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切除联合内侧副韧带修复治疗成人合并肘关节脱位型桡骨小头骨折13例

2015-04-15 02:42刘黎军陈宏贤张胜利
海南医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肘关节桡骨患侧

尤 微,刘黎军,陈宏贤,张胜利,韩 云,吴 雯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广东 深圳 518035)

桡骨小头切除联合内侧副韧带修复治疗成人合并肘关节脱位型桡骨小头骨折13例

尤 微,刘黎军,陈宏贤,张胜利,韩 云,吴 雯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广东 深圳 518035)

目的 观察桡骨小头切除联合内侧副韧带修复治疗成人合并肘关节脱位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桡骨小头切除联合内侧副韧带修复的方法对13例合并肘关节脱位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积极配合康复锻炼。结果所有患者皆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46±2.90)个月。按Mayo肘关节性能得分(MEPS)评估患肘关节功能为(93.07±3.84)分,患侧肘关节屈曲活动(135.38±3.80)°,旋前活动(82.69±4.84)°,旋后活动(85.77±4.00)°,与健侧肘关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肘关节无主观疼痛及不稳定,未出现肘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均能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成人合并肘关节脱位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使用桡骨小头切除联合内侧副韧带修复的治疗方式能维持上下尺桡关节的稳定,避免诸多中远期并发症的优势,可获得满意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是可以接受的选择。

桡骨小头骨折;肘关节脱位;内侧副韧带;疗效

桡骨小头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在国内单纯的桡骨头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2%,占全部肘部创伤的11%。合并肘关节脱位型桡骨小头骨折是Hotchkiss改良Mason分型中Ⅳ型的一种特殊类型。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是恢复患者肘关节功能的关键。目前,由于患者对肘关节术后功能恢复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假体材料学、假体置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对桡骨小头维持肘关节外侧柱生物力学稳定性作用的充分重视,桡骨小头置换治疗合并肘关节脱位型骨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但是,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存在假体型号少、与国人体格匹配度不佳、假体松动及需要一定的置换经验等不足因素,不便于广大基层医院开展相关的手术治疗。为此,我科开展了桡骨小头切除联合内侧副韧带修复治疗成人合并肘关节脱位型桡骨小头骨折,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0年2月至2014年 2月收治的13例患者纳入研究,均经CT确诊为合并肘关节脱位型骨折,排除冠状突骨折,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35~48岁,平均(40.46±4.08)岁。

1.2 手术方式 患者予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取外侧入路暴露至桡骨小头,确认桡骨小头无法通过复位及内固定进行修复情况下,予以桡骨小头切除,暴露内侧副韧带,可见内侧副韧带在所有病例中均撕裂。予2#ETHIBOND缝线(美国强生公司)修复内侧副韧带,重建内侧稳定性。术中被动活动患侧肘关节,检查肘关节在伸15°至屈100°间稳定性,冲洗及缝合伤口。旋后位超肘石膏外固定至术后3周。拆除石膏后逐渐开始肘关节活动度及肌力训练。

1.3 评价指标 拆除石膏后4个月,所有患者测量肘关节活动度(含屈伸及旋转)、按肘关节Mayo评分系统(MEPS)评估患肘关节功能,并与患者本人健侧肘关节相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平均(13.46±2.90)个月,所有患者肘关节无主观疼痛及不稳定,未出现肘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均能正常生活及工作。平均MEPS分数为(93.07±3.84)分。术后结束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屈曲活动(135.38±3.80)°,旋前活动(82.69±4.84)°,旋后活动(85.77±4.00)°,相比于健侧的屈伸及旋转活动范围,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侧术后与健侧肘关节活动度对比(±s,°)

表1 患侧术后与健侧肘关节活动度对比(±s,°)

位置(术后)患侧(n=13)健侧(n=13)t值P值屈曲135.38±3.80 137.69±2.59 -1.809 0.083旋前82.69±4.84 86.15±3.63 -2.065 0.051旋后85.77±4.00 88.08±2.53 -1.757 0.092

3 讨论

Heim将肘关节结构稳定系统归结为环型结构[1],包含内侧、外侧、前侧、后侧等四个柱,内侧副韧带(MCL)和肱骨内上髁组成内侧柱;桡骨小头、肱骨小头、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含伸肌总腱)等结构共同构成外侧柱;喙突、肱肌和前关节囊组成该环的前柱;后柱则由鹰嘴突、肱三头肌及后关节囊等组成。桡骨小头是外侧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外翻稳定的30%。MCL是一个纤维复合体,它是由前部、后部及横向部这三部分的纤维束共同组成。有研究表明:在肘关节屈曲90°时,对抗外翻应力的活动中MCL提供了54%的稳定作用,而肱桡关节中的骨性结构只提供了活动时33%的稳定作用[2],由此可见肘关节外翻活动是否稳定,主要是由MCL是否存在损伤决定。

合并肘关节脱位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MCL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撕裂。因此,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的切除桡骨小头,势必导致肘关节骨质及软组织两种结构的不稳,最终导致肘关节的极度不稳,甚至在石膏保护下还会有肘关节脱位的情况发生[3]。而当MCL复合体完整时,即使切除了桡骨小头也不会引起肘关节的不稳定。因此当桡骨小头无法通过内固定修复必须切除时如果修复了MCL,则相当于单纯的桡骨小头骨折,同样也不会引起肘关节的不稳定[4]。

如何选择治疗Mason III、IV型骨折的方法,目前得到了广泛认可的观点是:如果桡骨小头是可修复的情况下则尽量通过内固定方式进行修复,无法修复时则采取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或桡骨小头切除的治疗方式;若必须切除则应修复周围受损的韧带及肌腱附着处[5]。桡骨小头假体置换的文献报道随访结果并不一致,许多学者陆续报道了患者术后长期和短期随访时出现不良并发症[6]。目前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存在假体型号少,假体数据均以国外人群解剖数据为设计基础,与国人体格匹配度不佳,同时假体松动及需要一定的置换经验等不足因素都制约了假体置换手术的应用;而修理粉碎性骨折对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更高[5],并且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大约有40%以上的此类患者在后期功能康复训练时会出现内固定物松脱移位、桡骨小头高度再次丢失及切割导致肱骨小头损伤,最终引起创伤性关节炎。这些都不适合基层医院对合并肘关节脱位型骨折治疗的开展。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通过桡骨小头切除联合内侧副韧带修复的患者术后评分和活动度均接近健侧肘关节,患者也无明显不适主诉,说明这种方法可使肘关节的稳定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同时获得满意的活动度,弥补了单纯桡骨小头切除的不足。

综上所述,桡骨小头切除联合内侧副韧带修复是治疗合并肘关节脱位型桡骨小头骨折的方便、可行、可预测的方法,可在基层医院加以推广。

[1]戴尅戎.现代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38-441.

[2]陈疾忤,陈世益.肘关节不稳的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2):86-89.

[3]Tashjian RZ,Katarincic JA.Complex elbow instability[J].J Am Acad Orthop Surg,2006,14:278-286.

[4]Antuña SA,Sánchez-Márquez JM,Barco R.Long term results of radial head resection following isolated radial head fractures in patients younger than forty years old[J].J Bone Joint Surg Am,2010, 92:558-566.

[5]Schnetzke M,Aytac S,Deuss M,et al.Radial head prosthesis in complex elbow dislocations:effect of oversizing and comparison with ORIF[J].Int Orthop,2014,38(11):2295-2301.

[6]Acevedo DC,Paxton ES,Kukelyansky I,et al.Radial Head Arthroplasty:State of the Art[J].J Am Acad Orthop Surg,2014,22(10): 633-642.

R683.41

B

1003—6350(2015)24—3697—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4.1333

2015-04-01)

尤 微。E-mail:uv1997@139.com

猜你喜欢
肘关节桡骨患侧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更 正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运动疗法联合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