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解读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2015-04-14 00:48
中国经贸 2015年4期
关键词:服务企业发展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万连坡作客中国政府网访谈直播间,就相关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1.国务院出台《意见》的背景是什么?

万连坡:背景有三个方面:

一、从2008年到2014年和2014年全年的产业背景

第一,服务外包产业的基础。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产业规模继续扩大。自2008年到2014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承接国外外包的执行值由2008年的46.9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559.2亿美元。国际市场的份额由7.7%跃升到将近30%,成为全球第二大接包国。二是产业实力提升。截至到2014年,我们国家现有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2.8万家,年均新增企业300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现在大概有62家,员工超过万人的企业已经有16家。通过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等各类国际资质认证大约在7145项。三是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占整个全国产业的70%。业务规模接近全国的90%。四是促进就业方面,服务外包企业已经成为知识型人才就业的重要容纳器。2014年我们国家新增服务外包从业人员71.1万人,同时新增大学毕业生就业人员48.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8.6%。

2014年,我们国家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服务外包产业逐步从规模快速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我们国家服务外包产业全年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20.4万份,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072.1亿美元和813.4亿美元。合同金额首次突破了千亿美元,这是在我们国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历史上首次。分别同比增长了12.2%和27.4%。其中,承接离岸合同金额718.3亿美元,执行金额559.2亿美元。718.3亿美元也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历史上首次突破了700亿美元。所以2014年我们国家的服务外包产业规模扩大有两个突破。增长分别达到了15.1%和23.1%。服务外包企业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采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推动了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这是2014年我们服务外包产业的一个特点。

第二,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成效非常显著。2014年服务外包企业新增从业人员71.1万人,其中大学毕业生48.8万人,相当于全国高校毕业人数的61.7%。截至到2014年底,我们国家服务外包企业达到了28127家,从业人员是607.2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的404.7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6.7%。服务外包企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的特点,所以它已经日益成为扩大大学生就业的新的渠道。

第三,服务外包企业的接包能力在2014年不断提高。2014年我国上万人的服务外包企业达到了16家,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上亿美元的企业达到了62家。企业的人员规模和承接业务规模达到上万人和上亿美金这是国际上衡量企业的两个标准。2014年我们国家的服务外包企业签订了国际离岸外包合同102821份,同比增长了10.4%。这些合同涵盖了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运营服务、工程设计、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和测试、产品技术研发等各种业务类型。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平均合同金额达到了69.9万美元,同比提高了4.5%。

第四,专业服务水平日益提高。比如说国际资质认证,这是体现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衡量标准,也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2014年,服务外包企业新获得的各类资质认证数量达到1390个。当然,这里面包括了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金融电讯协会等13项国际认证,因为你要做国际业务必须要有这些国际认证的资质,这些大家才可以跟你做这个业务。我们有了这些资质,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知识流程外包比重稳步提升。2014年全年承接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的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293.5亿美元、79亿美元和186.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3%、24.5%和30.9%。从增长速度可以看的出来,后两个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前面,因为后两个是以知识和研发为主要特征,占比达到了33.4%,比重在稳步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推动着我们国家服务外包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提升,创新逐步成为服务外包企业的核心驱动力。

第六,我们国家的服务外包发展特色在日益突出。这里面有几方面:一是我们现在能够提供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可以为将近200个国家提供外包专业服务。二是专业示范城市根据各自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三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逐步加深。这是2014年这个产业的几个特点。

二、我们国家的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这个机遇从国际上看,服务外包产业正在加速服务业的全球转移,转移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和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服务外包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跨行业的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现在非常迅速,服务外包企业起步时主要是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也就是IT产业里。现在随着新的技术出现和应用,跨界的融合、跨界服务发展非常迅速,给我们带来承接国际外包带来很大的机遇。

根据有关国际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市场总额接近大约5000亿美元。同时由于服务业在全球的转移,新的国际贸易规则也正在孕育之中,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提升产业价值链的重要途径。从国内看,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开放的水平,为我们国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特别是信息服务、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等建设,将进一步释放国内服务外包市场的需求。所以我们觉得服务外包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一个是国际上的机遇,一个是国内的机遇。endprint

三、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服务外包的工作任务,并且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鼓励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张高丽副总理、汪洋副总理、杨晶国务委员也作出相关批示。为了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商务部会同20个国务院有关部门代国务院起草了《意见》,并且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2014年11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71次常务会,专题研究讨论了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稿。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特别提出,服务外包产业是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对外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并且强调要求有关部门思想要再解放一点,步子再快一点,要多给一些“真金白银”的政策实惠,不能只重复过去的一些“含含糊糊”的政策,必须要有新拓展、新举措。

2.《意见》给这个产业设定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万连坡:《意见》提出要兼顾当前和长远的发展目标:今后三年,培养一批中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型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服务外包知名企业;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人才队伍规模和素质进一步提高,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数量大幅增长;服务外包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年均增长25%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外包业务占比不断提高;区域布局明显改善,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有序的良性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服务外包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用一步增强;服务外包产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这是未来三年我们要达到的一些基本目标。到2020年,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国内市场协调发展,规模显著扩大,结构显著优化,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成为我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提升产业价值链的重要途径。

我们认为,要落实好《意见》里面提出的目标,要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壮大国内市场,国际国内市场要协调发展。二是要继续提高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加紧培育一支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围绕这三方面的工作,商务部将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继续完善适合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营商环境。

3.《意见》主要涵盖哪些内容?

万连坡:《意见》共4大部分,16条具体内容。主要内容有: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一是明确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围绕培育竞争新优势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二是提出发展目标。提出今后三年产业规模、结构、区域布局、市场主体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发展目标,并兼顾到“十三五”期末的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培育竞争新优势。一是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定期发布《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二是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提出适应全球服务业加速跨国转移新趋势,进一步扩大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交流与合作。三是优化国内市场布局。构建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主体,结构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四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从事服务外包业务,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政府部门要不断拓宽购买服务领域。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强服务外包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加强中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高校依照服务外包人才相关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第三部分强化政策措施。一是加强规划引导。研究制订《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二是深化国际合作。综合运用贸易、出口信贷、对外投资合作和对外援助等多种措施,支持有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开展国际服务外包研发、人才培训、资质认证、公共服务等,设立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引导基金。四是完善税收政策。从区域和领域上扩大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政策实施范围。实行国际服务外包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五是加强金融服务。通过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政策性银行、融资担保机构以及支持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宽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渠道。六是提升便利化水平。深化境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在创新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监管模式以及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

第四部分健全服务保障体系。一是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完善服务外包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服务外包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体系。二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发挥驻外使(领)馆、行业协会等作用,加强对服务外包公共信息服务。三是加强统计分析体系建设。健全服务外包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加强服务外包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有关部门服务外包信息共享机制。

《意见》最后要求商务部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科学评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每年向国务院报告落实情况。此外,《意见》梳理出了25项重点任务,列入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牵头和参与部门,要求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研究提出具体的工作时限,为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了保障。

4.在过去几年里,政府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绩?

万连坡:几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完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9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0]6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0] 33号),这三个文件在财政、税收、金融、特殊工时制度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适合服务外包产业特点的政策措施。地方政府积极性高,除了下大力气落实中央政策外,积极探索创新,对引进人才、孵化培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释放国内服务外包市场需求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规划引导。制定并实施《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各地方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资源禀赋,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二是政策促进。落实了财政、税收、人才培训、特殊工时等数五十六项政策措施,并对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三是示范带动。各地结合实际错位发展,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培育骨干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国际合作。四是搭建平台。利用京交会、服博会以及境外重要服务外包交易平台,组织企业积极开展项目洽谈和战略合作。endprint

回过头来看,各级政府的政策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取得了良好效果。从产业规模上来讲,我们从2008年的国际离岸外包46.9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559.2亿美元,际份额由7.7%跃升近30%,成为全球第二大接包国。二是实力提升。截至2014年,我国现有外包业2.8万家,年均新增企业300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现在大概有62家,员工超过万人的企业已经有16家。通过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等各类国际资质认证大约在7145项。三是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占整个全国产业的70%。业务规模接近全国的90%。四是促进就业方面,服务外包企业已经成为知识型人才就业的重要容纳器。2014年我们国家新增服务外包从业人员71.1万人,同时新增大学毕业生就业人员48.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8.6%。从2008年到2014年和2014年这个产业本身的几个特点都可以看出来,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产生了积极效果。

5.商务部拟在加强服务外包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哪些工作?

万连坡:服务外包主要生产要素是人的创造力。这个产业要发展,人的创造力是一个关键要素。随着国内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还要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整个服务外包产业总体规模要快速扩大增长,这里面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的规模和结构是当前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制约我们国家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

从总量上来讲,我们国家每年新增大学毕业生和其他能够加入到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总规模还是不小的,但是现在还有一个结构问题。服务外包产业,特别是一个企业光有初级技术人员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些中高层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市场开拓人员带队伍,特别是一些项目带头人、企业带头人,我们非常缺乏这种国际型的中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也就是业界一直呼吁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对中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问题是目前制约我们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

服务外包是知识人才密集型高端服务产业,涉及包括工业、软件和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各领域,需要大量技术、语言、营销、管理等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中高端人才短缺,从业人员流动率加大,企业育人难、留人难现象较普遍。为此,商务部拟与教育部共同做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一是支持高校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服务外包专业和人才结构,依照服务外包人才相关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改革试点,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二是鼓励高校和企业创新合作模式,积极开展互动式人才培养,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加强高校教师与企业资深工程师的双向交流,也就是校企合作。三是全面提升从业人员能力和水平,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录用高校毕业生,建立和完善内部培训体系。此外,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强服务外包各类人才培养培训:一方面继续支持服务外包初级人才;另一方面,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中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6.《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工作设想是什么?

万连坡:今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从整个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规划的落实情况来看,这个规划对产业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规模、能力、质量和水平都在不断提高。明年是“十三五”的起始年,做好“十三五”规划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艰巨的一项工作。“十三五”规划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规划,是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规划。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以服务业为主的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服务外包日渐成为各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对实现“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一步,商务部将对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政策措施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研究制订“十三五”规划。endprint

猜你喜欢
服务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