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修订的影响及启示

2015-04-14 13:35王钊
中国经贸 2015年4期
关键词:关联交易公允价值启示

王钊

【摘 要】2012年,我国会计准则开始新的一轮大修订,新的修订必然完善准则体系,对资本市场产生新的影响。在面对新的修订之际,我们应当充分借鉴之前的经验和启示,兼顾国情和未来的发展。本文第一部分,首先梳理了我国会计准则几十年来的改革历程,接着分析新准则实施后对市场的影响,然后简要介绍新一轮修订中的亮点和关键点,最后重点总结准则国际趋同化的启示。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关联交易;启示

一、引言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质量的改善,全球影响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中。我国自2006年颁布新会计准则体系后,2012年财政部八次发文对修订或新增会计准则征求意见,以进一步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趋同与等效。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近年来会计准则改革的一些经验和启示,希望对我国会计准则修订有所裨益。

二、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制度不断变革。但对于变迁阶段,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杨纪琬(1994)的“三阶段论”,吴革和张新民(2007)的“四阶段论”。本文结合前人经验,将我国会计制度与准则的发展划分为会计制度的引入学习阶段(1979-1992年)、扩大借鉴国际准则阶段(1992-1997年)、会计体系进一步协调阶段(1997-2001年)、完善制度和准则国际趋同阶段(2001-2010年)和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阶段(2010年至今)。

2010年4月,财政部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表达了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原则与态度。

為进一步规范我国相关会计处理规定,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于2014年相继发布了八项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在整体框架、内涵和实质已基本实现国际趋同。

三、会计准则改革对市场的影响

会计准则的大修订,必然对未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1.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新准则增加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新准则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确定,既重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又是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2.对上市公司产生深远影响

会计准则的改革必将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新会计准则重新定义负债、资产、费用、收入等会计要素的内涵和确认条件,突出强调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在保留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谨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较充分的揭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及正确衡量经营业绩。

3.带动监管体系以及审计监督体系的完善

新会计准则对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机构都提出了更高的监管需求。2009年,我国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规定,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更全面的培训和考核,会计电算化,审计监督等体系也都有得到相应完善。

四、我国会计准则新修订中的关键点

2012年财政部发布八条征求意见稿,并在2014年正式颁布实施,以保持我国与国际财报准则全面趋同。其中,有很多针对之前会计准则的亮点,体现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契合与趋同。

1.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纳入综合收益相关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将综合收益相关内容补充纳入准则正文,在利润表中增加了“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并对其定义;同时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进一步划分为“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两类区别列报。此外,原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反映的“综合收益”有关内容也做出相应调整,并在附注中增加有关披露内容。

2.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正式的引入“计量单元”

2014年1月29日财政部下发《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更加有效、统一地应用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规范了公允价值定义,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和级次,并对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信息的披露做出具体要求,正式引入了“计量单元”(unit of account)概念。

3.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再定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

2014年3月19日的修订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充实和完善了现行准则,进一步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会计处理。

4.合并财报准则引入实质性控制概念

2014年的修订引入了“实质性控制”概念,约束对被投资方具有实质性控制但不合并报表的企业。

五、会计准则改革的启示

国际准则是基于成熟市场环境制定的,转型国家市场运行尚未高度成熟,政府有形的手仍干预,会计准则的制定、改革要兼顾市场与政府,建立高质量、统一、透明的决策有用信息为根本目标,不能完全不考虑转型国家与成熟市场国家差异。

1.不能因会计准则国际化而阻碍市场经济发展和增加转型成本

在这主要是提到关联方。对于关联方交易的定义,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仍然存在差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一关联方披露》规定:“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财政部会计准则,2006)。”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凡是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都是关联方,都应进行披露。

关联方定义的差异主要因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西方国家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国有企业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具有局限性。若将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界定为关联方的话,一方面我国有相当大比例的交易发生于同受国家控制企业之间,若将它们一一披露,成本相当高,披露的信息也无较大用途;另一方面,不符合关联方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在考虑各种可能的关联关系时,应该关注关系的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张月伟,2007)。

有必要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做进一步的规定,不能把所有国企间交易都不定义为关联交易,应严谨的区别对待,对不符合市场化的交易应当披露相应的财务信息。

2.不能因为会计市场违规操作问题,而在理论上倒退

这主要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饱受关注与争议,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允许金融机构不必按当前市价确认金融资产价值,重新分类金融资产。但IMF在最新发表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认为:“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趋势,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改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框架,以加强市场约束和促进金融稳定”。

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因为监管等外部条件的不完善,而在理论上倒退。即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真实性,不能以削弱会计信息质量来顾及监管的需要。

3.参与国际准则变革研究,增加在国际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加强国际沟通和交流

加强和发达国家在会计环境上的沟通与协调,还应当加强与政治经济体制背景相似、发展水平相当、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开展区域间沟通和合作,共同致力于本国会计准则的完善。

4.借鉴外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验,制定我国同国际趋同战略目标、步骤和策略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准则的国际趋同化没有明确计划,一直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需要进一步制定战略目标、步骤和行动策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版.

[2]王建新.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成就与发展趋势[J].中国总会计师,2006.16-18.

[3]常勋.国际会计研究:国际会计协调化与国际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赵静.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6.5.11-12.

[5]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J].会计研究,2006.20-21.

[6]尹燕春.陈军杰.关于會计准则国际化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7.25-26.

[7]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J].会计研究,2006.17-19.

[8]张新春.论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对国内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0.38-39.

猜你喜欢
关联交易公允价值启示
关联交易审计思路
浅析关联交易抵销系统在大型企业集团的探索与应用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小微企业在成长期最容易忽略的8个财务管理问题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