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对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2015-04-15 02:42黄海琴杨志峰赵增喜
海南医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苏醒手术室细节

王 晶,黄海琴,杨志峰,郝 青,赵增喜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1、护理教研室2、外科3,河北 宣化 075100)

细节护理对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王 晶1,黄海琴1,杨志峰2,郝 青3,赵增喜3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1、护理教研室2、外科3,河北 宣化 075100)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对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10月于我院外科住院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150例,按接受手术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的细节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麻醉苏醒期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配合程度及镇痛剂使用情况,同时调查医生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寒颤、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能更好地配合医护指令,镇痛剂使用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及患者在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细节护理措施能明显减少手术患者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且能提高医生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细节护理;麻醉苏醒期;人性化;外科手术

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外科手术越来越成熟,涉及的部位也越来越广泛,且许多疾病仅能够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然而手术也是一种外在的特定应激反应,尤其是患者从麻醉状态至苏醒,由于受到药物作用、手术创伤以及其他应激的影响,易出现各种病理性生理紊乱以及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因此,缓解手术患者苏醒期的生理功能紊乱、调节心理状态[1],使患者平稳安全的度过麻醉苏醒期,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的关键。我院从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对150例行全身麻醉外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采取细节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外科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50例纳入本次的研究范围。按接受手术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中男性47例,女性28例;年龄18~77岁,平均(45.2±10.5)岁;手术时间30 min~4 h,平均(2.7±0.8)h;其中神经外科手术5例,普外手术45例,骨科手术12例,胸外科手术13例。观察组中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18~78岁,平均(44.1±11.3)岁;手术时间30 min~4 h,平均(2.8±1.0)h;其中神经外科手术5例,普外手术45例,骨科手术13例,胸外科手术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手术护理,包括常规术前访视、麻醉后到苏醒常规监测生命体征、正确摆放手术体位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的理念实施细节护理。

1.2.1 术前心理干预 利用术前访视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性格、接受程度、经济状况等,有针对性的给予安慰与鼓励;介绍手术室环境、入手术室的流程、手术相关医护工作人员(医师、护士、麻醉师等),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缓解术前焦虑;麻醉师需要进行麻醉方式、麻醉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的简要介绍,着重讲述各种引流管设置的必要性及可能引起的不适症状,讲解麻醉后可能出现的感觉异常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以提高配合性;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对患者做好术前的宣教工作,使患者有所准备,建立自身的心理机制,减少恐惧及焦虑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实施救治。

1.2.2 术中护理 麻醉开始时要积极鼓励患者与麻醉师配合诱导麻醉;在气囊给氧时,手掌大小鱼际按压患者左侧肋弓下缘,顶住胃底,防止压力过大,造成胃胀;密切观测患者各项体征,尤其是高危患者;针对不同类型手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配合手术,比如腹腔镜手术,须建立人工气腹,并注意观察压力值,以避免腹腔压力过大。

1.2.3 麻醉苏醒期的细节护理 患者去枕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体位压迫,必要时在骨骼突出处加垫软垫,注意更换污染的床单,保持患者皮肤清洁;若患者出现兴奋、躁动等情况时,必须专人防护,升起床旁护栏,使用约束带时注意松紧事宜,防止发生坠床;低体温是麻醉与术后最常见的机体失调[2]。研究表明,术后50%~70%的患者可能发生低体温[3],因此手术结束后应对患者采取各种保温措施,如调节室温在24℃~26℃或者用温热毛毯覆盖患者身体等[4],对于老年患者,可在四肢处放置热水袋(注意防止烫伤),使患者体温尽快恢复正常,加快苏醒;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血压、体温、尿量的变化,特别注意血氧饱和度的情况;建立自主呼吸后要注意手指的皮温情况,当皮温较低时易造成血氧偏低的误差,要及时更换手指,防治错误判断;早期要不间断呼喊患者名字,配合执行“举臂、睁眼、握手、吐舌”指令,判断患者的意识和肌力恢复情况,以促进早期自主呼吸。此外,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应激反应出现焦虑或有恐惧感的,可及时告知手术已经结束,现在情况正常,医护人员就在你身边,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对老年患者,要尊重体贴,耐心缓和地解释;对于清醒留观的患者,要告知手术顺利完成,要继续保持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1.2.4 麻醉苏醒期的并发症预防护理 细节护理也体现在对并发症的处理上:(1)恶心呕吐。由于手术刺激、麻醉药物残留、低血压等多种原因,可以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尤其腹腔镜手术更为常见,发生率高达40%~50%[5]。因此,术前术中预防性给予止呕药物,以减少术后的恶心呕吐症状。此外苏醒期拔管、吸痰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吸痰尽量做到每次有效,以减少操作次数,避免咳嗽恶心,中断吸氧等。(2)疼痛。在麻醉苏醒期,由于药物作用逐渐消失,患者会出现疼痛加剧,可引起应激性的心率、血压变化,需要及早发现,提前做好处理准备。(3)躁动。由于受到残余麻药、伤口牵拉、留置引流管[6]、绷带加压包扎、膀胱充盈或者刺激、制动松紧不适[7]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会产生心理应激而引发烦躁。因此,除了术前、术后采取心理干预外,必要时还需给予药物镇静、镇痛,以减少或者避免苏醒期躁动的发生。(4)呼吸道不通畅。在苏醒期特别是拔管后患者易出现呼吸道不畅,而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危及生命。在护理工作中要找到诱因及时采取护理应对措施:①舌后坠。典型有打鼾症状,及时托起下颌,通知医生。②喉头水肿。患者烦躁,诉通气困难,及时遵医嘱治疗。③分泌物堆积。患者痰鸣音增多,吸引分泌物,去除诱因。(5)寒颤。主要是受到低体温的影响,加强术中术后的保温措施。

1.2.5 严格交接 从做完手术到转入苏醒室,再由苏醒室转回病房,这期间都要有麻醉师和护士陪同,同时将患者情况与病房护士进行详细的交接,包括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中情况、补液量等等,交代心电、血氧监护情况,必要进行评估,嘱密切观察。

1.3 观察指标 调查医师、患者对两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记录。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总数×100%;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寒颤等)情况;观察两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镇痛剂使用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师对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医师对两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3,P<0.05),见表1。

表1 医师对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例(%)]

2.2 患者对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在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满意率达到96.0%,对照组只有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9.091,P<0.05),见表2。

表2 患者对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在麻醉苏醒期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9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d,±s)

表4 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d,±s)

t值P值1.044>0.05 1.071>0.05

2.5 两组患者苏醒期是否配合及镇痛剂使用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麻醉苏醒期,配合顺利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剂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患者苏醒期是否配合及镇痛剂使用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当前医疗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临床护理理念也在不断地细致深化。以人性化护理、舒适护理、人文关怀为代表的新型护理服务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细节护理是这些护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手术室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其护理质量将直接影响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8],也会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因此细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运用尤为重要。

本组将细节护理运用于75例手术患者中,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越精、越细、越到位的护理措施,其意义在于:(1)术前主动、耐心地听取患者的主诉,对患者的合理需求主动采纳,从而在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配合性与护理满意度,同时也避免了部分医患纠纷;(2)术前、术后的心理干预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恐惧感及抵触情绪[9-10],让患者的机体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而术前加强麻醉讲解,可以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麻醉苏醒期保持机体内分泌相对稳定[11],并且都能很好的自我应对与护理配合,从而减少躁动、焦虑等并发症的发生;(3)通过细致的并发症预防、处理,提供预防性、针对性、周到舒适的服务,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与医师的满意率。

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的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的寒颤、躁动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的镇痛剂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了细节护理能明显减少手术患者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并且大大提高医生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1]陈秀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19-20.

[2]王明安,王明德.麻醉后恢复期患者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7-78.

[3]胡兴国.围手术期的轻度低温[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苏醒分册, 2000,21(4):225-227.

[4]薛怀英.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和寒颤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8(5):850.

[5]薛富善.麻醉科特色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649,659.

[6]黄 娜,赵立森,高 宁,等.开胸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20):53-55.

[7]陈莉莉,薛怀英,姚月芳.全身麻醉苏醒期烦躁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140,142.

[8]王凌云,陈 英.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57-58.

[9]黄玲月.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23-24.

[10]魏 革,梅桂萍,胡 玲,等.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2):1133-1135.

[11]陈志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护理进修杂志,2013,28(20):1884-1886.

R473.6

B

1003—6350(2015)24—3742—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4.1352

2015-07-16)

河北省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编号:1321116D)

王 晶。E-mail:wangjingerf@163.com

猜你喜欢
苏醒手术室细节
植物人也能苏醒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绿野仙踪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会搬家的苏醒树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