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58例疗效观察

2015-04-15 02:42文永斌周春巧
海南医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列酮罗格胰岛素

文永斌,周春巧

(重庆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1、药剂科2,重庆 401121)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58例疗效观察

文永斌1,周春巧2

(重庆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1、药剂科2,重庆 401121)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罗格列酮4 mg,1次/d,并联合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治疗,根据血糖要求调整胰岛素给药量。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均不明显,而观察组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34例患者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与对照组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28例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 hPG)、HbA1c、三酰甘油(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 hPG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均正常,均未发现肝功能受损、心血管、低血糖反应、贫血、严重腹泻等异常现象,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下肢水肿,3例发生胃肠道不适,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结论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且能降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脂,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罗格列酮;胰岛素;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安全性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全球约1.5亿多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主要是由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及胰腺β细胞功能缺陷引起。就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点而言,罗格列酮是一种具有口服活性的胰岛素增敏剂,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及改善β细胞功能,常与磺脲类、二甲双胍、胰岛素等联合控制血糖。有文献报道马来酸罗格列酮有增加糖尿病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危险的可能性[1-2]。因此,为了探讨罗格列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笔者对我院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64例;年龄45~75岁,平均(57±3.2)岁;糖尿病病史2~17年,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6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糖尿病诊疗标准》[3]。排除标准:①对该药品过敏者;②严重造血功能障碍者;③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肝肾功能不全者、慢性心功能不全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以及18岁以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1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35例,年龄45~75岁,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34例,未合并高血压患者2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9例,年龄45~75岁,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28例,未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4 mg,1次/d,在此基础上再予以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于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对照组于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根据患者个体血糖情况给予胰岛素剂量,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内,餐后血糖控制在11.1 mmol/L以内。两组患者的总疗程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根据第8版《诊断学》[4]测定标准,治疗3个月后分别在用药前后检测患者的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12导联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Excel导入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及血压变化情况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P>0.05)。观察组中24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高血压患者用药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未合并高血压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收缩压=1.08,P>0.05;t舒张压=1.42,P>0.05);观察组中34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收缩压=4.10,P<0.05;t舒张压=2.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和血压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和血压变化情况(±s)

组别时间 体质量(kg)未合并高血压者(mmHg)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mmHg)观察组(n=58)对照组(n=58)用药前用药后t值P值用药前用药后t值P值62.79±9.20 63.21±8.80 0.45>0.05 62.88±9.15 64.42±8.72 1.69>0.05收缩压132±4.80 129±4.20 1.63>0.05 131±5.10 128±5.00 1.11>0.05舒张压82±4.70 79±4.10 1.67>0.05 82±4.90 80±4.00 1.53>0.05收缩压147±7.65 130±6.00 4.46<0.05 147±7.00 140±6.91 3.32<0.05舒张压94±5.70 82±4.60 3.57<0.05 94±5.20 89±5.05 1.71>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和血脂代谢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FBG、2 hPBG、HbA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用药后的FBG、Hb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BG=2.23,P<0.05;tHbA1c= 2.11,P<0.05),与对照组患者用药后的2 hP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hPBG=1.84,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TC、HDL-C及LDL-C指标与对照组用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TC=1.02,P>0.05;tHDL-C=1.56,P>0.05;tLDL-C=1.03,P>0.05),而TG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G=2.68,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和血脂代谢指标变化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和血脂代谢指标变化情况(±s)

组别 时间HbAlc(%)观察组对照组用药前用药后t值P值用药前用药后t值P值FBG (mmol/L) 10.20±3.00 7.40±1.03 3.21<0.01 9.91±3.13 8.31±1.22 1.05>0.05 2 hPBG (mmol/L) 16.10±4.03 9.98±1.98 2.73<0.01 16.00±4.06 10.72±2.50 2.01<0.05 9.61±1.92 7.18±1.07 2.69<0.01 9.60±1.93 7.90±1.13 1.08>0.05 TC (mmol/L) 4.82±2.44 4.61±1.69 1.04>0.05 4.89±2.39 4.74±1.76 0.98>0.05 TG (mmol/L) 2.30±0.53 1.98±0.18 2.22<0.05 2.32±0.52 2.19±0.31 0.87>0.05 HDL-C (mmol/L) 2.77±0.71 2.78±0.55 1.74>0.05 2.77±0.73 2.79±0.65 0.99>0.05 LDL-C (mmol/L) 1.09±0.09 1.09±0.08 0.53>0.05 1.09±0.09 1.08±0.07 1.04>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后心电图无明显异常,心脏彩超的各项指标均正常。对照组未发生下肢水肿情况,4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下肢水肿,经服安体舒通消肿,3例发生胃肠道不适,坚持服药并改为餐后服药后症状减轻,其余患者未发现肝功能受损、心血管、低血糖反应、贫血、严重腹泻等异常现象。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肝与骨骼肌等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抵抗减弱及胰岛B细胞缺陷而导致空腹及餐后高血糖的代谢异常综合征[5-6]。胰岛素抵抗减弱会引起糖代谢、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异常,甚至会损伤微血管及大血管,导致患者血压异常[7]。因此,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和改善B细胞功能能有效降低损伤微血管和大血管而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传统口服降血糖药不能维持长期的血糖控制,因而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以达到持续控制血糖的目的,从而减少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并延缓糖尿病进展[8]。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很多,其中罗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在降低血糖方面表现突出,主要通过活化PPARγ而增加多种蛋白质的合成,且在细胞对胰岛素产生生物反应时参与葡萄糖转运和利用及脂代谢过程,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另一方面,活化的PPARγ可增强葡萄糖转运子GLuT-4的表达,而罗格列酮通过增强葡萄糖转运子GLuT-4对葡萄糖的摄取,最终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降低其血糖方面较单纯使用胰岛素效果更好,而且对患者的体质量变化影响不大。罗格列酮对于2型糖尿病未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的影响也不显著(P>0.05),与张兴渝等[11]研究结果一致;而对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降低其血压的功效(P<0.05),这提示胰岛素抵抗可能与高血压呈正相关。罗格列酮类药物有可能在降压或辅助降血压治疗中发挥有益的作用。同时,罗格列酮可以改善多种胰岛素抵抗(包括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胰岛素抵抗,在调节患者血脂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可显著降低患者的TG水平,与文献报道一致[12]。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在降低血糖和FBG、2 hPBG、HbA1c、TG等指标方面相比于单纯使用胰岛素的效果尤为显著,证实了罗格列酮降血糖作用是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而发挥其降糖作用,而并非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来实现,这与杜庆夫等[13]的研究一致。但罗格列酮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水肿,这可能是由于患者在用药后肾脏排钠减少和水钠潴留增多使血浆容量增加引起的。本研究结果中,并未出现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病例,但有少部分患者出现水肿现象及胃肠不适症状道。基于所有控制血糖的药物都可能引起副作用,因此,临床医师早用药前应评估药物治疗的获益和风险程度,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从而将控制血糖所造成的危险程度降到最低[14]。

综上所述,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及B细胞功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对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有降低其血压的效果,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

[1]郑少雄.罗格列酮与心血管风险-近期文献解读[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7(4):217-222.

[2]廖 艺,韦 宁,盘红梅,等.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心血管安全性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3.

[3]Executive summary.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3 [D].Diabetes Care,2013,36 Suppl 1:S4-10.

[4]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16-17.

[5]Purrello F,Rabuazza AM.Metabolic factors that affect beta-cell function and survival[J].Diabet Nutr Metab,2000,13:84-91.

[6]Garvey K,Wolfsdorf JI.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current diabetes management[J].Pediatr Clin NAm,2015,62(4):873-888.

[7]张子平,张燕娥,苏文婷.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4):94-95.

[8]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UKPDS 33)[J].Lancet,1998,352 (9131):837-853.

[9]毛 蕾,薛竹君.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2,30(2):101-102.

[10]刘 霞.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4,25(10):1429-1431.

[11]张兴渝,周向东.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国药业,2008,17(19):54-55.

[12]蔡兰云,朱海燕,薛雄强,等.罗格列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25(5):1059-1060.

[13]杜庆夫,李艳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4):552-553.

[14]杨明璨,熊鸿燕,林 辉.罗格列酮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用的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24(3):253-256.

R587.1

B

1003—6350(2015)24—3683—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4.1327

2015-05-07)

周春巧。E-mail:917945968@qq.com.

猜你喜欢
列酮罗格胰岛素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你看到的是美,我看到的是责任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对不起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罗格列酮联合依那普利对腹膜纤维化大鼠的腹膜功能的影响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作用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吡格列酮对膀胱癌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抑制作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