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高级日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探索

2015-04-15 09:37邓亚晔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日语外语

邓亚晔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3)

一、引言

现代外语教学史上,产生了很多外语教学法流派,每一种教学理论的提出,都加深了人们对语言和语言教学的认识。我国的外语教学历来易受外来教学法的影响,同时又扎根于我们的外语教学实践。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

朱枫通过对1998-2009年间CNKI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发现,国内项目教学法研究始于1998年,科类分布集中在理工科及电子科学与信息技术类,达69%,文史哲类仅4%,研究领域集中在职业技术教育(包括高职和中职),达85.6%,普通高等教育占12.4%(朱枫2010),综合表明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校外语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亦说明在该领域具有更广泛的研究空间。

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

本文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hypothesis)以文秋芳的研究为主,即主要针对接受正规外语教育、具有一定外语语言基础的学习者。假设的具体主张包括:(1)就教学过程而言,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的内驱力更大,输出驱动不仅可以促进接受性语言知识运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语言知识的欲望。(2)就教学目标而言,培养说、写、译表达性语言技能更符合社会需求,因此说、写、译表达性技能为显性考核目标,听、读接受性技能仅为隐性目标(文秋芳2013)。

三、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项目教学法在《高级日语视听说》课程上的应用

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重视语言的输入,教师提供输入时往往认为新输入的单词与语法对学习者未来的语言运用会有帮助,而学习者却未能明了何时何地有何用,如此,只会让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储备知识。

贝立兹多媒体教学效果统计分析表明,学生对初学知识在三天后的掌握情况为:单独听音的学生掌握10%;单独阅读的学生掌握20%;视与听结合的学生掌握68%;视听说三者结合的学生掌握达90%(乔苒2009)。由此表明,单纯地输入性学习,并未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只有以输出为驱动,促使学生不停地思考:这句话应该如何用日语表达?这件事应该如何用日语描述?从而引发学生的自我驱动学习,才能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本研究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指导下展开教学实践,以期达到语言输出的四大功能:(1)提高语言的流利度和自动化程度;(2)检验语言假设;(3)增强对语言的意识程度,发现学习者所想与所能之间的空缺;(4)培养对元语言的反思能力(文秋芳2008)。

为达到上述目的,项目设计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1、真实性

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真实的输出任务。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并达到顺利输出的目的。

2、层次性

《高级日语视听说》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外语语言基础,但在表达所思所想方面,尚需加强训练。因此,教师设计项目时可将整个项目必须掌握的概念和知识分解到项目设计的不同阶段,循序渐进。

笔者曾以日本NHK所拍摄的取材于中国的记录片《蟻族の詩》为题展开项目教学,总体目标为探究中国这一社会现象(产生、发展等)。授课中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语言的原输出阶段。要求学生将视频中的重点节段听写并翻译出来,同时视频中有众多采访片段,受访者所讲的中文虽被译成日语,但多未达意,要求学生将此部分重新译成日语。该阶段为后续过程中所需要的重点词汇及背景知识提供积累,同时完成提高语言的流利度与自动化程度的输出。

第二阶段:内容分析阶段。完成输出中的检验语言假设功能。针对视频的具体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复述“蚁族”的出现及其特指含义等,并借助情景,进行语音、词汇和语法综合整体教学。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增强对语言的意识程度,发现学习者所想与所能之间的空缺。如该视频的核心内容是大学生就业求职的困境,则以“论中国大学教育改革的利弊”为题,要求学生深入分析“蚁族”这一现象后大学教育改革的影响。

第四阶段:思辨阶段。胡春洞指出“许多英语专业学生学了外语的皮毛,但思维能力却没有提高”,黄源深用“思辩缺席症来形容外语学生的智性不足: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辩析能力”(王祥兵,刘晶2011)。此一阶段是对上述三个阶段的总结,也是完成整体项目目标的阶段。教学内容放在社会大背景中进行延伸思考,主要达到培养对元语言的反思与综合应用能力。

3、融合性

外语教学要求不单单只是传授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利用这门语言去表述、去认识与理解事物。项目教学法的跨学科性体现在外语类专业教学内容上则涉及到国际、国内相关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地理、历史、环境等方面。因此项目设计时,不能单纯地集中在语言表达训练上,应该尽可能地与其他课程或领域相融合,从而达到语言输出的综合性。

以记录片《明治に何を勉強すべきか》为例,为完成教师设计的项目就需要多角度了解明治时期的历史、教育及科技等多方面的信息。如中日两国对待西方先进技术的态度比较。面对西方先进的舰艇,当时的中国购买的是军舰,而日本购买的是造船的技术,如此迥异的态度是如何推动中日两国近代化的发展?是需要学生综合调查才能完成项目。

四、面临的问题

在《高级日语视听说》课程中实施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项目教学法,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1、课时限制

一般情况下,《高级日语视听说》的课程设置为每周2课时,若在课堂上完成输入的“视、听”(笔者授课时每次使用的视频资料平均时长为10分钟,最长则有 45分钟),再加上教师对重点词汇、句式及背景知识等的说明,同时完成项目输出的“说”,时间远远不够,即使勉强完成,亦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教学质量。

实际操作中,为更大限度地保证教学效果,笔者一般会提前将输入资料提交给学生,并布置好相关任务。

2、输入资料的准备

目前国内发行的《高级日语视听说》教材存在内容陈旧、画质不清、内容覆盖面广但时长不合适等问题。网络的发达,为教师们提供了广阔的素材空间,记录片、电影、动漫或综艺节目,保证了教学素材的鲜活,也可以更多地引发同学们的兴趣。但是网络下载的视频资料,虽然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但内容过于分散,不系统,不利于项目的实施。

“输出驱动假设”探讨的是如何使当下的外语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服务,且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一个主要前提条件是以将来的实际应用为主,若只是提供新鲜的资源,虽达到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但对提升学生未来职场中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效用尚需探讨。

3、多重评估体系

注重语言输出的项目教学法,教学评估体系是多重的。

(1)项目参与度

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合作完成项目,因此参与度的高低是评估内容之一。参与度越低的同学,在完成语言输出过程中达到的效果越弱。但是由于项目多是课下由同学自主组织完成,于课堂上发表成果,个别同学可能只是参与了最后成果发表的过程,且成果亦是由其他同学完成的。教师对过程的监控较弱,因此未能给予合理的评价。

(2)语言应用能力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教学考查学习者应用语言做事的能力,不是单纯检测语法、词汇等,而是读写、读说、听写、听说、读译等多项相结合的综合技能考查。如文中提及的《蟻族の詩》项目中,第一阶段考察听写、听译;第二阶段考察听说、听译;第三阶段考察听写、读写;第四阶段则是对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一项综合考查。

因此实施项目教学法时的教学评价将更加注重过程评价。

(3)外语思维能力

文秋芳教授通过逻辑推理与实证数据得出,外语专业学生大学毕业时的思维低于其他专业学生的思维水平,这和外语教学长期过分注意语言形式,不重视内容表达有关(文秋芳2006)。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指出外语专业毕业生在逻辑思维和条理性方面表现较差。

仍以《蟻族の詩》为例,第三阶段实施的项目为探讨、分析中国的大学教育改革对该现象的影响。同学们完成的项目成果中从资料的组织到篇章的结构、观点的阐述等都存在众多问题。如有的组别只是将收集的资料简单地堆砌,论述国家对教育改革的措施,未有个人观点;有的组别题目为“中国における大学教育機会の不平等”,但内容论述的却是大学应该施行素质教育;有的组别篇章结构混乱,不知所云……整体上都表现为文章逻辑性差,不能以自己提供的论据来支撑论点,完成论证。这表明,同学们更关注的是语言的形式,而思维能力却受限。

所以该教学法中,如何确定一个较为客观的思维能力评估体系亦是问题。

五、结语

以“输出驱动假设”为前提,实施项目教学法,通过输入与输出的巧妙结合,可以将日语技能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地完成设定的输出任务,如口、笔头表达及口、笔译等,以互动性、体验性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促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实际的问题,然“法无定法”,只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实践,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1]文科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2]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

[3]朱枫国内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兼谈项目教学法对中国外语教学的适用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

[4]王祥兵,刘晶.如何在高级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4).

[5]乔苒.基于建构主义和语言输入假说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探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6]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日语外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