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2015-04-14 14:41赵廷艳
中国经贸 2015年4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措施

赵廷艳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保持健康良好运转,需要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财产内容逐渐增多,旧的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是大势所趋。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并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措施

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在工作的过程中密不可分,是中国特有的政治体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增进社会福利的同时,也履行社会的管理职能,让社会的发展更加和谐。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核心资源,是国家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关系着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与业务的展开,管好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对促进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发挥职能的资源保障,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有助于单位及时了解自身发展情况和业务运转问题,在实时更新的资产使用、流通和状态等信息中,能够把握工作实际情况,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在固定资产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上级部门,可以透过集中性的管理,统筹安排下级部门及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透过强化管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控制、全程监督。透过实时更新固定资产的流向,有助于各个部门和单位在资产运行方面,可以做好充足的规划与协调,避免了业务和资产上的不协调性,更避免了浪费的情况发生。同时,在明确规章制度下,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进而维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升了财政资金效率和管理效率,规范业务运转,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础的物质保障。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面临的困难

1.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都是来自国家直接的财政拨款,具有无偿性和公共性,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这些资产缺乏管理意识和责任感,而且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质的单位,不计算成本和盈亏,其资产不属于经营性资产行列,自然就忽视了国有资产的管理。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或者是建立了制度也不按照制度管理资产,对国有资产不进行定期清查和盘点,产生很多与实际不符的虚账,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此外,国家的政府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本身存在问题,容易出现国有资产管理权责不清等现象,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混乱。

2.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

我国财政部相继在 1997年和 1998 年,发布出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其中将传统会计收付记账法记账模式,改成借贷记账法。这种形式上的改变,并未打破账实不符的情况,固定基金余额和固定资产余额的对等性,不能说明方法的完善。2014 年相继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其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但行政单位仍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支出和收入科目无法互相限制,总账在不登记固定资产和基金科目的时候,都是平等的存在。从表面上来看,资产负债表的阶段性相等,不影响会计核算问题,但是却在记账方法和核算方法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

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和体制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政府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对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关注度还不够高,相关的立法建设也不够完善,国有资产的处置、配置、使用等事项都缺乏法律依据。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造成财政部门内部、上级主管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各个职能部门之间权责不清,有些单位上级调拨的资产没有报同级财政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互不了解账面和实际的资产使用情况;资产的处置、借用、报废常常未经审查批准,行政事业单位便自行处理,导致大量账外资产的形成;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无人对资产损失负责。

4.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

由于缺乏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导致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混乱,对资产的收益缺乏管理,对于处置资产的资产评估和部门审批都没有落到实处,资产处置随意性很大,对国有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力度不到位,资产产权转移无法察觉,私人占用国有资产,滋生腐败。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发挥不了检查和监督的功能,国家和社会的审计间隔时间又太长,起不到约束和监督的作用。

三、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1.强化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要想改善和创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必须要转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首先要从领导重视度入手,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全面建立负责机制,由领导作为第一负责人,对相关领导干部也进行绩效考核,可以提升资产使用效率。除此之外,通过定期培训来强化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树立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打破傳统管理中将固定资产与单位经费等同的观念,重新认识固定资产,树立资产效益意识。建立高效的资产共享、共用的整合机制。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项下各固定资产都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出现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或者低效运转的现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尤其要将闲置的或者低效运转的资产逐一进行申报、登记,对这些资产重新估价,并建立有效的资产信息数据库,以方便资产的调剂与整合,从而避免资产浪费。

2.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机制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化必须进行改革,使资产管理制度与时代发展同步。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必须明确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原因及问题。应明确事业单位资产所有权,并对资产使用做出具体规定。(1)在事业单位资产投入使用方面,要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制定公正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资产购置需事先纳入计划,防止资产购置随意。(2)在资产日常管理方面,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有效利用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加强考核机制。其次要配备专人管理资产,如实记录资产,与会计核算人员共同保管,形成相互制衡管理制度,有利于资产的完整性。

3.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

因为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处置等行为违法违规现象严重,所以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加强单位内部监督,要建立专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设立国有资产购买、使用登记管理制度,资产使用人要签字确认等监督机制。二要加强外部监督。每年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要联合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三要加强社会监督。新闻媒体等要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处置中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强化社会监督作用。

4.建立相应的电子管理系统

如今互联网技术发达,很多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都利用计算机管理的便利来对内部的财务进行电子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单位内部的具体情况来建立相应的电子管理系统来对单位的资产进行登记和核算,这样可以让资产的管理变得清晰明了。在进行登记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当予以细致谨慎的态度来工作,做到每一个数据的登记都有一定的依据,保证账目的清楚且有据可依。在账目不详细的时候,财务人员在登記之前应该去了解清楚并及时上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范单位资金的使用。为了避免不法分子利用公务之便来篡改数据,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电子系统的更新和维护,财务人员也应当进行备份,防止因为外在原因导致的数据丢失。通过电子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变得更加透明化,有效的防止了腐败的状况发生。

5.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对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分离制度进行改善;建立监督机制,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确保财务核算有效实施,保证事业单位资金安全;对发生的业务严格审查,确保账目真实准确;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先进财务软件或者配备专门研制财务软件的人员,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核算制度,解决账目核算错误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四、结语

管好用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事业发展。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入手,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蓉茹,朱文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探析[J].商业会计,2014(12).

[2]唐曼萍,谢孝菲,李静波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J].会计之友,2012(11).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加强行政事业会计人员管理 提高依法理财能力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