,新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内控和内审上要加强完善,实现实质性的进展。

四、措施建议

1.严格执行新制度

事业单位首先应当严格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制度是执行的前提,只有磨好刀了才不耽误砍柴,制度订好了就要严格执行,通过新制度的执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能够做到资产入账的完整性、规范性、全面性。

2.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培养资产管理团队

什么专业的人就做什么专业的事,用对人用好人往往是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资产管理的相关会计人员首先要是专业水准过关的。其次,要有责任心,遵纪守法,秉公执法,一切以国家事业单位利益为重。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人员是事业单位提高资产管理的一把手,他们的能力直接决定单位资产预算的准确性和资产核算的合理性。对于专业人员的培养首先既要从业务知识角度培训,又要注重意识形态上的学习,提高责任心,加强管理意识,才能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3.加强预算管理

全面的预算管理是从本质上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最有效的手段。预算是根据单位的现状进行的资产分析得到的一个事前资金用度标准。如果预算不准确导致预算过少,项目到后期可能无法继续,过多可能导致国家财政审核不通过,都属于严重失误。因此,会计预算管理要到位,要根据行情以及单位现有基础进行思考,保证预算顺利实施,高效使用资产。

4.完善管理内控、内审制度

资产管理的内控工作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先清理,再申报,建立完备登记入帐档案,为后期查验工作打好基础。(2)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各个岗位人员配备完整,职责分工明确,并监督各个环节贯彻落实、有效执行。(3)建立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制度,定期根据资产实际情况,进行帐实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管理制度运行正常。

5.学会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当代,各行各业都会运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进行解决难题,在资产管理问题当中,账实不符这个难题也可以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改进。建立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为平台的资产信息系统,时刻关注资产信息就能有效解决事业单位资产账实不符问题。另外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还能更好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颁布到执行已经超过一年,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全面性与完整性以及使用效率的提升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分析新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巨大进步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所有人不断开拓思维,逐步进行制度完善,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将会越来越完善和高效。

参考文献:

[1]周桂芸.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153-154.

[2]刘红萍.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资产管理的探讨[J].经济视野,2014(5):226-226.

[3]张健.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新动向[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6):131-132.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探讨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