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关键基因被发现

2015-04-15 13:02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央研究院锂盐预防性

据英国《BBC新闻》(BBC NEWS)2014年1月15日报道,中央研究员首次发现能够预测锂盐药效的基因,有助于研发躁郁症新药。

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郑泰安、院士陈垣崇、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医生李朝雄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台湾44家精神医疗机构神经科医生合作,2014年1月9日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发表最新研发成果,获得学界重视。

锂盐被用在预防性治疗已近50年,但对一定患者效果不佳,必须改用其他情绪稳定剂。科学家如果找到特定临床预测因子或基因标记,就能协助患者事先知道锂盐对自己有效或无效,不必冒疾病复发的风险。

研究团队建构1 761位患者的生病史图表,挑选出394位规则服用锂盐2年以上的患者,然后使用量表对每一位患者服用锂盐的预防性治疗效果打分。

接着,研究团队对394位患者进行高密度基因鉴定、比对和追踪,最后发现,亚洲血统躁郁症患者体内的GADL1基因有3个突变位点,能够有效预测锂盐治疗的效果。

台湾中央研究院指出,调查中1 761位躁郁症患者,47.2%携带相关基因,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台湾汉族躁郁症患者用锂盐治疗有良好效果。这项研究成果,可用于今后发展临床筛选。

猜你喜欢
中央研究院锂盐预防性
试析朱家骅对中央研究院的贡献
开创学术的自主空间:蔡元培与史语所
去年跌一半今年再跌三成电碳价格逼近锂盐巨头成本线
永太拟投资建六氟磷酸锂及新型锂盐项目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导电锂盐的新应用
锂盐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设立教育研究所的动议、结果及其原因探析